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学-专栏】 《才子部》抱猫品花第六谈 / 文:李芳玲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才子部》抱猫品花第六谈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世间再无赵明诚

执笔  李芳玲  审核 课题组全体成员

解读精要:天才需要天才生长的土壤。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恰好遇到了一个开明的父亲李格非和一个优秀的丈夫赵明诚,在宣扬“词为艳科”的封建王朝,在那个从骨子里就排斥女人进入的领域,就根本不可能产生李清照这样一个优秀的女词人?

一个国家是否真正的发达、文明,关键在于看这个国家对于女人的态度;同样,一个男人是不是真正的开明、绅士,那也在于看他对待女人的态度。人家法国男人,一旦遭遇老婆红杏出墙,那都是买来巧克力、鲜花、红酒,单膝跪下,隆重地献上,然后放下手中所有重要的事,殷勤的邀请妻子去看电影、去吃大餐、去旅游等等等等,渴望重新唤回美人的芳心。再看中国男人,一旦被戴了绿帽子,那都是愤怒、咆哮、饱以老拳,乃至最后离婚了事。却从不在自己身上去找老婆之所以出轨的原因。再看什么印度、伊朗,即使是炎热的夏天,那女的也得包着头,规规矩矩。还有中国的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必须裹小脚等等等等。一旦女子要求自由恋爱,那都是乱石砸死。却忘了想一想当你抛出第一块夺命之石的时候,你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在道德上站得住脚!所以,寄言那些因老婆出轨而离婚的男人,你们欠她们一声深深的“对不起”。

在我们中国,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天才需要天才生长的土壤。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恰好遇到了一个开明的父亲李格非和一个优秀的丈夫赵明诚,在宣扬“词为艳科”的封建王朝,在那个从骨子里就排斥女人进入的领域,就根本不可能产生李清照这样一个优秀的女词人?

李清照于1084年出生于当时的首都东京汴梁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原则上说,李清照的祖籍是山东济南章丘,但实际上,她出生在河南开封,因此我们上高中时,有一本书,叫《河南古代名家作品选》,也把李清照列为我们河南文化名人。可是人家山东济南章丘更厉害,不仅在章丘明水有国家三A级景区“清照园”,而且在趵突泉附近还有李清照纪念堂。

你看,近千年后,我们都以拥有李清照为荣,可是在当时,李清照十五岁的时候,却自作聪明,因为一首《如梦令》,一不小心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使得豪门显贵,人人都不愿意娶她,转眼到了十八岁,依照古代那个出嫁年龄标准,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龄剩女”。

这都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的开明和溺爱惹的祸。

李格非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因此李格非虽出身寒门,却自我吹嘘出生于书香门第。只是长大之后,游学京城,有幸结识苏轼,得其高手指点,文思大进,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三十一岁时终于考中进士,后来辗转升迁,官至礼部员外郎。一种说法认为,李格非始娶前代状元王拱臣之孙女,已经育有三子,三十九岁才有了李清照这么一个女儿,李格非年岁渐长,尤重天伦,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跑了,爱如掌上明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李清照三岁丧母,父亲又娶当朝宰相王珪之女。而王氏出身大家闺秀,除了给李格非带来滚滚财富,更是对李清照视如己出、疼爱有加。

这就造成一个事实,李清照渐渐长大之后,生活优越、教育良好,任性而肆意的涉足了自己貌似不该涉足的领域。为什么?因为词这种东西,自从“燕乐”由北方影响中原,一别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高雅传统音乐,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词牌曲调,从而为之配词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以来,文人们历来就宣扬“词为艳科”。——就是说,词(又叫长短句啦、诗余啦、曲子词啦)这种东西,内容太香艳,相当于清末、民国时期的艳情小说,在古代,显然是不适合由女孩子来操作的。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了,不香艳啊,除了温庭筠的什么诸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秦观的什么“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有点玩暧昧之外,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啊!——面对此情此景,我只能说,你读的少,或者说毕竟是教材,太香艳的显然不适合选到课本里。且看李后主写给他的小姨子小周后的《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闺,手提金缕鞋。  画楼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所以你看,词这种东西,它的写作范围决定了,它是很不适合女孩玩的,一不小心,就会带来不好的名声。

