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招!EGFR靶药耐药后,没有药?脉冲或加量使用,也可控制难治病情!

常常有病友问,加大靶向药用药剂量是否疗效更好?是否可以解决耐药?其实NCCN指南早就推荐了“脉冲式”(即大剂量用药)厄洛替尼用于治疗EGFR突变脑软膜转移的患者,并且在临床试验中也得到了验证。不仅如此,奥希替尼的加量也有成功逆转耐药的个案报道。那加量究竟安不安全?具体临床使用剂量如何?小编给大家展示几个研究和个案,共同探讨。

个案:3代药奥希替尼加量成功逆转脑膜转移

2013年5月,一71岁女性华裔患者,诊断为晚期肺腺癌,EGFR-L858R突变阳性。患者使用1代TKI厄洛替尼(特罗凯)150mg/天,肿瘤缩小。2015年7月,患者疾病进展,基因检测发现L858R及T790M突变,遂用3代TKI奥希替尼(泰瑞沙,9291)80mg治疗,病情控制。2016年5月,患者出现眩晕,脑部MRI检查发现多发脑软膜转移(LM),颅外病灶稳定。患者接受伽马刀治疗两个较大的右颞部病变,同时继续用奥希替尼80mg。

2017年4月,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及耳鸣,脑MRI示脑软膜进展及脑神经根处多发新病灶。患者接受奥希替尼加量治疗,剂量从80mg增到160mg/天,数天后症状明显改善,也无出现治疗相关毒性,4周后脑MRI显示软膜病灶缩小。奥希替尼服用剂量进一步增加到240mg/天,不过患者因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副反应,2周后减量成160mg。5周后再次行脑MRI显示脑软膜病灶缩小。

图A及B为奥希替尼增量(80mg→160mg)前后脑软膜的病灶变化,加大剂量后病灶疗效达到部分缓解PR。

解读一:

患者按照常规EGFR靶向用药顺序进行治疗,在奥希替尼耐药后反复出现脑膜转移进展,最后加倍剂量成功控制,原理可能是TKI增量后可加大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浓度,加强抗癌活性。其实,在既往报道的BLOOM研究与本案例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用加量的奥希替尼(160mg)实现了脑膜转移的后线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脑软膜的ORR(客观缓解率)达到33%,疾病控制率(DCR为76%),同样印证了大剂量TKI的疗效。

那最重要的临床安全性到底如何?我们从奥希替尼后线治疗的剂量爬坡研究中看到,从20mg-240mg的不同剂量队列中,3-5级治疗相关AE(不良反应)、引起停药的AE及严重AE的发生率似乎与奥希替尼剂量无明显关系。不过引起减量的发生率缺失随着剂量增加而提高了。总的来说,高剂量TKI的耐受性还可接受,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及严重性并未出现大幅度提高。

以下再来看看,在1代/2代TKI耐药后无T790M突变下,加大1/2代TKI剂量或用“脉冲式”疗法的研究。结果令人两眼发光。

研究一:厄洛替尼“脉冲式”给药,控制率100%!所有脑转患者病灶都缩小

一项1期前瞻性研究纳入了34例未接受过TKI治疗的EGFR突变NSCLC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的“脉冲式”厄洛替尼治疗。入组后,患者接受2天的大剂量厄洛替尼治疗(600-1350mg),随后5天用厄洛替尼50mg/天,每周给药都按这种方式进行。

结果显示,在600,750及900mg剂量组都未出现剂量限制性副反应(DLT),在1050mg组有1例出现DLT,1350mg组有2例DLT,试验最大耐受剂量(MTD)被定成为1200mg(第1-2天)。安全性方面,无患者出现4级不良反应(AE)。

结果显示,总体ORR为74%,所有患者都出现了肿瘤缩小。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为9.9个月,中位OS(总生存期)未达到,随访时间为18个月。

共有11例(32%)患者在基线有脑转移,其中6例未针对脑转做过任何处理。结果显示,这6例患者的颅内病灶都出现了缩小。

解读二:

大剂量脉冲给药方式在1代TKI治疗中同样有效。上述试验患者并未用过TKI,用1代TKI治疗后控制率达到100%、有效率74%,并且在单用TKI(无放疗/手术)的情况下也有效的控制了脑转,印证了这种给药方式的有效性。不过,要注意的是,合适剂量的探索也是临床抉择的关键。

研究二:高剂量厄洛替尼治疗LM明显控制症状,安全性佳

Takahisa Kawamu等人回顾性分析了高剂量厄洛替尼治疗L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该试验一共纳入了35例EGFR(+)的NSCLC患者,均有LM。其中23例用EGFR-TKIs常规剂量治疗,12例用高剂量厄洛替尼治疗。高剂量厄洛替尼的治疗分别为隔天交替200mg(n=1),隔天交替300mg(n=6),每三天一次300mg(n=1),每三天一次450mg(n=3)或每四天一次600mg,各患者的给药剂量不统一,但都以增加及维持高血药浓度为目的。

下表为12例患者的颅内外突变情况、既往使用TKI等基线情况

MRI下,ORR(客观有效率)为30%(3/10),4例(33%)出现PS(体力情况)改善,6例(50%)出现中枢性症状改善,CNS进展的中位时间为2.3个月。常规剂量组的OS为5.9个月,高剂量组为6.2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高剂量组的常见不良反应(AE)为皮疹(4例)、厌食(4例)、肝功能下降(2例)等等,并未出现≥3级AE。

