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猪事 ①

- 散户养猪记忆 -

(一)

代元兴

受环保整治与非洲猪瘟共同影响,2020年中,我们经历了猪肉价格升至历史最高的最高的每市斤三十五左右,也看到很多微信、抖音表现猪肉昂贵的笑话。很多人心里不由得都想到了自己养猪的冲动。

我虽然极度相信会是短暂的峰谷转折时期,却不得不回忆到曾经的散户养猪的一些历史,听说过的一些旧俗,习惯与忌讳。

回忆着城区传统养猪业的发展、进步与变化。整理分享。

1

简单的大道理

古蔺民间常说“养猪不赚钱。必赚一坑肥”。对于我们内陆食猪肉地区,在几千年的农耕历史上,养猪是何等重要的一项副业。菜头、菜叶,剩菜剩饭、汤汤水水有了处理的去处,猪养肥了,种庄稼还有了肥料,是一举两得的双赢副业。我们作为居民的粪坑,养猪与没有养猪,卖给农村生产队挑走的定标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在70年代的现实中,我们看到的,除县国有农场有一大排种猪与仔猪猪圈外,多是各户、分户养猪积肥。往往每有人来家中,摆谈摆谈后,就说:“看看你家’大财哈”!曾几何时,我们开始把家中养的猪视作一家人的“大财”。而且有了“大财”这样一个专属通用的客套名词。
我是1982年在成都边上的黑龙滩水库管理处参加工作,才接触到渔场有一个可以养200头猪的标准化大养殖场的。可能是直到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以及跨世纪时期,古蔺专业化、规模化养猪普遍出现,分户养猪逐渐消失,家中“大财”这个名词才随之慢慢消失。
生活中的残余物、废弃物可养猪,猪粪做庄稼肥料,生猪交售或作为一年的高品质食物。是多么原始科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啊!。
在我较小的记忆中,就听上辈人流传“穷不丢猪,富不丢书”的教导。说明养猪与读书是居家增收致富,奋斗发达的基本出发点。养猪积肥、读书明理均处于几千年都不变的重要性地位。但我常常反问,穷富都不丢猪和书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只认定坚守一样敬业呢?太简单、不兼顾了吧!
由于我家是不种庄稼的县城工商业人户,先后两位祖母都英年早逝,祖父悲愤鳏居。家中空有榫卯结构的木头猪圈,却多年没有养猪,猪圈空空如也。我常常看着猪圈,发呆……。

2

县城仔猪市场的变迁

看见有幺公、舅父、姨母及同学人家养猪,有的从小就会采集猪草。于是,我回家问,我们也买一个喂吧!

慢慢又在另外的地方问:“哪儿是猪市上?”,别人告诉我在赶场坝儿侧,托儿所巷子右侧。到了那里才发现根本没有卖猪的。原来那只是古蔺县城数百年前来一个地名而已。可能以前的以前作过多年的猪儿市场吧!
其实,上世纪70年代的猪儿市场在椒坪河之上桥的上游左岸一侧,是住着27家人的、被称为“世界之最大草房”外侧的一大片空旷房架及其空地。猪儿交易兴盛时,还要展延至其上桥下左右侧的河坝。
尽管城里人多数不买仔猪,每逢县城二、五、八“赶场”,猪儿市场的交易是一个持续兴旺,仔猪尖叫与人声鼎沸的所在。谷草绳困住的小猪,或三个,或五个,在主人的背篼旁边,咕!咕咕!乱窜乱拱地叫。时而被买家提起观看,发出一阵长长的尖叫与嘶鸣。
记得其买卖都很少或没有称重量,多是估计质量,评判体格与健壮程度,商讨价格,买好了就牵走了。
当时,仅有古蔺丫杈猪,土著的黑猪品种。往往以为身材高浪、脖子稍长者为佳。后来逐渐开始才有荣昌方头猪种,记得上世纪70年代没有长白猪。
当时的养猪,可能由原始的较低水平开始发展。养猪食料不多,压力很大。市场上销售的仔猪有3--4斤,4--5斤的仔猪,10斤左右的,直到30斤左右。50斤以上的极少。后来,有一年,猪儿在市场上便宜也卖不掉了,农户难得背回家时,记得有将体格不佳的仔猪扔在市场上乱跑的现象。
可能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村经济大发展,养猪普遍兴旺。仔猪的市场交易被农村户对户式的交易逐步取代。县城的猪儿市场缩小、弱化,被迁移至城椒坪河卫生防疫站上游,到农机厂石梯小路的岩脚下,其规模缩小至六根砖柱支撑起的瓦屋架通道内交易。上世纪90年代时,逐步、逐步地就没有人前来交易,县城兴旺的仔猪市场在此消失。后来拆除改作了过道型道路了。
跨世纪初,曾经因涉及河道卫生管理工作,寻找这个仔猪市场的业主,工商说不知道,市场管理股说不是,好像最后查到是属镇畜牧兽医站实施的建设与管理。
上世纪90年代,下派太平镇时,发现文阁村成为集中的仔猪生产基地,据说每三天就有一车仔猪运走,路边有仔猪收集转运的房屋、笼舍、专用台阶。现在也消失了。
散养户及小规模养猪户大量消失,规模化养猪的仔猪不需要集贸市场交易了。