我们再看李格非。此时娶了宰相之女的李格非,已经脱离了贫困的生活,转化成了一个大学者、大官商。什么叫礼部员外郎?所谓员外郎,不过是一种闲职,就是说,在礼部享有很好的职位,但不是实缺,只是候补而已。其实李员外在礼部挂职,就好比今天一些富商想办法把自己的子女弄到公检法上班,挂个虚名,对家族的生意起到保护作用而已。李格非平时更忙的,是在开封这个繁华的商业城市更顺利的经商而已。当然,为了在文坛上站住脚,他也不忘写一些大而无当但是文辞优美、看起来似乎又很有忧患意识的文章来维持风雅罢了。比如最著名的《洛阳名园记》,我们的李员外阐发的观点就是,河南是天下的中心,只要河南太平,那天下就一定太平;而洛阳又是河南的中心,因此只要洛阳不乱,河南就不会乱。可是你看看,今天我们的一些达官显贵,在洛阳霸占山水,大造名园。我很担心一旦水流不通,百姓无法灌溉,收成不好,就会暴乱。所以写这篇文章,还是希望大家居安思危,还是收敛一些吧!——这就是《洛阳名园记》的主旨和立意。可是细一推敲,李大财主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大学者李格非忙于经商,对掌上明珠李清照过度溺爱而疏于亲自管教,就使得《如梦令》这首脑残的小令具备了横空出世的必然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还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瞧瞧,一个才十五岁的女孩,不仅夜不归宿,还喝酒;不仅喝酒,还去藕花深处那些危险的地方!这成何体统!这简直是太------简直了!这就好比今天某个女孩,你写香艳小说就算了,你还喝酒吸烟,你还打牌,你还去一些不该去的地方鬼混!这谁敢娶这样的老婆!

一个人要想成功,他首先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他需要有一个传说;像武松打虎的传说,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传说等等。你看人家,很年轻就完成了一个美好的传说,从而名扬天下。所以你看武松,哪怕杀人,也不忘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已经变成了他心中一个倍感自豪的情结。第二,有一个高效精良的团队;第三,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时刻在逼迫你进步。——这个以后再说。现在,我们的主人公李清照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完成了一个传说,就是《如梦令》,这首词让她十五岁就轰动京城,甚至名扬天下。可惜,并不美好。

等到李格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晚了。女儿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那么漂亮,又那么有钱,按理说嫁个达官显贵,钓个金龟婿,不成问题。可惜,那些钟鸣鼎食、诗书礼仪之家,对于李财主的千金明珠,那讨论讨论可以,但是来求亲的话,还是算了吧!就是小朋友有这个意思、有这个胆量,他爹也未必会同意。

一转眼已经十八岁了,李清照那真是非同寻常的不自在。

古代,十八岁就成大龄剩女了吗?是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你看梁武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再看李白的《长干行》:同居长安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就是说在古代,十四五岁出嫁,那都是常态。就是今天的发达国家,通常也是十六岁,就到法定结婚年龄了。今天中国的那些大龄剩女,实际上在古代都完全可以当奶奶了。

那贵族不愿意来求婚,那嫁个平民怎么样呢?那显然李清照也不乐意屈就:切,老娘这么漂亮,又这么有钱,我就不信嫁不出去!

事情的转机在1102年,上天安排来成就我们这千古女词人的另一个开明绅士——赵明诚先生终于出现了。事实上这时候李清照已经十九岁了。

赵明诚是当朝吏部侍郎赵挺之的第三子,又是皇族宗亲。当时21岁。按理说,依照他爹的职务以及皇家规矩,他完全可以不经过任何努力,就可以荫蔽一个小官。但是赵家这个老三比较有个性,爱好也与众不同。他喜欢玩那些一般上了年纪才愿意去研究的文玩字画、金石古董。他在三年前,还干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就是不愿意接受父辈那种一人得道、仙及鸡犬的恩泽,偷偷的跑回了老家山东诸城,参加了童子考试,果然捞到了一个秀才,且是第一名案首。小伙子就是年轻,政治上不成熟,这万一要是考砸了,不丢你赵家的人吗?何必六个指头挠痒——多那一道子呢?不过赵明诚不这么想,他只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至于在朋友圈让别人说闲话而已。

不过这件事也起到了一个作用,那就是成功吸引了礼部侍郎赵挺之对这个儿子的关注。赵挺之流泪了,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另类的老三确实关心不够,由于忙于官场,许多年来都忽略了这个儿子的感受,所以才致使他竟然偷跑回老家干这样的傻事。这个玩古董的老三,一头钻进秦砖汉瓦、商鼎周彝里,那是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与一般年轻人绝对是格格不入。如果继续放任不管,不定还会干出什么更令人目瞪口呆的傻事呢!于是赵挺之慌忙沟通有关部门,为赵明诚谋到了进入太学学习的机会。对赵明诚来说,能够进入太学、接触那些皇家典籍,那显然也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你看,赵明诚作为一个反抗家族也并不是那么彻底的贵族,还是坦然的笑纳了父亲为自己谋来的机会,以寻求在金石文物方面的研究上更上一层楼。

