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麻黄汤

我们来讲解表药的第一个方子,解表第一方,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麻黄汤。是经方的代表,一般只要讲到经方啊,就是指仲景伤寒论的方子,麻黄汤啊,桂枝汤啊,小青龙汤啊,就是所谓的三纲了。

那么为什么叫麻黄汤呢?因为它是以麻黄为君药的,特别善于发散,所以叫做麻黄汤。汤是它的剂型。用水煮的这叫剂型,所以就叫做麻黄汤。

组成: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杏仁70个去皮尖,炙甘草一两。

伤寒论里面的两,一般来说就折合成后世的钱,比方说麻黄三两就折合成麻黄三钱,那一钱等于多少克呢?传统的算法是一钱等于三克,所以很多教材上它就直接写的是克数,麻黄9克,桂枝呢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

根据考古学的依据,东汉时期一两大约折合现在15.7克,就15克多一点,那这样子来算的话,麻黄三两就是45克,这个量是相当之大的,应该说我们现在临床上根本不会用到这么大的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啊?因为出土的文物它是不会说谎的,那为什么汉代的一两有这么重啊?张仲景用到麻黄用到三两这么大的剂量呢,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当年的人体质可能比较强,然后当年可能生活条件比较差,然后敢于寒邪会比较重,或者说张仲景本身它用量比较大,然后它这个用药呢,一般就是一剂两剂中病即止啊,这都是理由,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一代一代传下来,那现在呢就是麻黄9克这个量在麻黄汤里呢,是刚刚好啊,这个也是有道理的啊,我们如果细细的去追寻线索,那么这个剂量的传承,其实每一部传承下来,他都有相关的典籍记载。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呢,就无畏在剂量上在做过多的纠缠和纠结了,咱们就按照老规矩,伤寒论里的一两折合成后世的一钱,现在的三克,这样的算法来算啊,后面所有的伤寒论论的方子咱们都是这个规矩。

那么这个伤寒论的方子它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强调煎服法,就是它的煎煮的方法,服药的方法,服完药以后,所谓的 Jiang Xi法,就是服完药后要注意的事项也都是非常的重要。            麻黄汤呢,要先煮麻黄,以水9升先煮麻黄减两升,汉代的一升呢大致相当于现在的 170毫升到180毫升这么多的量,那减去两升以后呢,它会有泡沫,煮到这个时候就把上面这个泡沫这个去掉啊,去上沫,再把其他药加进去一起煮,煮到后来剩下两升半这个量好把药渣去掉,药汁倒出来,那么两升半的话,其实就是25合,每次服8合啊,这就是温服八合。那么三八24,差不多分3次服完就可以了。服完麻黄汤以后呢还要注意要盖上被子啊,微微的帮助他出点汗啊,微似汗就是中医解表药,不管是任何一个解表方,我们要用汗法让他出汗,都是发汗发到微似汗这个程度是最好的,不可以是大汗淋沥,如果真的是发汗到大汗淋漓呢,反而对于疾病的康复是不利的,或者说这个疾病救治不好了,后面有一句话叫不需啜粥,为什么?在伤寒论里面麻黄汤是在桂枝汤之后出现的,那桂枝汤呢,它是吃完药以后还要喝点热粥,来借热粥的鼓气啊,来发汗。那在这里呢,它就跟桂枝汤比较特别提出来说不需要喝粥,其他的都跟桂枝法的jiang息是一样的,那桂枝法的将息是怎样的呢?我们在桂枝汤里面还会详细的讲啊,在这里大家知道就行了,最重要的就是不需要喝粥啊,这一点记住就行了。

那么麻黄汤是干什么的呢?麻黄汤里面的君药麻黄,味甘辛,性平,归肺、膀胱经。是发汗的代表药物,是辛温解表的代表药物,发汗力量特别的强,那么配上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的桂枝呢,发汗力量就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我们前面在讲药物的配伍使用就有提到相需为用,所谓相虚就是功效相似的两个药物,配伍在一起能够加强他们的功效,最典型的相需为用就是麻黄配桂枝了,麻黄配桂枝,桂枝是帮助麻黄使它的发汗力量就变得更加的强,这样的话就加强了辛温解表的力量,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麻黄一定是一个发汗力量特别强的药物,那么第3个药呢是杏仁,杏仁苦,而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杏仁,其实我们最常用它的功效就是能够肃降肺气,那么肺主皮毛,现在风寒袭表,肺气就必然不利啊,肺气不宣,因为它的这个皮毛不宣,肺代表不宣啊,所以呢,肺气不能宣它就不能降,肺气不降他就上逆上逆就会咳嗽就会喘,啊,对于麻黄汤来说呢,主要是喘着,我们后面会讲它的功效,主治。那对于这种肺气上逆该怎么办呢?唉,杏仁正好有降肺气的作用,最后配上炙甘草调和中药,所以通过上面这个对药味的分析啊,就大概的知道麻黄汤能干什么,它肯定是一个发汗力量非常强的方子,所以它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它有麻黄配杏仁,麻黄本身就有宣散的作用,然后杏仁又有宣又有肃降肺气的作用,又宣又降正好符合肺主宣发肃降的特点啊,所以他能够宣肺平喘,那它所主呢就是外感风寒的表实证,为什么是表实的呢?因为是发汗力量比较强啊,所以它适合的是正气未虚、寒邪袭人的风寒表实症,那风寒表示症有什么样的一些症状特点啊?首先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症 ,对不对?然后寒一些,郁扼卫阳,那么卫阳郁而化热,所以还会发热,所以风寒表实症的第1个症状特点呢就是恶寒发热,但是这个发热,他不是说一定有恶寒以后马上就发热啊,他可能会过一段时间啊,所以伤寒论的原文是,必恶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啊,这有的已经可能发热了,有的可能还没到发的时候,但之后会发的啊,这是恶寒发热。那么有汗没汗呢,没寒啊,因为肌表闭郁,被寒邪所闭郁,所以他没有汗,没有汗,所以肺系不得宣发,肺气不得宣发,所以肺气上逆,肺气上逆,所以就喘,所以他第2个特点呢就是,无汗而喘,那么寒邪束于肌表,肌表的卫气不得通行,那么不通则痛,所以就会头身疼痛,甚至全身的肢节疼痛,舌质呢,舌质察脏腑。这是一个表证,表证还没有侵袭到脏腑,还没有入里,所以说舌质呢是淡白的,苔呢,苔是薄白苔,因为白主寒吗!这是风寒之邪。所以是薄白苔脉浮紧,紧主汉寒,浮主表。表寒证脉浮紧,那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麻黄汤了。

