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滢(1896-1970)原名陈源,字通伯,笔名陈西滢,西滢,滢(以上见署1923年《太平洋》、《现代评论》及《国文周报》等),出版有《西滢闲话·后话》。《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云其:1912年留学英国,先后入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兼教授。1924年与王世杰、周鲠生等创办《现代评论》(1924,12—1928.12以后现代文学史称之为“现代评论派”)。后又为新月派主要成员。1929年,王世杰出任武汉大学校长,聘为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1年迁校四川乐山,专任教授,又由其表舅吴敬恒推荐任国民参议会参议员。1943年派往英国从事外加活动。1946年后任联合国文教科首任常驻代表。1965年退出。后卒于伦敦。著见例,译有《父与子》、《梅立充小说集》、《少年维特之创造》。夫人凌叔华。辞书介绍陈西滢带些儿官气,稍后从其他资料再爆点儿他的料。下面先来说两位才女。两位才女,首先是陈西滢的妻子凌叔华。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之《民国书画家汇传》云凌叔华:“以文书画三绝饮誉士林……”自与陈西滢婚后,又有“神仙眷侣”之誉。略带官气的《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凌叔华辞条尤详。曰:凌叔华(1904、一作1903-1990)女。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生于北平(今北京)。原名瑞棠(署见1924年《晨报副镌》),一作瑞唐(待考,署见1924.1.13上刊),亦署凌瑞唐,笔名凌叔华(见1928《新月》,后以行)、叔华、叔华女士(均见上刊)素心、素华(见1942桂林《文学创作》)、 SU HOA,室名爱山庐(有散文集《爱山庐梦影》)。作家、画家。自幼爱好绘画,先后从师缪素筠等。毕业于燕京大学。1924年末在《现代评论》发表成名作《酒后》(随即被丁西林改编成同名剧本刊出,并收入戏剧集《一只马蜂》)。之后,文坛上此类作品曾被称为“酒后派”)。以后,在《现代评论》《晨报副镌》《新月》《燕大周刊》《文学杂志》等报刊陆续发表不少小说。1927年与陈源结婚。后随陈源到武汉大学任教,主编《武汉文艺》。1946年陈源出任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随往。后在巴黎学习法文及研究印象派绘画多年。1956年应新加坡南洋大学聘任教授。1960年辞去,回国到广州北京游览。1961年到英国。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后在加拿大、英国讲学多次。1970年陈源去世。现居英国,1972年至1981年,又先后回国五次,遍访祖国各地。1989年12月回国治疗腰伤。1990年5月22日因患乳腺癌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其骨灰同陈西滢的骨灰合葬于江苏无锡。出版有《花之寺》、《女人》、《小孩》《小哥儿俩》、《凌叔华短篇小说选》、《凌叔华选集》,及英文自传体作品《古歌集》等。另有流行于香港和南洋的《梦里心声》及《柳惠英》两书,据称是伪作。上述辞书介绍陈西滢、凌叔华,多是冠冕堂皇之语,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下面曝些儿“神仙眷侣”的花料出来。民国十六年(1927),陈、凌结婚。陈西滢也是在次年公开拥蒋反共,尝任国民参政会议员。在其任国民政府驻巴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代表期间,中法建交(1965),作为国民政府代表,他拒不离开台湾驻法大使馆,后由法警挟持出馆,受此打击,次年即退休,未久瘫痪。