这年的元宵节,赵明诚和另一位太学生——李清照的堂哥李迥一起到街上游玩。美其名曰观灯,实际上两个人的动机都非常不纯,那都是为了到街上偷看美女。古代社会,为数不多的几个日子,像上元节啦、三月三啦,女子也是可以抛头露面的。当然,大家闺秀那也是抬着轿子,跟着一群丫环婆子,如果她不想掀开轿帘,那想见一面也并非易事。可巧这天晚上十九岁的李清照也坐着轿子出来看灯,看到堂哥李迥和一个年轻人正在街上瞎转悠,正在动机不纯的寻找目标,那掀开轿帘,和堂哥打个招呼,也不算过分越礼的事情吧!

就这昙花一现的掀开轿帘,灯下望美人,恰被那赵老三偷眼瞧个正着。天啊,原来这名动京师的女词人竟然长得这么漂亮!再一想她写的那些词,那是爱如潮水、怦然心动,顿时陷进李清照的眼睛里无法自拔。当时李清照走后,游玩还没有结束,赵明诚就迫不及待的向李迥表示,自己喜欢上了李清照。李迥那个烦啊,这本来大家说好一块来找乐的,没想到弄到自己家了。所以当时就恶狠狠的对赵明诚说:你跟我说有个屁用?我又不是你爹!你要是真想娶她,就让你爹去求婚啊!想找我给你们联系偷情,那是不可能的!

在那个年代,赵挺之作为朝廷命官,原则上也并不比别人开明,也未必会答应让自己的儿子去娶名声不好的李清照。所以你看,为了说服父亲,赵明诚还是耍了一点小聪明的。《嫏環记》记载,有一天赵明诚对父亲说,自己在夜里梦见神仙教了自己一首诗,醒来只记住三句了,就是“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求教父亲,不知是什么意思。赵挺之思索了一会说:此“词女之夫”也。吾儿或恐得词女为妇也,意者李格非之女乎?赵明诚急忙指着父亲说:这可是你说的啊!这命中注定的事,咱可不敢违抗哟!

赵挺之嘿嘿一笑。估计早就识破了赵明诚的小聪明。但还是答应了赵明诚,替他到李家求亲。——老三啊,这可是你自己点的菜,再苦再酸再难吃,希望你流着泪也要把它吃完!

对于赵明诚的求亲,说实话,对于京城这家穷官,李清照也并不是很满意。但是李格非是明白人,他接触过赵明诚,知道赵老三的厉害,所以备说赵明诚的好,极力的撺怂女儿答应这门亲事。李清照眼一瞪,冷冷的说:爹,你是不是盼着我赶紧嫁出去啊?李格非慌忙说:没有没有没有,确实没有这个意思。你能花多少钱、吃多少饭啊!你一辈子不出嫁我都没啥意见。——但是也不敢再劝了。不过李清照转念一想,既然最疼爱自己的爹爹都说他好了,爹还能骗自己吗?再加上隐约还记得元宵节那小伙子还可以,再加上也考虑到自己毕竟都这么大了,所以李清照还是很勉强的答应了这门亲事。

也就是说,开始的时候,李清照根本看不起赵明诚。

等到两个人结婚之后,赵明诚把李清照领到自己独自占有的几大间书房,看到那满架的古籍善本,还有文玩字画、玉石铜器、碑帖拓片等等,再听赵明诚娓娓道来的谈论这些古董知识和价值,李清照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中了六合彩,赵明诚的学问,那远非常人可比;别看人家年轻,就是自己的父亲,那也难以望其项背。估计赵明诚既不吸烟也不喝酒,省下来所有的钱,都用来买这些东西了。

赵明诚告诉她,山东青州自己家的庄园里,藏的还有几大间古董,比这还要多呢!

