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简报|有源电力滤波器改进无差拍-重复控制策略
征稿
☝ 点击上面标题查看详情
招聘
☝ 点击上面标题查看详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的研究人员梁营玉、刘建政等,在2018年第19期《电工技术学报》上撰文,首先推导了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连续时间数学模型和离散数学模型,介绍了APF的整体控制结构。
对传统无差拍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考虑AD采样和DSP数字计算延时后,传统无差拍控制并不能真正实现控制上的无差拍,控制精度不高。为此,提出一种改进无差拍控制,两个闭环极点均位于原点,理论上可以实现真正的无差拍控制。
为了提高改进无差拍控制的抗扰动性能和对电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提出一种改进无差拍-重复控制策略。该策略能有效消除AD采样误差、死区时间、电感参数偏移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谐波补偿效果。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随着变频器、电弧炉等非线性负载在配电网中的广泛应用,配电网的谐波问题日益突出。相比于无源滤波器,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 APF)具有体积小、补偿效果好、补偿灵活性好和不易引起系统谐振等优点,成为谐波治理的有效手段。
电流控制策略是APF的关键技术,其优劣直接影响APF的谐波补偿效果。为了实现对各次谐波的有效控制,文献[4,5]提出一种多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基于比例积分调节器(Proportional Integral, PI)的控制策略。各次谐波均需要进行旋转坐标变换和反变换,控制结构复杂,计算量较大。
文献[6]提出一种静止坐标系下基于比例谐振调节器(Proportional Resonant, PR)的指定次谐波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与文献[4,5]所提方法具有类似的控制效果,但省略了旋转坐标变换和反变换,有效降低了计算量。
文献[7-9]将电网侧电流作为反馈电流,在静止坐标系下采用矢量谐振调节器(Vector Resonant, VR)分次消除电网侧的各次谐波,谐波补偿效果较为理想。然而,采用该方法时,各次谐波的补偿程度无法设置,补偿的灵活性不够好。
前文所述电流控制策略均为指定次谐波控制策略,其基本思想为:在静止或旋转坐标系下,采用PI、PR或VR等线性控制器对各次谐波分别进行控制。若要达到较好的谐波补偿效果,需要控制较多的谐波分量,则需要多个线性控制器,将显著增加算法的计算量,加重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的计算负担。为此,文献[10]提出采用滞环控制实现所有谐波分量的统一控制,响应速度快,并且计算量较小。但滞环控制的开关频率不固定,导致滤波器设计较困难。
无差拍控制具有原理简单、响应速度快、易于数字化实现等优点,逐渐应用于APF,不需要对各次谐波分别控制。文献[14]提出一种内置重复控制的无差拍控制策略实现各次谐波的控制,但设计控制器时未考虑DSP本身存在的计算延时。
文献[15]指出一拍延时将导致传统无差拍控制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在实际系统中难以稳定。文献[16]改进了传统无差拍控制算法,提出一种电流跟踪误差补偿的APF无差拍控制方法,采用电流校正算法抑制采样误差对电流产生的影响。但该控制方法在设计时未考虑如何提高对电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
本文首先推导了APF的连续时间数学模型和离散数学模型,介绍了APF整体控制结构;然后分析了传统无差拍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改进无差拍-重复控制策略,深入分析了改进无差拍-重复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稳定性和参数鲁棒性;最后,搭建三相APF实验平台进行物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图8 改进无差拍-重复控制结构框图
并联型APF已被公认为配电网谐波治理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APF谐波补偿的精度和抗扰动能力,提出一种改进无差拍-重复控制方法,并搭建了三相APF实验平台进行相关物理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采用改进无差拍控制时,理论上APF发出电流滞后指令电流2个控制周期,需要在谐波检测环节进行相位校正。改进无差拍控制的抗扰动能力一般,谐波补偿效果不够理想。
2)改进无差拍-重复控制具有良好的谐波补偿效果和抗扰动性能,补偿后电网电流的谐波畸变率小于5%,达到国标GB/T 14549—93规定的要求。
3)改进无差拍-重复控制对电感参数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稳定性好。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