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遺珍——重訪楊浦區圖書館

【鏈接】民國遺珍——“大上海計劃”建築巡禮

2017年4月,有幸參觀了增建中的楊浦區圖書館(原民國上海市立圖書館)。除楊圖外,當時一併走訪了同時期的上海體院(原民國上海市政府大廈)、長海醫院影像樓與校史樓(原民國上海市立博物館及原中國航空協會),江灣體育場(原民國上海市運動場)、某軍屬宿舍(原民國上海市立醫院及衛生試驗所)等六處上海文保單位。

當時由於楊圖尚處於施工狀態,館方謝絕拍攝。數年下來,將陸續攝得楊圖照片(含航拍)及施工圖整理成文,成為《民國遺珍》一文續篇。

由董大酉設計,張裕泰和記營造廠建造的圖書館坐西朝東。正面看類似古代城門,塔樓為重簷歇山頂。因圖書館與博物館在整個“大上海計劃”中位列左鼓右鐘之位,故而塔樓仿自北京鐘樓。按設計圖(合一期、二期工程),從空中俯瞰其形狀如中文“工”字。南北寬約66公尺,東西寬約51公尺,建築高約12~14公尺,唯中部及頂樓高25公尺。

▲“大上海計劃”設計圖 | 維基百科

▲原民國上海市立圖書館設計稿 | 楊浦區圖書館

▲原民國上海市立圖書館一期工程完工圖 | 楊浦區圖書館

▲現煥然一新的楊浦區圖書館

楊浦區圖書館新館大事記:

1929年07月,“大上海計劃”由上海特別市政府第123次會議通過。

1935年03月,成立上海市立圖書館董事會,董事長蔡元培,副董事長王雲五,董事有設計師董大酉等十餘人。

1935年10月,圖書館一期工程完工,次年09月開放。

1937年08月,淞滬會戰爆發,圖書館所在地淪為戰區並遭到巨大破壞;同時“大上海計劃”被迫停止。

1945年09月,上海市教育局接收圖書館並遷至福州路567號。原址歸上海市同濟中學使用。

1949年0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將其改建為上海市人民圖書館,三年後遷至復興中路文化廣場。

1994年,原民國上海市立圖書館成為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2012年,楊浦區政府決定將其改建為楊浦區圖書館新館。

2014年,修繕及擴建工程啟動。

2017年04月,筆者前往參觀。

2018年國慶,新圖書館對外開放。

再次來到楊圖,直奔上次未能入內的塔樓。據史料記載,塔樓原為陳列室,室外可供讀者登高望遠所用。現已成為一座別有洞天且極具雅緻之小會議室,可容納八人使用。塔樓正面開有三孔券門,兩側為單孔券門。樓頂覆有黃色琉璃瓦,瓦當為青天白日與變形字“市”字組合而成,酷似上海市輪渡公司徽標。塔樓四周砌有石製欄杆,雖無故宮漢白玉欄杆之精美,但頗有其風范。

▲不同焦距的塔樓

▲塔樓內部

▲塔樓券門

▲石製欄杆

從塔樓向外眺望,近在咫尺的原民國上海市立博物館已被高樓所阻,遠處的原民國上海市政府大廈與運動場倒是清晰可辨。

▲小星球效果下的楊浦區圖書館

楊圖整體建築為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之混合式樣。中軸對稱佈局的三段式立面,整體感莊重典雅、內部則純粹中式裝飾。藻井同時運用了清代官式旋子彩畫、和璽彩畫和蘇式彩畫,顏色則按照五行之青、黃、赤、白、黑構成,中為變體字“壽”字。雕樑畫棟、朱紅巨柱與光亮可鑒的水磨地板,使得館內富麗堂皇,置身其中仿佛身處民國。

▲二樓大廳正門方向

▲二樓走道

▲閱覽室走道

▲董大酉半身像,頂部雕樑畫棟為原物

▲大廳中央水磨地板與花紋

▲“壽”字天花板

大廳中央之孔雀門極具特色,現已成為楊浦區圖書館新館館標。二樓孔雀門尚為原物,一樓原物已不知去向,現為複製品。

▲二樓孔雀門,原件

▲一樓孔雀門,複製品

▲一樓全景

▲券門

▲楊浦區圖書館日/夜航拍寫真

“大上海計劃”六處建築(群),迄今為止已參觀:原民國上海市立博物館、部分原民國上海市運動場、原民國上海市立圖書館,其餘三處建築尚未能入內參觀,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愚以為,民國時期雖短但其建築極具時代特色,完全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經得起歲月洗禮,值得慢慢品味。

———————

《中国建筑》1935年第3卷第2期卷(圖書館部分)

此项公共建筑在经费不充余之时,势不能不逐步建造,故设计之最要问题,即将来如何可以逐渐扩充而不致影响已成部分,而初期建造部分又必须呈完整之象。

图书馆位于市中心区域行政区之府前右路与府南右路之间,府西外路之南,坐西朝东,与博物馆相对。平面作“I”字形,而于前部两端横展向前后突出,成厢屋状(参阅图)。南北两端最大距离约六十六公尺,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五十一公尺,建筑面积约一千六百二十平方公尺,各层面积约三千四百七十平方公尺,容积约一万六千立方公尺。