今天,许多人误以为,赵明诚的文化素养,比不上李清照。你看,李清照的词我会背好几首,赵明诚却一首都没有。怎么说呢?今天,请让我来客观的评价一下赵明诚和李清照的水平,赵明诚,那相当于一个文学院的古文教授,而李清照,只是一个自己填词、自拉自唱的流行歌手而已。你没发现吗,李清照正是嫁给赵明诚之后,受到赵明诚的熏陶,写作水平才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那些误以为赵明诚的才华赶不上李清照的人,是根本不懂文玩古董,根本不知道这一行的学问有多深,也根本理解不了三十卷《金石录》的作者赵明诚作为一个收藏大家、文玩高手的情怀!

一直到今天,《金石录》依然是北京那些文物专家教授们必备的、最完善的参考资料。

让学生一直拥有错误认知、造成错觉的原因,可能还是受《嫏環记》的影响,说二人退居青州期间,闲来无事,赵明诚发现李清照的《醉花阴》写的很好,很不服气,于是一口气写了五十首词,然后把李清照的词夹在其中,给好友陆德夫看。结果陆德夫说,只三句绝佳,那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都是古人为了突出李清照的地位,为了变相的替女子说话,故意瞎编的。反正我是不相信。我翻开《金石录》,通过对赵明诚常用语言的对比,发现,《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首词,很让人怀疑根本不是李清照的作品,就是赵明诚写的。

两个人结婚之后,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花好月圆、风光旖旎。比如在一起论诗作赋、游山玩水。可是世间也有太多的遗憾:有人意欲出售南唐画坛高手徐熙的《牡丹图》,索钱二十万。两个人对《牡丹图》爱不释手,拿回家中玩赏三日,最终还是无计可施,拿不出这将近两万两银子,最终不得不依依不舍的退给人家。可见在当时那个社会,文玩意识就已经很强烈了,即使如赵明诚这般贵为皇族者,在这个方面也不可能事事应心。

短暂的蜜月之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黑云压城、山雨欲来的感觉突然飒然而至。1102年的年底,蔡京拜相,赵挺之为尚书左丞,大力打击所谓的“元祐奸党”。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秦观等309人列为元祐奸党名录,并且弄一块石头,以自己书法家的身份,不吝墨宝,亲自将这些人的名字誊写到石头上,计划勒石铭记、以警世人。

而李清照的老爸李格非,因为是苏轼的学生,显然也在打击范围之内,名列《奸党录》第26名。

整个北宋王朝的后期,跟唐朝陷入“牛李党争”一样,自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就一直陷入激进改革派王安石和守旧改革派司马光的争斗漩涡中无法自拔。王安石那一派骂司马光那一派为“元祐奸党”,司马光那一派骂王安石那一派为“熙丰小人”。后来王安石、司马光都已经去世了,继承他们衣钵的门生故吏们还在继续争斗。但是这时候革新政策上的如何走向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变成了几乎纯粹以整人为目的的政治斗争。我们评论这时候的派别之争,那可以说是——狗咬狗,一嘴毛,双方均已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均已不能做到“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直到北宋灭亡、争斗结束!

此时,为了自己老爸的仕途,李清照也曾经向公公赵挺之求情,希望他看在双方是亲家的面子上,能够替父亲在蔡京及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让父亲继续做官。

但是,同一个派别之中,赵挺之还存留着准备和蔡京争权夺利的私心,深恐被蔡京抓住把柄,因此不顾儿媳妇李清照那含泪的双眼,果断而冷酷无情的拒绝了李清照的请求。

无奈,李格非被罢官,只得携家眷回到老家山东明水。

1103年,在蔡京的鼓动之下,我们的皇帝又下了一道命令:元祐党人子弟不得留居京城,宗室子弟不得与奸党子孙结为婚姻!

显然,蔡京鼓动皇帝颁布这条赦令,一方面确实加大了对元祐党人的打击,但是另一方面,也有看赵挺之笑话的成分在内。因为,李清照是名人,恰恰躺着也中枪。这条赦令具体到李清照这里,就是,李清照你不能住在京师,赵明诚你不能和李清照结婚。

此时,偌大的京城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容身之地,她不得不回到山东明水父亲那里,不仅面临着恩爱夫妻两地分居的痛苦,甚至能不能再继续成为赵明诚的妻子,那都是一个未知数。如果赵明诚喜新厌旧的话,那他现在重新在京城开封找一个富家女,名正言顺的结婚,把她纳为正夫人,那李清照都只能是求告无门、白白的陪伴他两年、权利得不到任何保障。所以我们突然很无奈的发现,两个人的破镜重圆,那只能寄希望于赵明诚在道德上站得住脚。