下表为厄洛替尼的给药剂量、疗效情况(病灶变化、体能改善、进展时间)及不良反应

解读三:

该试验通过大剂量厄洛替尼的冲击疗法,将LM的有效率提高到30%,不过总体的OS并无提高。虽然如此,高剂量给药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收益:①患者的体能情况及神经性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②部分患者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如以上所举个例);③所有患者都未出现≥3级AE,临床安全性良好。试验说明高剂量给药可以作为LM患者经标准剂量治疗失败后的选择,部分患者能从中获益。

研究三:“脉冲式”疗法,ORR高达80%

Joan How等人对巴恩斯-犹太医院6例“脉冲式”治疗的EGFR(+)脑转移或(和)LM的NSCLC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给药方式为厄洛替尼1000mg(每周)至900mg(2次/周),最常剂量为1500mg/周。

ORR占了80%(4/5),其中1例达到PR。中位OS为7.5个月,其中1例OS超过15个月(但患者陆续使用化疗、伽马刀及O药)。进展时间(TTP)分别为2.5m、7m及13m(另外2例未达到)。试验观察到,相比于既往接受过TKI治疗的患者,未经过TKI治疗的患者疗效更好。试验并未发现≥3级不良反应。

解读四:

研究说明大剂量厄洛替尼对于颅内病灶有较好的疗效(ORR达80%),且安全性良好,即便在每周剂量达到1800mg仍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此外,“脉冲式”疗法对全身病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研究四:“脉冲式”给药,OS达12个月

Christian Grommes等人回顾性分析了美国Sloan - Kettering纪念癌症中心的EGFR(+)NSCLC脑转移患者。该研究共纳入9例经标准EGFR-TKI治疗失败的患者(8例有LM),接受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中位剂量是1500mg/周(范围为900-1500mg)。

下表为基线情况(3例为单纯软脑膜转移、5例为脑+软脑膜转移)

注:lepto(软脑膜转移)、pemetrexed(培美曲赛)、WBRT(全脑放疗)、bevacizumab(贝伐单抗)、erlotinib(厄洛替尼)、carboplatin(卡铂)

研究的ORR达到67%,达到最佳疗效的中位时间为3.3个月,中位进展时间为2.7个月,中位OS为12个月。常见AE包括皮疹(2例)、疲劳(2例)、腹泻(1例)、恶心(1例)、脱发(1例)及颅内出血(3例),并无≥3级AE出现。

其中3例颅外含有T790M的耐药突变,但这些患者的颅内疗效并未受到影响。

解读五:

该试验的总体ORR达到67%,在3个孤立LM患者中2个经“脉冲式”给药后达到PR。虽然进展时间只有2.7个月,但OS达到12个月(相比之下,全脑放疗只有4.9个月1)。研究结果说明高剂量的厄洛替尼对CNS病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1500mg/周的给药剂量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对于颅外耐药的T790M突变患者,“脉冲式”疗法同样对LM起作用,提示相比于颅外耐药性突变,在LM治疗中血药浓度可能是更关键的因素。

标准剂量vs大剂量给药治疗脑膜转移

以下2张表分别为各个研究中,标准剂量1代EGFR-TKIs及大剂量厄洛替尼治疗LM的疗效对比。标准剂量治疗的OS在3-10.1m之间,而大剂量厄洛替尼的OS在6-14个月之间,总体来说大剂量治疗的OS更有优势。

下表为一代EGFR-TKIs常规剂量治疗LM的疗效

下表为大剂量厄洛替尼及TKI治疗LM的疗效

结论

综上,EGFR靶药加大剂量或“脉冲式”疗法的临床疗效的到了验证,尤其是针对脑/脑软膜转移患者用该方案的疗效更明显。从以上研究可以总结临床使用的两个关键点:

1. “脉冲式”厄洛替尼可用于1代TKI耐药后颅内外都无T790M突变,或颅内无T790M突变(即使颅外有T790M也可用)的脑进展患者,尤其是脑软膜转移患者更推荐使用。不过,对于全身出现T790M突变的患者还是建议用常规的奥希替尼来治疗。

2.目前对于“脉冲式”及加量的合适给药剂量并无统一的临床试验结果,因此在其他标准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若要用加大剂量的方式治疗,可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药量,密切观察患者耐受性,避免造成有害而无益,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 Osimertinib Dose Escalation Induces Regression of Progressive EGFR T790M–MutanLeptomeningeal Lung Adenocarcinoma. 2017

2. Pasi A. Jänne. et al.AZD9291 in EGFR Inhibitor–Resis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2015

3. H. A. Yu et al. Phase 1 study of twice weekly pulse dose and daily low-dose erlotinib as initi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lung cancers. 2017

4. How J et al. Pulsatile Erlotinib in EGFR-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Leptomeningeal and Brain Metastase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lin Lung Cancer 2017;18:354-363.

5. Grommes C et al. “Pulsatile” high-dose weekly erlotinib for CNS metastases from EGFR 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euro Oncol 2011;13:1364-1369.

6.Kawamura T et al. High‑dose erlotinib for refractory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after failure of standard‑dose EGFR‑TKIs.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5;75:1261-126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