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论坛】有感于当今诗坛之现状
作者简介:
落日长河,男,本名周冬兴,竹韵汉诗协会执行会长。197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词学世家,自幼研习格律诗词。荡迹江湖之余为院校、社会团体作诗词讲座百余场。耗时四年编撰《百年中长调集粹》(又名:百年词话)。
目睹今日诗坛之现状,浅谈一番创作感受,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所选题材紧扣时代与现实生活,这类题材应当成为诗词创作之主流。
纵观今日之诗坛,陈词滥调较多,模仿之风尤盛。这些诗作者分为五类:
第一类,缺乏炎凉阅历、安享生活,但酷爱近体诗词,便坐在家中两眼不观窗外事,依律凑句。
第二类,历尽沧桑,但刚入格律之门不久,内心之感受还不能通过诗词来畅快表达。为了练笔,便从前人作品或意象入手。
第三类,身居体制之内,格律略通,尤喜附庸风雅。这类人尽管心中有丘壑,因顾虑较多,只敢凑些风花雪月或颂扬时政之作。
第四类,经历或目睹过文字劫难,于格律并不陌生,但为了避免是非,作品刻意远离现实,寄情山水。
第五类,饱读诗书,也精通格律。但沉浸于先人意象,纯粹为诗而诗,不擅于将现实生活用先人笔触来表达,也就是不擅于“旧瓶装新酒”。这类人往往自诩“高古”,且心高气傲。
以上五类便造成了真正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之佳作寥寥无几,也让有志于国学传承者对近体诗词之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纵观李杜苏辛传世之佳咏,真正有生命力的正是紧扣时代、贴近民生、深沉感怀的心血之作。
二、诗词宜有感而发,莫作无病呻吟,忌为作诗而强说愁。
全唐诗仅收录作品五万首左右,而今日诗坛一日便可创作数万首!有些作者静坐于家中,一日便可凑十余首,乐此不疲。求多而不求精,读之如同嚼蜡,韵味全无,实乃制造文字垃圾。尤其同一题材一唱再唱,一和再和,滔滔不绝。试问几人有闲心品赏此等无聊、应酬之作?相互吹捧,徒增笑料罢了。君不见唐人张若虚传世仅二首,王之涣传世仅六首,首首皆为千古绝唱……
三、歌功颂德、吹捧阿谀之作也要讲究艺术性。
歌功颂德、吹捧阿谀之作几乎一度成为诗坛“主流”。这类作品往往口号隆隆,气势雄雄,极尽其媚,却文辞浅白,诗意全无。而作者几乎全以“正能量”自称!姑且不说某些颂词是否发自内心,发自内心的文字更要讲究章法、讲究措词之美感、注重谋篇之艺术性。有韵味、情味、余味之颂词才能深入人心。
君不见李白吹捧杨贵妃之《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何等美妙!丝毫品味不出一丝“肉麻”之感。同样也是李白,写过一组《永王东巡歌》,对李璘极尽吹捧之能事,如第九首:“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把永王比成唐太宗,而且超过了秦皇、汉武。如此吹拍之作,当时的确讨得了永王之欢心,但日后却给自己带来灾难。李璘败亡后,李白被关进了浔阳狱中,不得不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后在大将宋若思的帮助下才获得了自由。
诗词创作是一个十分复杂之话题,限于篇幅,在此不作多言。作为格律诗词爱好者,我辈在创作中传承国学,在探索中力求创新。长河一直坚信,在我辈共同努力下,扎根于传统沃土之中,紧跟时代节拍,发掘真善美,格律诗词一定有真正复兴的一天,不会沉沦在物欲浊流之中。
2017年8月28日夜于长沙岳麓山
山海诗韵 | 一个有温度的诗词微刊
既来之则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