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李清照此时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再看那“无计可消除”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首词不仅是李清照结婚之后、受到赵明诚学问上的指点之后文笔上的成熟,那种愁绪,也绝不像一般学生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简单相思之苦的浅薄,那种愁,来得如此的深沉、如此的具体,不仅仅是对一个没有保障的丈夫的刻骨思念,更有对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婚姻走向及男方道德上的担忧。所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旦突然收不到男方“锦书”时的恐惧感,那种愁得睡不着觉的状态,跃然纸上、如见其人。所以,了解这个写作的背景之后,这首词背后所隐藏的意蕴,远比字面上要深刻得多。

不过好在赵明诚读书多,不是那种没良心的人。

就在李格非、李清照父女潜居老家这种不得不低调做人无可奈何的状态中,转眼到了1105年,郁郁寡欢的李格非年仅60岁病死在老家,令李清照不胜悲伤,对公公赵挺之的愤恨特为尤甚。而此时的朝廷,一山不容二虎,赵、蔡二人的争权已经达到了白热化。赵挺之指使手下官员不时向皇帝上书,指责蔡京结党营私,元祐党人打击面过大,招致天下怨谤。1106年,恰好有一颗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在西方下坠,朝廷惊惧,疑为天怒人怨,宋徽宗亲自来到京城端礼门外,查看蔡京精心制作的“元祐党人碑”,也感觉像司马光、苏轼这样在老百姓中声望很高的人也赫然列为“奸党”,我们确实做得太过分了。于是下令砸毁党人碑,贬蔡京为开府仪同三司,又下了一道“罪己诏”并大赦天下党人及子女。

就这样,李清照回到了京城开封,得以和赵明诚团聚。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我们的花鸟皇帝宋徽宗还是感觉自己无法离开蔡京,作画时,比如画被后世称为“神品”的《听琴图》时,对自己的字还是缺乏自信,还是需要蔡京来题字。对于我们的皇帝来说,那种文人之间在一起聊天、讨论的快活,超过了一切政治的考量。于是我们看到,1107年,皇帝以赵挺之曲意迎合自己、不敢开拓局面的荒唐理由要求让蔡京再度为相,给了赵挺之一个没有实权的佑神观使以示恩宠。赵挺之在蔡京复相后的第五天气得吐血而亡。在他死后的第三天,皇帝刚刚追赠其为司徒,谥号“清宪”,就被蔡京迫不及待的诬陷其私通奸党、欺上瞒下、当年不听诏令,依然让儿子赵明诚和李清照结为夫妻以欺骗皇上、图谋不轨。

就这样,赵明诚全家及亲戚朋友在京师者均被抓进监狱,交大理寺卿核查。因为确实没有“图谋不轨”的哪怕一丁点儿事实,赵明诚又是在诏令下达之前和李清照结婚的,只好将所有人全部释放。但是,赵挺之的赠官被夺取,其子赵明诚亦不能再受其萌封在太学为官,赵明诚无奈只好带李清照随赵氏家族一家大小避居山东青州。

于是开始了李清照、赵明诚的生活中隐居青州的十三年。

此时我们的才女,才刚刚二十三岁。在今天,正是一个如花灿烂的年龄,可是对于李清照再说,这已经是人生中的第二次挫折了。她甚至已经有了一种久病成医、百炼成钢的感觉,已经学会了在那个年代坦然的面对这一切。世之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那我们只能学会常想一二,只能学会宠辱不惊,闲听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笑看远山云卷云舒。她和赵明诚把青州的书房改名为“归来堂”,并且取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意,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号叫“易安居士”,一心一意的和赵明诚一起研究整理金石书画,预计出版《金石录》三十卷。既然不能托身于明主,那自在闲适的田园生活亦不失一种人生快慰,看来夫妻二人甚至都已经做好了游山玩水、远离政治、终身老于青州的打算。

只不过,偶尔的午夜梦回,作为男人的赵明诚,那显然还有一份心底里的不甘心。所以你看他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突然梦见自己又回到了京城开封,闻天语,皇帝亲切的问自己,赵老三,你打算干什么呢?——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皇帝啊,我赵明诚已经年龄不小了,可是前路漫漫、壮志难酬、一事无成,只好闲居青州跟妻子学写诗词。可是诗词写的再好,就是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我就是拿起庄子的《逍遥游》,想借此强迫自己独善其身,可是看到满眼的大鹏鸟高飞青云,内心那也是心痛和难受。我的路又在哪里?风啊,你吹吧,你把我吹到仙山去吧!在人间我赵明诚找不到出路,也真是活腻了!