其实这对“神仙眷属”是表面现象,因为婚后不久,凌叔华即给陈西滢扣上了绿帽子,还是顶“洋帽子”。民国四年(1915),伍尔夫(凌叔华英文写作的指导老师)的侄子诗人、画家朱利安·贝尔到中国,与凌叔华结识后即爱上了凌叔华,并且这位比凌叔华小八岁的奔放青年丝毫不忌讳,他经常写信给母亲和姨母,通报自己的爱情进程。“朱利安猛烈追求中,一种誓死的决心,这让凌叔华非常着迷,毕竟她在学校里也不快乐”(学校指武汉大学,当时陈西滢任文学院院长,严格遵循西方的职场规则,坚决不聘用自己的妻子在学校任职)。纸包不住火,“奸情”很快传到了陈西滢耳朵里,他没有闹到当面,而是写了很多信给朱利安·贝尔,要求他不要再与自己的妻子见面。但没有起到效果,他们仍是一直偷偷幽会。陈西滢愤怒至极,写信怒骂贝尔,最后贝尔压力过大,只好离开中国。贝尔回到英国,情绪低落,志愿参加国际纵队,1937年7月,在马德里保卫战中,他驾驶的救护车被炸飞,去世时年仅29岁。此后,陈西滢与凌叔华的关系一落千丈,“他们没有离婚没有和好,只是相敬如宾。”之后,陈、凌不再共处一室,有次,痛苦地凌叔华告诫女儿:“一个女人绝对不要结婚!”徐志摩(有云与凌淑叔华也有一腿)把她比作“中国的曼殊菲尔”。曼殊菲尔是新西兰文学奠基人,美女小说家。凌叔华父亲凌福鹏,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官至军机章京、天津知府,官至顺天府尹(相当北京市长)、直隶布政使。可谓家底雄厚。凌叔华才情堪比张爱玲、林徽因,容貌和周炼霞、陆小曼不相上下,可谓标准的大家闺秀,才貌双全。
陈西滢、凌叔华婚后不久的照片
说完陈西滢、凌叔华这对“神仙眷侣”,下面来说另一位才女唐怡莹。
凌叔华、唐怡莹《水仙图》、陈西滢题诗堂
画为溪边水仙图,水仙乃水墨双勾,叶子随风飘拂,叶片多为仅细线双勾,为表现出叶片的阴阳多变的效果,有些叶片上淡墨填写,使叶子转折有度,具写实感。花茎从叶片中抽出,亦为细线双勾,填色淡墨。伞状的花序,花片仍是细笔双勾,留白未施白粉,花蕊水墨点润,外浅内重,有层次感。画笔清爽,挺劲,无有弱笔。虽为墨笔,但不碍水仙花的飘飘袅袅,自压群卉,这些水仙生长在溪边水上,有“水上轻盈步微月”的诗意。水仙右边小楷署名“凌叔华”,钤印“凌叔华印”白文。为水仙补景的是唐怡莹。水仙根部拳石勾皴润染为“北派山水”写石法,石边坡土是兰草和点苔,远处仍是坡石兰草点苔,亦为水墨,笔致清嘉,墨色洁碧,为高手之笔墨。画面左上角几行小字行书署款,先是录了一首唐人杜牧的《和令狐侍郎御赏蕙草》绝句:诗左署款:“丙子暮秋月雨夜,石霞补石并题”。钤“怡”、“莹”白文连珠印。“丙子”是1936年,即民国二十五年。虽然水仙属石蒜科,与蕙兰的兰科有别,但水仙的叶片与蕙兰相近,花茎从叶片中出,花形亦近,故唐怡莹在水仙图上题了杜牧的咏蕙兰绝句,抑或因了坡石边上有配景的兰草?不拘唐怡莹录古绝句是咏蕙兰的,夫唱妇随,陈西滢的诗堂“兰馨石幽”,也乃单刀直入点名“兰馨”。书法“二王”、揉以“苏、米,具文人气,亦甚有功力。”署款:“丙子暮秋”,与画上署时间相同,落名“陈源”,钤印“通伯”朱文。此图29X40.5cm,诗堂16.5X40.5cm,装池立轴。这件作品2018年10月尝现身香港邦汉斯中国书画拍卖会上,以3万至5万港币的估价投拍。拍卖公司未提供成交价。不到一年便又投拍至江苏无锡梁溪雅集秋拍之中,多番竞争,终于拍了下来,于是才有撰写此文的因缘。于建华简介:
于建华法名智凯,别署不器斋、染丕室、无住庵、种瓜得瓜庵、不歌楼、闻乐不乐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郏县,祖籍山东省文登。工书法篆刻,富书画收藏,精书画鉴定;研究佛学,参修禅宗;善诗文,多著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漯河观音阁书画院院长、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
本文系自由书画谈原创内容,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