3

养笼子猪儿与架子猪

养笼子猪儿,可能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是仔猪市场附近的人户,每每都在仔猪市场查看,遇见小猪便宜,反正仔猪很小,就买了回家。喂养一到几个星期,等到仔猪价格也涨了,仔猪儿也长大一些了,就赶出来销售,赚取双头利润的行为。有时也叫“翻笼子猪儿”。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仔猪市场半公里左右地区。当时,也有“投机取巧”、“灵动机智”的嫌凝。

中猪我们那时称为“架子猪”,既生长到60-80斤的猪儿。这个规格已经不好人工背运了,是基本不到市场销售的。是户对户地销售。希望很快有猪儿宰杀的或需要及时杀猪办事的,往往就会去协商购买这种“架子猪”养殖。
恰好,这种行为也正好缓解养猪时,感到经济与劳力有压力的一部分农户的困难。

4

扫猪圈与养猪的忌讳陋俗

当时的养猪,科技非常落后,不是研究通风采光,排污排水、选育良种、防病治病。而是有许多出于“理学”的封建迷信行为。举例如下:

(一)修圈:首先需要选择地点,请信得过、有经验的人或风水先生商讨决定圈门方位。定期辰,60日中有甲子、戊辰等17日。期盼不病不灾,顺顺利利、周年重千斤、白水喂也肥。
(二)扫圈:当农村养猪经常发病或死亡等不顺,找不到科学理由,往往有人会建议:请人“扫猪圈”。请来扫圈人(道士或能辟邪的巫师、耍猴人及属相是猴的人。可能借“弼马温”可以辟猪瘟的缘故,或主人一同进入猪圈。扫圈人持一把新扫把四方清扫,摆好粑粑、豆腐、刀头,在猪槽处焚香燃烛,撕烧纸钱后,口中默念不发声音,比划画符。可能有反复默念“姜太公在此”,“师爷有请急急立解”,或其他如“阿弥陀佛”。念完后坐下将东西吃了。取走主人放在猪圈某处的通口红包,由猪圈门而出来不语。由此养猪即期望:在圈三百斤,出圈无称称了。
(三)买猪:需要按照《广东罗氏历书》即皇书选择肥日及赤口之日。肥日又称六畜肥日,是春季的申子辰日,夏季的亥卯尾日,秋季的寅午戌日及冬季的巳酉丑日。赤口可以查,也可以手指掐算。
(四)卖猪:需要选择非“破群”日。六畜破群日指每月的甲寅、庚寅、壬辰、戊辰、庚申、己卯五日。
(五)杀年猪:需要选择非“破群”、非“亥日”(猪的本命)。
(六)还圈或谢圈门:杀猪之后或春节年饭前,将猪尾装入猪头的口中,用供盘放在猪圈门口。焚烧纸钱、冥香,谢谢猪圈,祁求来年养猪继续顺利。
这些旧俗,应该随历史发展消失了。

5

家猪草与野猪草

当年,人的生活都处于搭配粗粮、瓜菜代口粮的困难时段。养猪也是很艰难的时期。采集猪草是主要的养猪饲料,架子猪及以前都主要饲喂原生态的草叶类、一年生菊科植物及树叶类。养大后才加一点米糠、麦麸、红苕或玉米催肥。

