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品,都是味道
品一品,都是味道
今天看见一道高考模拟题,考“草蛇灰线”的写法,一看见这四个字,立马想起《红楼梦》,曹雪芹的“草蛇灰线”运用的技巧如果排第二,试问谁敢称第一?
这两天重读《红楼梦》,真又发现一条“草蛇灰线”——关于贾雨村的。
贾雨村这个人吧,好人对他都没啥好印象。读过高中的应该对他乱判葫芦案还残存着点印象,对,就是他,那个拿了人家银子去赶考,却把恩人的女儿推进火坑的官儿。这个贾雨村在第四回乱判葫芦案,心狠手辣,趋炎附势,巴结媚上,恨的人牙疼。他是一下子就成这样的吗?这两晚读书,发现曹雪芹早就埋下了伏笔,细品,颇有味道。
贾雨村本来很穷,穷到连赶考的的盘费都没有。乡绅兼邻居甄士隐请他喝酒,送他50两白银兼两套冬衣,并建议他在十九日这个黄道吉日前往京都。50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呢?后来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说过,20两银子,够她一家人一年的开销了。那么甄士隐送给贾雨村的,就是一个庄户人家两年半的盘费啊!贾雨村收到这么一大笔资助,什么表现呢?原文说:“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谢,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不看后文,还以为这厮豪迈洒脱,视金钱如粪土,重情义轻名利呢。
第二天甄士隐醒来,好心地想给贾雨村在京中找个落脚地,写几封引荐信,谁知贾雨村早不辞而别,急急上京去了。
这里就是“草蛇灰线”。贾雨村对功名追求之迫切,在拿到银子不辞而别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想当官想得一刻都不能耽搁,这样一个“官迷”,他要是能明镜高悬,猪都会上树!
后来真因为贪酷而被革职,这才当了林黛玉的老师,抱了林如海这棵大树。当听了冷子兴一番演说,又证实朝廷起复旧员,那个狂喜加迫切啊!这个“官迷”可真是看见了翻身的灿烂阳光。
当林如海告诉他,你放心,官场的关系我已经给你找好了,打点的费用也不劳你费心,贾雨村是“一面打恭,谢不释口”。及至他从林如海那里探明贾府实情,“于是又谢了林如海”。当如海托他照顾黛玉进京,雨村则是“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
问题来了。为什么在甄士隐和林如海面前,贾雨村的表现截然不同?甄士隐赠银50两,其实这50两根本满足不了贾雨村的野心,虽然他当时穷的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况且甄士隐只是个乡绅,权势地位是没有的,所以他对甄士隐的帮助内心是冷淡和倨傲的;而对如海,则是恭敬有加,,唯唯听命,称谢不已(对甄士隐不过略谢一谢),因为如海本身是巡盐御史,背后还有贾家,能抱上贾府的大腿,雨村心中那叫得意啊!
你说,这判葫芦案之前,曹雪芹不就不动声色又淋漓尽致刻画出贾雨村的丑恶嘴脸了吗?这么一个热衷钻营,趋炎附势,贪婪虚伪,内心倨傲的家伙,还能指望他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所以,乱判葫芦案,根本就是必然,只不过他的丑恶实实在在拿到明面上罢了。
什么是大家?什么是经典?大家就是,作者从来不动声色,只是让主人公自己去尽情演绎自己,美也罢,丑也罢,最后都是美——艺术之美;经典就是,一直被关注,从未被超越,信手拈一点,满满都是魅力,就如那一条条小小的“草蛇灰线”。
读书,我们可以去认真品一品。静夜把卷,品出的是经典的味道,也是我们自己的味道。
愿一缕幽香常在,在纷繁中,化去喧嚣和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