那么麻黄汤的临床上使用,是有一些禁忌的,为什么?因为它的发汗力量太强了!用的合适真的效若浮鼓。是用在风寒表实证的人身上,可能啊一剂知二剂已或者干脆一剂药这个病就好了,这个在用伤寒证上的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如果用的不好呢也会有明显的副作用啊,甚至会导致一些啊非常不好的愈后,所以我们在学习麻黄汤的时候,就特别要注意它的一些使用禁忌啊,那么麻黄汤,这个比较强的力量的发汗药,有所谓的禁汗六禁,或者禁汗六例,就是有6种情况,禁汗的,禁止用麻黄汤的:第1个就是淋家不可汗,什么叫淋家呢,淋就是淋漓涩痛,就是小便啊,排尿不畅,排尿疼痛,那么偶尔出现了,这不能叫淋家。反复发做的这叫淋家,这种人呢不可以发汗,为什么呢?因为淋症的病人呢,它实际上是津液不足的,那津液不足又强发其汗就更加的不足啊,伤人津液,我们中医治病呢,首先强调的是保存正气啊,最后你还反而去伤人家的津液,那当然啊就会有严重的后果,因为正气不足的话,一方面邪气会进一步的深入,另外一方面正气不足本身就是虚症啊,对吧?精液大虚那正是导致了新的疾病嘛,所以淋家不可汗,其实所有的禁汗基本原则都是这样,基本上都是一些啊津液或者是阴血亏虚的情况,第2个,疮家不可汗。疮家啊,它也是阴血不足的,所以它也可以发汗;第3个衄家:就是出血性疾病大家也不用说了,出血了血肯定相对是不足的了对吧,所以衄家也不可以。第4个亡血家,长期的大量的出血啊,这样的患者就叫做亡血家,那他的阴血呢也是不足的,也不可以发汗。第5个尺中迟不可用麻黄汤,尺中迟是指尺脉迟啊,那张仲景说尺脉迟的时候,一般都只指阴血不足啊,他认为尺脉迟啊反应的身体的阴血不足,既然阴血不足,那当然你也不可以再来发汗,伤其津液。第6个身重心悸:身重心悸呢,也是津液不足的一个表现,所以身重心悸啊也不可以用麻黄汤,那这样的话啊我们抓住说津液不足、阴血亏虚,这样的人就不可以强行发汗用麻黄汤。

我们再总结一下,就是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尺中迟和身重心悸。

那么麻黄汤作为一个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治疗风寒袭表的表实症呢,或者说表实寒证呢,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方子,所以它的变化也非常多,就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减可以变出很多很多方子来,那最有名最常用的啊举几个例子,第1个呢就是麻杏苡甘汤。麻杏苡甘汤呢,是去掉桂枝,加了苡仁。去调了桂枝,所以他发汗的力量就减弱了,加上苡米仁是除湿的,所以它化湿的力量增强了,这个方子治疗外感风湿症,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主要表现是一身尽痛,那就浑身的痛,那麻黄汤也痛啊,麻黄汤是周身酸楚拘急疼痛,那么麻杏苡甘汤呢,一身尽痛是一身重痛啊,不但痛而且有沉重感,而且他也发热,也有恶寒发热,因为他也是表证,但它这个发热叫日哺热盛,那就是傍晚时分太阳落山了在这个时候发热会加重啊,这个是外感风湿症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用麻杏苡甘汤,那如果去掉了桂枝不加苡米仁啊,也不加其他的药物,那就是麻黄、杏仁、甘草。那这个药叫做三拗汤,这个呢是宣肺解表,止咳平喘,尤其是平喘的代表方,在三拗汤的基础上再加上桑白皮赤茯苓苏子陈皮,你看桑白皮,茯苓,苏子陈皮都是一些化痰的药,对吧?唉,所以它的解表之外呢,还能够化痰止咳啊,化痰止咳的作用也被加强了啊,治疗外感初起,然后咳嗽咳痰效果就比较好,好那么关于麻黄汤呢,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