你看,这首词如果以赵明诚的口吻去理解,竟然是那么的美妙而和谐。可是以李清照的口吻去解释,却总显得那么的牵强与不合逻辑。在古代那个社会,只有男人,才会有这种因为仕途无门、才顿感找不到出路的深沉悲哀。好好看看《聊斋》中《翩翩》里的罗子浮你就会明白,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仙女,美食,嘉妇,嘉儿,再优越的生活环境,也无法掩饰读书人落拓不售的忧伤!

不是吗?

可是到了1120年,蔡京权势日重,家中当年陪嫁的丫环就有被封为夫人的,引起朝中大臣冷嘲热讽、议论纷纷,再加上蔡京和儿子蔡攸父子争权、天伦泯灭,宋徽宗越来越看不起他,命令他辞官退休。我们的皇帝还是感觉到自己家族里的人用着最可靠,于是由蔡京又想起了赵明诚,在1121年下诏重新起用赵明诚,命令他做莱州知州。四年任满之后,1125年又调任淄州知州。此时李清照和赵明诚均处于中年鼎盛时期,无论是在青州隐居还是在地方做官,度过的都是日后不可多得的幸福时光。

早在1122年,宋徽宗贪图小便宜,答应和金人共同灭辽,希图收回八十四年前被儿皇帝石敬瑭献给辽人、一直被汉人耿耿于怀的幽云十六州。最后大辽国是被两家豺狼给消灭了,但是在灭辽的过程中金人也看到了宋人官员的无能、战斗力的低下,此后便不再以朋友的好脸色来对待宋朝。终于,在历次侵略骚扰的基础上,1126年打到了东京开封。宋徽宗吓昏过去,宣布退位,金人好不容易被李纲击退,但是昏庸无能的儿子宋钦宗却依然答应了金人退兵的条件割地赔款。

1126年,赵明诚因平定地方逃兵扰乱居民有功,官升一级,被朝廷任命为江宁应天府(今南京)知府。还没有来得及上任,1127年三月,赵明诚的母亲逝于青州。赵明诚无奈只好回到青州奔丧。四月,贪得无厌的金人还是感觉赔偿的金钱太少,卷土重来,又打到了东京汴梁。五月初一,虏走宋徽宗、宋钦宗、后妃宫女、不愿投降的文武官员三千多人、上万的丁壮劳力及无以计数的金银财宝,浩浩荡荡的押回老家草原上,预备过奢华的日子。他们命令那些投降的官员在开封搞民主选举,最后选举张邦昌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大楚”。——这也是我国历史记载的唯一的一次民主选举,它是如此的悲伤、荒唐与搞笑!

北宋事实上已经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六月,二十岁的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是为宋高宗。本来因为母亲去世,按规定赵明诚和李清照应该在青州为母亲守丧二十七个月(父丧三年),但时局动荡,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宋高宗只好下诏“夺情”,命令赵明诚立即到江宁上任。

八月份,赵明诚接到诏命,旋即带两个仆人匆忙上任,李清照留在青州,精选归来堂中的金石文物十五车,准备陆续南下和赵明诚会合。她将不能带走的文物锁在十余间屋子里,可惜刚离开不久,青州就发生了兵变,青州老家被乱兵侵入,能抢走的抢走,不能抢走的,砸的砸,烧的烧,风光旖旎的无尽园舍无奈均毁于战乱之中。

1129年,建炎二年的二月,皇帝已经去了临安(今杭州),留守的江宁知府赵明诚因为没有把别人汇报的御营统治官王亦阴谋叛乱的消息放在心上,致使夜间叛乱发生时被下属自行布阵击败,天亮时下属去寻找赵明诚汇报胜利果实时,却发现他已经用一根绳子,从城墙上逃到了城外!

此事传出去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也深为丈夫的胆怯、懦弱、自私的抛弃妻子临阵脱逃感到羞愧难当。

正在夫妻二人困居江宁无所适从的时候,赵明诚又接到命令,朝廷原谅了他,让他到浙江湖州去上任。1129年7月,他们押着十五车古董向江西逃亡。一路无语,到了乌江楚霸王兵败自刎处,面对滚滚江水,李清照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随口吟出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言外之意,你比项羽差远啦!

