感念菱藕农
春华秋实,入秋以来,“水八仙”的菱藕上市,成为时令食品。清代诗人汪文柏诗曰:“夜灯千匹练,秋雨半湖菱”,唐代李商隐曰:“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菱藕既为江南美景增姿添色,又无私地提供美味佳肴。
吴江有个习俗——“八月八,买只菱来剥一剥”。说起菱,本地最多的要数鲜啧啧的水红菱,也有碧绿的光头菱、南湖菱。在菱桶里,浮在水面上的嫩菱,壳薄水分多,宜生吃,肉质细嫩,清香甘甜,脆松爽口。沉在底下的老菱,烧成铜锅子热菱,吃起来粉糯如栗有噎感,齿留余香。主妇巧手把菱烹饪出好多佳肴,葱花炒菱、豆腐烧菱……准让家人一扫而空。
我在菱摊头,看那卖菱人左手捏菱,右手用剥菱器在菱的上方一按,往外一掰,一颗元宝似的菱肉便露了出来,白生生,水灵灵的。我问起了价钱,他说:“生菱7元1斤,菱肉14元1斤,反正闲着,可增加点收入么。”接着,聊起了种菱的事儿。据他说,种菱往往是隔年挑选老菱为种菱,用尼龙网袋扎起来,沉到湖荡淤泥里,待到来年长成菱苗时,撒到湖荡淤泥里,慢慢地往上长,到阴历八月前后便可采摘。“比起种田,种菱是否省力一些?”我问道。“菱在水中成活也不易,水要清,还怕发大水,否则急水冲断菱茎;发现红虫,要及时喷药水。”卖菱人说,“最吃力的是采菱,早上卖菱,须后半夜采菱。人蹲在菱桶里,身子往前倾,很不适意。凭着头上戴的灯,拎起菱叶摘菱角,常常弄得腰酸背疼,脚也跨不开步。”他的一番话委实令我感动。每每在啖菱时,想到种菱人的艰辛,真的要感谢他们啊!
秋日的街市,莲藕也是节令食品,润肺防燥,众人喜爱。想起常年吃的可口的藕粉,甜糯的桂花糖藕,夏日喝的清凉荷叶粥,品尝美味的莲心,顿时吊起了食欲。主妇买来荷花头,鲜嫩得很,炒菜爽口。老的藕段灌上糯米,加上冰糖,烧成糖焐熟藕,真是吃在嘴里甜到心里。这几天,又闻卖藕声,循声见到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小伙,推着三轮车,满载淡黄色的藕。听他说,他是从江西来这里承包池塘种藕的。我好奇地问:“你是怎样种荷花的?”“我种的不是观赏荷,而是食用荷。一季藕要经过萌芽期、旺发期和结藕期。”“是否像种田那样进行管理呢?”他说,平时要除虫,提防大青虫蛀荷叶,免不了施药、除草,还要施肥,巴望藕结得好一些,产量高一点。
我想起了苏州有个舞蹈《担鲜藕》,那藕农挑了一担藕进城,步子轻快,乐不可支,便问道:“挖藕时你可高兴?”“当然高兴,这是一年的希望,不过这可是一件苦生活。”接着他解释说,挖藕是一桩与泥水打交道的活儿,得穿上齐领的防水衣裤,在浅水塘里用脚当“探测器”,一步一步地踩过去,一旦碰到藕块,便俯下身子,在塘底摸索,拨开淤泥,小心翼翼地把手插入泥里,把长长的藕完整地挖出来,很费劲的。接着托出水面,作初步的清洗。最怕,把藕弄断,泥水灌进藕孔,难以冲洗,卖相难看,就掉价了。听他一席话,可想而知,在泥水塘里挖藕多艰辛啊!“你一天能挖多少藕?”他估算了一下说:“开始一天劳累下来,最多能挖两三百斤。后来,学习别人挖藕的办法,用水枪冲荷塘的浮泥,再挖裸露的藕,效率提高了,一天可挖上千斤。下午挖藕,第二天上午卖。”说起收成,他说,承包了20亩,每亩可收3000斤左右,收入还可以。不过,近几年种藕的人多了,就贱了,尤其是批发价只有2元多,零售额低时只卖3~5元。看来,承包经营也是有风险的。
社会是个大课堂,以前,我尝到菱藕美味之时,总意识到菱藕赐予人类的恩惠;如今与采菱人、挖藕人交谈,是他们的劳作奉献给了人间的甜蜜生活,滋润了我的心。
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