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帝真的很爱郑贵妃吗?
万历帝的郑贵妃本名郑梦境,是大兴人,万历十年三月,万历帝册封九嫔,郑梦境获封淑嫔,在九嫔中排名第二,此时她十五岁。
这年八月,王恭妃生下庶长子朱常洛,而此前万历帝本不想承认王恭妃,可见,万历帝不喜欢王恭妃和朱常洛另有原因,并非因为郑梦境。
万历帝九岁即皇帝位,自幼受到生母李太后的严格管教,动辄罚跪,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长大成年后想摆脱母亲的约束,而王恭妃原本是李太后的宫女,这或许是万历帝不喜欢王恭妃的重要原因。
万历十一年七月,郑淑嫔因为怀有身孕被封为德妃,十一月,云和公主出生,这是万历帝的第二个女儿,万历帝十分高兴,为孩子起名为朱轩姝,意为:朱家爱女。
万历十二年,郑德妃再次怀孕,八月,她被封为贵妃,十二月郑贵妃生下一个男孩,这是万历帝的第二个儿子,可是小皇子不幸早夭。
根据《先太常公传略》的记载,郑贵妃怀二皇子时,已经宠冠后宫三年,这说明她入宫后不久,便得到万历帝的青睐。
或许,爱情是一种缘分,而万历帝与郑贵妃之间恰好有这种缘分。
万历十四年正月,郑贵妃再次生下一个男孩,即皇三子朱常洵。
入宫后接连怀孕生子,万历帝对郑贵妃的眷恋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郑贵妃率真可爱,行为“放肆”,与其他妃嫔的拘谨、忸怩不同,她敢当众抱住万历帝,摸他的头,甚至还敢跟万历帝开玩笑,而万历帝却不怒反喜。
或许,万历帝在郑贵妃这里感受到了寻常夫妻之间的温暖、轻松的感情。
万历帝名为朱翊钧,他让郑贵妃住在翊坤宫,并未将翊坤宫改名以避自己的名讳,这或许也能说明郑贵妃的受宠程度。
为了庆祝朱常洵的出生,万历帝令户部取太仓银十五万两。
万历帝对朱常洵的偏爱引发朝廷大臣的担心,群臣疑心万历帝想册立朱常洵为太子,在朱常洵快要满月的时候,内阁首辅申时行奏请尽快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万历帝以长子尚且年幼为理由推辞,朱常洛此时只有四岁。
两天后,申时行再次上疏请求早立太子,万历再次拒绝,并且下旨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臣从此更加疑心郑贵妃吹了枕边风,使得万历帝想废长立幼,于是群臣纷纷上书,请求早日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并且指责郑贵妃,“国本之争”从此开始,而且愈演愈烈,争执了长达十五年,很多大臣被贬。
“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谋。群臣争言立储事,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宫闱,攻击执政。”(《明史·后妃》)
此时,万历帝的王皇后二十二岁,万历帝二十三岁,正值生育年龄,一旦王皇后生下嫡子,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那么嫡子理应被册立为太子,而不是庶长子朱常洛。
可见,万历帝此时不册立太子确实有充分的理由,只不过他册封郑氏为皇贵妃的行为引起了群臣的怀疑。
王皇后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生下皇长女朱轩媖后再也没有生育,而郑贵妃又接连三次怀孕,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臣对万历帝废长立幼的猜疑越来越严重。
万历十五年九月,郑贵妃生下皇四子朱常治,这个皇子于次年薨逝。
万历十六年八月,郑贵妃生下皇六女朱轩姚。
万历二十年三月,郑贵妃生下皇七女朱轩媁。
万历帝为何迟迟不肯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群臣认为万历帝有意册立朱常洵为太子,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万历帝不喜欢朱常洛或许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万历帝对王恭妃的感情有点类似于一夜情,并未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慎重的选择,只是一时率性而为,想不到王恭妃却为他生下了长子,万历帝对王恭妃和她所生的长子没有多深的感情,如果不是迫于李太后的压力,起初都不想承认他们母子,万历帝的这种行为确实颇有渣男的意思,不过,万历帝可能真的不想让朱常洛继承家业,所以采用了“拖”字诀。
而且,万历帝或许确实想等着王皇后生下嫡子。
万历二十四年三月,皇帝的乾清宫和皇后的坤宁宫被大火烧毁,万历帝和王皇后一起搬到了启祥宫,两年后,乾清宫重建完成,万历帝也没有搬回去,而是继续和王皇后住在启祥宫,两人在这里一共住了二十四年,如果万历帝不喜欢王皇后,他为何不赶紧搬回乾清宫?