当时,赵明诚就站在她身后,听了之后,知道妻子还是对江宁逃跑一事无法释怀。自己更是羞愧难当、深感自责。此后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一病不起。八月份病倒在江西,最后死在南京。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就这样,李清照最爱的丈夫,因为一次错误,最爱我的人,伤我也最深,心灵无比脆弱的赵明诚,最终死在了李清照的手里!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因为曾经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

赵明诚死后,四十六岁的李清照才尝到了伶仃孤苦、无依无靠的真实滋味。他们近三十年的夫妻生活中又无儿无女,又无法回到北方河南、山东老家,此后的李清照只能以投靠在南方做官的几个堂哥堂弟为生。古代笔记又传言她于1132年49岁时又在朋友的说合下改嫁右承务郎浙江人张汝舟。明清又有人考证没有改嫁这回事。但宋朝又有好几个人在笔记中提及。如果改嫁这件事是真的话,那我只能说,李清照她是真的没有自知之明。她都已经49岁啦!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就是在今天,这个年龄,那能保持青春永驻的也只有明星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难道李清照还真的认为她的美貌能吸引住张汝舟?

果然,婚后不久,张汝舟就暴露了他的狼子野心。他命令李清照,立即把寄存在亲戚朋友那里的金石文物全部弄回来,和李清照一样,归他张汝舟拥有。稍有缓慢,张汝舟便恶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此时,《金石录》三十卷还没有完全整理完毕,还需要亲戚朋友许多文友的细心研讨、鼎力相助。这种关键的时候,怎能把这些理应惠及全国文化人的东西据为一己之私?当年赵构都想买下这十五车文物,只是可惜国库空虚,李清照又不愿意捐献,只好忍痛作罢。这些东西,它不仅有非凡的文化价值,它更是李赵二人将近三十年恩爱夫妻的见证。皇帝都不愿意给,她会给你无聊、庸俗的市侩张汝舟!

无奈,李清照只好向当时在京城临安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诉苦。当时,像张汝舟这种进士出身又没有经过各部考试的人做官,必须有一定数额的推荐人。官员中因为凑不够推荐人而造假的行为不在少数,只不过是民不告官不究,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偷偷一查张汝舟的档案,发现张汝舟在推荐人方面果然造假。古代丈夫不同意的情况下,又不能离婚;于是李迒就指使李清照到官府告发张汝舟,借以摆脱张汝舟的控制。果然,这一告,张汝舟立即被罢官削职为民,并且官府也同意了李清照离婚的请求。但是为了照顾三纲五常理念,宋代又规定,不管何种原因,妻子告丈夫,都必须判处三年徒刑。因此,婚是成功离掉了,但是李清照又被关进了监狱。

最后,李迒只好亲自出面,向大理寺上书,辨明李清照和张汝舟,并没有经过三媒六证,并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也不可能征得父母同意啊),只能算是“私合”,不算结婚夫妻,因此,不应承担妻告夫以伤情的责任。再说,李清照是出于国家利益才“大义灭亲”,也不应该等同于一般性的妻子因生活小事而状告丈夫。

幸亏有这样一个爱护姐姐的弟弟。李清照在坐了九天的牢房之后,还是有惊无险的被放了出来。

经此一劫,李清照算是彻底老实了,也终于认识到,这个世间的男人,并不是人人都像自己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那样是表里如一、宽宏大量的正人君子。很多人,其实都是表面像个绅士,但是一旦和利益接触,揭开彼君子的外衣,那都是利令智昏的无耻嘴脸,都不是个男人。

这个世上,再也找不到像赵明诚那样能容忍一个女词人、既有学问又有见识的好男人了。沉思往事立斜阳,当时只道是寻常。只有失去之后,才知道他的可贵、才痛觉追悔莫及!可惜你没有珍惜我,想说后悔已经来不及,我的心都碎了、爱都给了,再爱已不可能!

此后的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直寄居临安,校勘整理赵明诚的遗作,陆续交给印刷局发行。每一次看到那些已经印刷出来的《金石录》都有一种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觉。大约在1143年,李清照将赵明诚的《金石录》全部整理完毕,连同经过历次劫难保留下来的文物,向皇帝上表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受到了宋高宗的高度赞扬、大加嘉奖。但此时的李清照早已淡泊名利,已经不愿意接受皇帝的物质奖励了,以国家需要加强防务的实际需要诚恳的希望把这些钱应用到边关将士们身上。

