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说赤子“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怎么理解?为什么老子如此盛赞婴儿?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段经文: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这是婴儿的外三德。河上公注:“赤子不害于物,物亦不害之。故太平之世,人无贵贱仁心,有刺之物,还反其本。”物是泛指,人、动物都是物。这段话对于凡夫不易理解,毒蛇猛兽怎么不伤害赤子呢?河上公注释说害人是互相伤害,赤子没有伤害猛兽之心,毒蛇猛兽也没有伤害赤子之心。有刺之物,都会受到婴儿厚德的感应,恢复自己的淳厚天性。

王弼注:“赤子无求无欲,不犯众物,故毒螫人之物无犯于人也。含德之厚者,不犯于物,故无物以损其全也。婴儿无求无欲,不会侵犯他物,因此作为回报,即使毒蛇毒蜂蝎子这类最有毒性的动物都不会伤害他。这与河上公的注解一致。

世人对这段宣说是不完全认同的,因为人不伤毒蛇,毒蛇会伤人,农夫与蛇的故事深深印在人的心中。从现实地上,毒蛇毒蜂蝎子确实有伤害婴儿的可能,但从究竟地上说,毒蛇毒蜂蝎子不会伤害含德之厚的赤子,也不会伤害有证量的修道士。

最近到不丹旅行,不丹很像老子八十章经文说的“小国寡民”,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人口77万,当今之世是袖珍型的小国。不丹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全世界的游客都想对这个世外桃源一看究竟,因此旅游收入很高,可以使国民获得免费教育和医疗。

机场和王宫的一幅圣人图令我欣喜,因为这幅圣人图很像老子画像,而不像印度的佛陀。《史记》说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难道去了不丹?这幅“老子图”正是“皓首婴儿”的形象。不丹的宗教是八世纪印度的莲花生大师所传的佛教,与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我国西藏的宗教相同。

莲花生年岁已高,但依然显示少年像,因此莲花生的画像脸部都有胡须,显示“少年”实际上已经是壮年。唯一的区别是“老子图”的胡须是雪白的,莲花生的胡须是黑色的。

导游说不丹是不杀生的,少量肉类是从印度进口的。游客奇怪的发现,不丹狗很多,但不咬人。寺庙外的平地上躺着很多悠闲惬意的狗晒太阳,对陌生人一点敌意也没有。几天行程中没有遇到对陌生人狂吠的狗,看来动物对人的善意是有感应的。对于世人的善意,动物给予善意的回报,这在自然界是可以看到的。

狗是世人的亲密朋友,很懂人的情感,养狗的家庭把狗当做家庭成员。狗外形很像狼,世人一直在争论狗是狼进化而来的吗?狼十分凶恶,而且无法驯化。马戏团可以把狮子老虎训练为表演者,但从来没有把狼驯化为表演者。不管如何驯化,狼依然会吃人。

乌克兰一位农夫从野外抱回了一只狼崽,孩子与狼崽一起玩耍长大,看起来亲密无间。一天农夫发现傍晚孩子没有回来,狼崽也不见了,心中立刻产生不祥的预感。到野外一看,发现有一条孩子的腿和一堆撕碎的衣服,已经长大的狼崽不见了。农夫明白了,“亲密无间”的狼崽吃了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狼。

狼与狗的同源争论进行了几千年,现在DNA技术的发展可以准确的得出结论,狗就是狼,是非洲土狼进化而来。比较狗和狼对人类的态度,人类无法接受DNA技术的结论。狗对主人关怀备至,狼时刻准备吃掉“主人”,怎么可以相信二者是同源的呢?

此段经文与狗狼同源争论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解读了。蜂虿虺蛇、兕虎、猛禽虽然凶恶无比,但同样是阴阳二气所生,内在的和气没有完全丧失。虎毒不食子是世人的共识,同类不食是动物界的通行法则,饲料食品加工业严格遵循同源食品禁止法则就是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但眼镜蛇是会互相吞食的,老子肯定发现了这一点,所以说“蜂虿虺蛇不螫”。

眼镜蛇破坏了同类不食的自然法则,是超级凶恶的动物,与恶魔没有差别。大自然虽然具有生存竞争,但绝大部分遵循同类不食的法则,只有眼镜蛇这样的凶恶动物才会破坏大自然的基本法则。人类是属于哪一类呢?庄子说“千年之后必有人相食”(庚桑楚),这是何等严重的警告啊!

人类是有智慧的,人类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呢?老子庄子二位道家大宗师在玄同大定中早就预见了人类可能走的二条相反的道路,一条是学习婴儿的厚德,恢复柔性,同类互相关爱,这是道家倡导的一条文明之路另一条是同类相食,互相毁灭之路。一条是非洲土狼走的路,使自己成为文明的狗。

一条是狼性不改,凶恶无比,甚至成为一条同类相食的眼镜蛇。人性是善还是恶?这个争论延续了几千年没有结论。老子认为关键是输入了什么程序,善的程序获得善的人性,恶的程序获得恶的人类。人性善恶之争就是程序之争老子开显《道德经》就是为世人输入善的程序。

婴儿的厚德不仅能够感动遵守同源不食法则的动物,还能感动不遵守同源不食法则的毒蛇,这真是伟大的奇迹。我们姑且把此段经文当做伟大的奇迹。修道士具有婴儿的厚德,一是受到神明的护佑,二是激发万物的和气而与之和谐共生三是修道士的强大气场,四是修道士无知无欲,没有害物之心,物亦无害心。

印度人把眼镜蛇当做神灵来崇拜,蛇艺人能够把眼镜蛇当玩具,与蛇共舞。喜马拉雅山区的耆那教修道士在山洞中修行,这是眼镜蛇出没的地方,经常与眼镜蛇共眠。

此段经文是老子修道经历的再现,老子一定像印度耆那教的苦行僧在深山中修道几十年,期间一定与毒蛇、猛虎、猛禽共同生活,而且相处的很好。所以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虽然今天的学习者可以把此段经文理解为奇迹,但实际上是老子深山修行的日常生活。没有含德之厚,没有老子一般深厚的修行人还是小心一点为好,不可轻易试验自己的证量。老子可以与毒蛇猛兽和谐共处,你可不一定。

经文争议。严遵本的经文是: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帛书本是:蜂虿虺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改正假借字后)文意与王弼本没有差别。《道德经》的文本有少量差别,但文意一致,因为是老子多次所传,每次用字稍有差别,弟子记录也有差别。这里不必分出优劣,文意是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