万历帝一共生了八个儿子,十个女儿,其中郑贵妃为他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在万历帝的后宫嫔妃中,郑贵妃是生育子女最多的,可见万历帝的确非常喜欢郑贵妃,至于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则很难说。
按规定,皇后在皇帝面前应谦称“妾”,而明宪宗的张皇后在朱祐樘面前却自称“吾”,郑贵妃在万历帝面前只能自称“奴”。
如果万历帝真的愿为郑贵妃不顾一切,他完全可以学明宣宗朱瞻基的做法,废掉没有儿子的王皇后,册立郑贵妃为皇后,可是万历帝似乎始终都没有这样的打算。
根据《恸余杂记》的记载,朱常洵拿了万历帝喜欢的一个玉杯去玩,万历帝是什么反应呢?他要回玉杯后当场摔碎,可见,万历帝的东西不是朱常洵想拿就能拿的,比如储君之位。
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帝身患重病,醒后见王皇后伤心地守在身边,脸上泪痕斑斑,而发现郑贵妃在秘密地安排着什么事,万历帝不问青红皂白,对郑贵妃勃然大怒,可见万历帝对郑贵妃并非情深意笃到深信不疑,而朱常洛在这一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先拔志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万历帝与皇子们一起举行家宴,对每个儿子都有赏赐,朱常洛获赐一个玉碗,让郑贵妃代为收藏,后来突然要那只个玉碗,由于时间久了,宫人找了许久也没找到,过了一会儿,万历帝又要赏赐给福王朱常洵的财物,宫人随手便拿了出来,万历帝雷霆震怒,“遂升殿命抓宫人首来。祖制:升殿则宫眷俱不敢进参。贵妃毁冠服,脱簪珥,蓬首跣足率诸宫人匍匐殿门外待罪,良久始解。”
仅仅因为一个玉碗,郑贵妃便要匍匐到殿外待罪,这似乎不太符合宠妃的形象。
有人说,万历帝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男子,对郑贵妃的感情仅限于对心爱妾室的那种喜欢,谈不上多么深刻浓烈的爱。
据说,郑贵妃曾在官员任用之事上插嘴引发万历帝大怒,可见,万历帝虽然喜欢郑贵妃,却也有着郑贵妃不能触碰的逆鳞,比起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贵妃的感情、明孝宗朱祐樘对张皇后的感情或许要逊色不少。
表面上看起来,郑贵妃受宠三十多年,但实际上她在后宫并不能为所欲为,一方面要看万历帝的眼色行事,另一方面也要受到李太后的严厉约束,李太后于万历四十二年去世,此时郑贵妃已经年近五十,人老珠黄。
与备受丈夫冷落的王恭妃相比,郑贵妃无疑幸运很多,不过万历帝的宠爱也为她招来很多非议,“亦非有阴鸷之谋、干政夺嫡之事,徒以恃宠溺爱,遂滋谤讪"(《明史·后妃传》)。
如果说郑贵妃在后宫的最大利益,便是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而“国本之争”、“妖书案”、“梃击案”的结果都是: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成为太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或许是感念郑贵妃的一片真心,或许还夹杂着一些歉疚,万历帝去世前留下遗言,册立郑贵妃为皇后,让郑贵妃日后与自己合葬。
或许,万历帝同时喜欢王皇后和郑贵妃,此时王皇后已经去世,郑贵妃成为万历帝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后宫女子。
不过,在群臣的反对下,万历帝的遗言并没有得到实际执行,郑贵妃最终也没能当上皇后。
其实,对于郑贵妃而言,有没有最终的册封仪式或许没有那么重要,她想做万历帝的皇后,而万历帝认为她能当皇后便足够了。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郑贵妃在皇宫孤独地生活了十年后病逝,葬在银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