大约1155年,一代女词人李清照怀着对故乡的绵绵思念、对丈夫赵明诚的深刻怀念与内疚中悄然离世,享年至少七十三岁。她的一生,给我们的文坛奉献了一份独到的、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像唐诗中有杜秋娘的《金缕衣》一样,和魏夫人一起使得宋词中女词人呈现出满满的存在感,并且丰富了婉约词的内容,是古代女子文学智商和男人同等高度的有力证明。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精美!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芳玲,女,四十二岁,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一级教师,沈丘义工联驻沈丘三高工作站副站长。

论文亮点:

1、李清照在出嫁之前因为一首《如梦令》不小心败坏了名声,致使在嫁人方面颇有挫折感;

2、《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极有可能是赵明诚写的,非常符合赵明诚退居山东青州时的生存状态。

3、李清照的代表作《一剪梅》词中所饱含的悲伤不仅仅是相思之苦,更有对未来婚姻走向的无比担忧。

4、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本意并不是挖苦讽刺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她还没有那个胆子,此诗只是对丈夫赵明诚冷嘲热讽,致使赵明诚一病不起。

5、李清照晚年那些怀念家乡、怀念丈夫的词作,比如《声声慢》、《武陵春》等,不仅仅是对丈夫的深切怀念,更有不小心丧失爱人的深深自责与内疚。

6、李清照的出现只是一个偶然。如果没有李格非这样的好父亲和赵明诚这样的好丈夫,没有天才成长的土壤,未必能成就这样一个杰出的女词人。

本期编辑:江枫渔者

(0)

相关推荐

  • 千秋人物记(2)---世间少有的奇女子·李清照

    千秋人物记(2)---世间少有的奇女子·李清照 轻飘飘地走过人世间,是李清照的一生. 随着高产水稻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开来,大宋的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 ...

  • 李清照的沧桑人生(青海湖)(邢秀 玲)

    2021-04-16 07:27:21 青海湖 2021年3期 邢秀玲 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李清照的词以委婉清丽著称,被 誉为"婉约派"词宗.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在由他撰写的<中 ...

  • 李清照 16岁时写了两首词,名满京城,至今仍是婉约词巅峰之作

    2021-04-08 09:08 华人号:中国文化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到了宋朝的时候诗歌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词曲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宋词的形成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

  • 【教师文学-专栏】 让人爱怜又疼惜的平儿 / 文:彩霞满天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曹雪芹笔下的每个人物都刻画得生动.丰 ...

  • 【教师文学-专栏】我的菜园(外一篇)/ 文:史恪仁

    我的菜园 史恪仁 我家后院,有一分左右空地.新楼盖好后,我特意抽出一天时间掘土平整,把砖头瓦砾清除干净.在种菜之前,先施肥,农家肥.复合肥满园撒了一遍.等待春暖花开之时,种上几种普通蔬菜,补偿家用. ...

  • 【教师文学-专栏】读来落泪的几首爱情诗 /作者:李本聪

    读来落泪的几首爱情诗 李本聪 1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

  • 【教师文学-专栏】回忆在双桥一年的读书生活/ 文:乔亚雄

    回忆在双桥一年的读书生活 文:乔亚雄 一九八九年春,我正读五年级.还记得当年那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在老师的充满幽怨和遗憾的眼神下离开了乔家南山小学,离开了朝夕相处的童年玩伴,跨过高山深沟,淌过淙淙背干 ...

  • 【教师文学-专栏】怀念一只猫 / 文:刘玉华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小时候,听奶奶说,母猫生了小猫,要是被属虎的看了,就会把小猫搬走或者咬死,并不相信.但是 有一次三姑 ...

  • 【教师文学-专栏】/ 感动 文:杨慧聪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记得,上届毕业生离开学校的最后时刻,同学们陆续离开了教室,我回到办公室还沉浸在刚刚和所有的学生拥抱的 ...

  • 【教师文学-专栏】 / 我的年味 文:杨慧聪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我的年味 作者:杨慧聪 小时候,过年就是从放寒假的那天起,约上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街东街西地疯玩,跳皮 ...

  • 【教师文学-专栏】/ 我喜欢 文:杨慧聪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我喜欢 作者:杨慧聪 我喜欢冬天的清晨闹铃响起时,眯着眼睛关掉铃声,在热乎乎的被窝里再慵懒地小憩片刻 ...

  • 【教师文学-专栏】 / 四十年后(教师下水作文)文:杨慧聪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儿童文学|亲子教育 四十年后(教师下水作文) 作者:杨慧聪 四十年后的一天早晨,啾啾--啾啾,智能机器人模拟的黄莺的鸣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