采集猪草分为家猪草和野猪草两类;
所谓家猪草,泛指在经常种植的土地上生长的野菜、野草及蔬菜废弃脚料。
所谓野猪草,也叫山猪草。泛指在山坡上野生的各类树叶、藤本叶及野草茎叶、野菜茎叶,包括一些“草药”、“中药”。反正是能够让猪儿不厌食的野生植物。
诸如:对叉菜(鬼针草、毛锥子)、倒归柴叶、枸皮树叶、泡桐叶、蚕桑叶。野葛藤叶,白蒿叶(又叫蒿枝),陈艾草,水麻叶、麻亩叶(长叶水麻),嫩羊舌头,麻汤头儿、鸡屎藤,野山烟,薄荷、水芹、鱼鳅串、折耳根(鱼腥草)、马齿汉(马齿苋)、灰灰菜、三窝辑(蒲公英)、荠菜、光绪草、牛舌片、小苦荬菜、蓼子草(辣蓼),野油菜、野山萝卜、狗脚迹草、马鞭草、车前草,千里光,竹叶柴胡、大柴胡、糯米菜、三楞草、牛筋草(扁草)等等很多。
上述猪草采集回家后,垫上木板,大把抓紧后,用大刀宰细,只听“楚、楚、楚”,“铺、铺、铺”的声音。用大锅添进“潲水”煮熟,即可舀给猪儿食用。
那时的猪儿与猪肉真是“百草猪儿”的“百草猪肉”。生长慢,一般喂养10至13个月,发育期足,成熟度好,皮硬肉亮。回锅肉炒得起“灯盏窝”,腊肉切片可以照得见亮光。肉香传隔户,肥而不腻,不“量人”。

6

估重、抬猪、交商品猪与留猪证

猪儿长大了,缺少找这样的大秤杆称重,往往找经验丰富的人估计重量。有时还放出来走动着估计。有时候,估计重量与业主的心理重量相差太大,主人家自然有的会不高兴。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卖猪了。

据查1963年4月起生猪改变计划派购,实行“卖一留一,卖留各半”政策,即上交销售一头给分布在各个地方的“食品经营站”俗称猪儿站,自己才可以在家中宰杀一头食用。按照这个管理政策。我们养猪是不能自己随便宰杀食用的。是要被查处的。
在我们幼小的20年时光里,由于没有通村公路,即使有路的地方也没有车。常常看见农户抬猪交售。标准是120斤以上。
用一根约为一丈长的抬猪杠子,中段吊捆着一头大猪,两个壮汉肩头垫着小布垫抬着,“哼、哼”小跑,换肩或业主抱着衣服跟着小跑,就知道去交售生猪。累了,就停下,用各自手里的“幺背儿”或称“幺杵”顶着,换人或休息。这样人休息,猪不会扳跳。
抬走十公里左右可能是经常的距离。抬猪是一家人的大事。
经常听到农户们回来说;今天又把猪的饱食扣多了!哎,都是估计着扣除,怎么也没有标准呀。
交售一头后,除了计算付款,农户还可以收到一张叫“留猪证”的凭证。就可以凭此自己宰杀或卖给别人宰杀一头食用了。
因为每年的屠工都要集中开会,没有《留猪证》他们是不敢“私屠滥宰”的。会受到惩罚。
历史发展到1980年,全县农业生产技术实行海拔每升高200米设立7个试验点的方法,进行杂交水稻、常规籼稻、粳稻的对比生产试验。选出不同高度地区的适宜品种,极大地提高粮食产量。1980年7月还开始推广粮食生产大包干,1982年实行以户为主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和农村土地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巨大增产作用,促进了生活的改善和养猪业的巨大发展。
根据1993版《古蔺县志》记载1983年生猪市场开放,购肉票证及《留猪证》自行作废。我们可以自由、随意购买猪肉了。当年,全县农户自行宰杀生猪比交售多8189头,达75465头。
一段艰辛的养猪历史就这样结束了。猪儿养殖条件也逐步改善,专门吃包谷、红苕的“包谷猪”、“红苕猪”就多了起来。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野猪草就很少有人采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大规模国家建设了。
大概跨世纪前后,浓缩饲料,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养猪就广泛推广了起来了。用生饲料养猪也发展起来。规模化养猪的数量比散户养猪的就逐步多了许多,散户养猪变得稀少很多。
现在“包谷猪”、“红苕猪”、“熟料猪”,“十个月以上的成熟猪”成为稀有珍品了。
2021年9月12日