馆屋之大部为二层建筑,外墙平均高约十二公尺,惟正面中央设门楼其屋脊高出地面约二十五公尺,(参阅图)。将来扩充, 毋需将现有馆屋加高,仅须就后面旁面余地添建1层数相同之房屋,即可增加容量至二倍以上。

馆屋之外观(参阅图)取现代建筑与中国建筑之混合式样,因纯采中国式样,建筑费过昂,且不尽合实用也,门楼则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附以华丽之簷饰。四周之平台围以石栏杆,充分显示中国建筑色彩。全部建筑物系钢筋混凝土防火构造,外墙则用人造石砌筑,大门前设大平台种植花木,平台前两旁各竖旗杆,以壮观瞻。关于内部地面层之布置,(参阅图)中央入门处为大厅,宽约十二公尺,深约十三公尺,旁两翼之过道及登楼大梯,大厅后为杂志报纸阅览厅,宽约十七公尺,深约十四公尺,再后为书库,宽约三十公尺,深约十一公尺,直通后门,此项书库,为特高之一层式,(外墙约高十三公尺半)以便装置五层二公尺余高之钢制书架,其书籍排列之总长约一万五千公尺,容书约四十万卷。左翼之下层为各项办公室右翼之下为儿童图书室,缮本书库,演讲厅(宽约十公尺,长约十八公尺)。

第二层中央分两部,前面为展览室,宽约二十二公尺,长约十三公尺半,后面为借书室又目录室,宽约十七公尺,长与上同,左右翼为过道,研究室,特别阅览室,其两端横展部分各位阅览室,宽约二十六公尺,长约十公尺,可各容一百五十座位。

第二层中央前部上,有夹层为储藏室,由此达后面平屋面,藉露天梯级以登门楼,此项门楼可用作陈列厅,其四周平台,则备登临远眺之用,杂志报纸阅览厅下面,开挖一部分建地下室,为装置锅炉之用。

大厅借书室陈列厅内部用纯粹中国式富丽装饰,设朱红色之柱,楼梯及过道地面铺磨光石,阅览室楼面铺软木块,其余部分之地面用花铺檀木及树脂块。

(0)

相关推荐

  • 典雅——明善堂

    他的门楼与照墙是砖雕装饰精华部分 门楼飞檐翘角,宛若牌坊,朝里一面做工尤为考究 正厅梁.檩.枋.山垫板上均用苏式彩绘 厅柱对联蕴含着典型的江南大户诗书礼义之传统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太湖 ...

  • 民國遺珍——“大上海計劃”建築巡禮

    大上海计划又称新上海计划,是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而制定的计划,于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该计划以江湾为市中心区,建筑道路. ...

  • 中華民國三十六標準農曆通書

    中華民國三十六標準農曆通書

  • 楊繩信丨《西北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校正

    <西北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校正 楊繩信 楊繩信(1932-2013),男,陝西省西安市人,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1959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長期在西北大學任職,主要從事中國古籍版本方面的 ...

  • 劉蕊: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中國小説古籍總目

    作者简介  2021/06/09  劉蕊 劉蕊,陝西西安人,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發表有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稀見廣東俗曲版本述略><法國漢學家桀溺藏書及其漢學研究>等論文. 摘 ...

  • ​高樹偉、張鴻鳴丨德國柏林國立圖書館藏宋本《周易集解》新考

    追記:拙文草成於2018年,高樹偉曾於同年6月10日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舉辦的"文獻挖掘整理研究沙龍"口頭發表.後經多次修改,高樹偉.張鴻鳴另於2019年5月18日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 ...

  • 如何將維基百科(Wikipedia)的條目匯入EndNote?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

    維基百科Wikipedia為全球最大的網路共筆百科全書,截至2012年1月英文版維基已有360萬條目,而全球282種語言版本更高達1900萬條目(註1).但您知道如何將維基百科的條目批次匯入到EndN ...

  • 老照片 | 藏於英倫圖書館之中國影像

    約翰·湯姆遜(1837~1921) 英國人約翰·湯姆遜,生於愛丁堡,他出生兩年之後,攝影術之雛形--銀版照相法問世.1862年,湯姆遜首次遊歷亞洲,並開辦專業照相館,後來成為用照相機記錄中國社會之外國 ...

  • 藏於英倫圖書館之中國影像

    約翰·湯姆遜(1837~1921) 英國人約翰·湯姆遜,生於愛丁堡,他出生兩年之後,攝影術之雛形--銀版照相法問世.1862年,湯姆遜首次遊歷亞洲,並開辦專業照相館,後來成為用照相機記錄中國社會之外國 ...

  •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珍善本

    框高二十·五釐米,寬十三·一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二十四字,細黑口,四周雙邊. 此本卷前有魏何晏<論語序>並"魯國城里之圖"一葉.卷二卷端及卷一尾題為&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