文 | 代元兴

图 | 网 络

(0)

相关推荐

  • 割猪草

    割猪草 文/张海霞 朗读/徐勤凤 每隔一段时间,里运河畔就会有人除杂草.那草香味弥漫在湿润的空气里,像要翻山越岭,和那偏远乡土上的旧味融合. 农村人家,都会养上几头猪.先会用粉碎的草料来喂猪,这草料都 ...

  • 农村俗语“买猪看圈,娶媳妇看院”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话很多都有道理,也有很多俗话已经过时,农村俗话只是代表了某一时期特定的现象对某一现象做了恰如其分的总结,但是不同的地区的情况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古来就有一句话,叫做"买猪看圈,娶媳妇看院 ...

  • 古蔺猪事② | 我家的养猪经历

    [散户养猪记忆(二)]  我家的养猪经历 代元兴 在还是计划供应年代末期的1975年.我已满13岁.五弟约4岁,每天吵着要吃猪油或白糖汇饭,而每人每月只有半斤猪肉的计划供应.母亲十分为难,常常叹气. ...

  • 古蔺长征故事(11):鲜为人知的刘胡兰式女英雄春秀

    鲜为人知的刘胡兰式女英雄 --春秀故事考 罗  树 01 刘胡兰是全国妇孺皆知的女英雄,而在川南古蔺,有一个和刘胡兰一样十五岁就义的女孩叫春秀却鲜为人知.春秀比刘胡兰大十二岁,是在红军一渡赤水时就义的 ...

  • 古蔺杨司岩瀑布高达76.3米,后方山洞隐藏巨大秘密

    羊嘶岩又名杨司岩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红石嘴附近 摄影 陈乐伦 羊嘶岩瀑布后的山岩中 隐藏着三个洞 有人工有天然 其中中洞高50米左右 洞内有石刻 有朋友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吗? 据陈乐伦先生讲述, ...

  • 四川古蔺籍人民功臣肖斌荣

    人民功臣肖斌荣 胡良伟 1920年1月19日,肖斌荣出生于彰德大坳(彰德乡农业八队,今属彰德街道联合村)一个贫农家庭,读过三年私塾,早年以农业为生.因居住环境地处山高林密.山禽野物出没地带,喜欢打猎, ...

  • 记中共古蔺地下党东区宣传委员严子厚

    △龙南寨一隅 冤屈忠魂 文 雲骥 隆重纪念建党一百周年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为党的事业 献出生命的家乡人 祭川南藏龙捭阖华夏 悼古蔺忠魂殚精故里 诗云: 旧中国哀鸿遍野甘人苦 求真理斗柄指航唯马列 天生桥 ...

  •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五)幸福晚年

    [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 往期链接: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一) 苦涩的童年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二) 光荣参军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三) 回家坎坷 一位古蔺籍进藏老兵的回忆 (四 ...

  • 一位古蔺老人买了二十几株花,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文 王朝政 昨天我到农贸市场去采购食材,偶然间与一个不相识的男子相遇了,是因为该男子正在卖宠物狗,猫,我爱热闹,无事与他交谈. 得知他是内江农村人,因俩个儿子在彭州读高中,他来彭州的目的是找钱供养儿子 ...

  • 秀秀古蔺家乡美,黄荆晨早画意浓

    五月二日来到家乡黄荆老林风景区. 三号早上起床,天已大亮. 走出住地,散发着草木味的空气十分清新,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周边,山尖晨雾缭绕.林木蓊蔚洇润 :面前,花儿盛开,蝴蝶翩跹--- 山野风光, ...

  • 川南古蔺,一位石刻师傅的诗书情怀

    一位石刻师傅的诗书情怀 作者 陈炯章   这位石刻师傅姓穆名秀平.我与他的结识其实缘于几年前先后参加的两个微信文学平台,一是成都的"古蔺同乡会",二是古蔺的"落月摘星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