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专栏】记忆中的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 || 作者:王竹明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学讨论

记忆中的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

作者:王竹明

几多坎坷、几多曲折、几多红火。这就是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自清光绪三十四年创建以来所走过的路。

几度迁徙,几度停办,几易校名

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的前身为金堂师范学堂。又名“传习所讲习科”。创办于1908年,坐落于金堂县治考棚。有学生28人,学制一年,后停办。

1927年,伴随金堂各乡镇私立小学的发展,县教育局应民众的要求,又在县治考棚举办金堂县知事师范讲习所,收学生两个班100人。学制一年,后停办。

1984年10月,时任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到校视察,观看学生电化教育技能操作。

1931年,金堂县教育局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公立中学校及公立初级中学内得附设简单师范科》的精神,于当年二月,在金堂县立中学(现在的青白江城厢中学)内附设了三年制乡村师范班两个(男女各一个班),有学生100人,但仅办了一届就停办。

1942年,金堂县因普及国民教育,加大了社会对师资的需求量,金堂县立中学又再次附设简易师范科,学制一年,收学生一个班50人,全系公费学习。三年后,因生源有限,且多系高小学生,学制又短,其所学又不能适应小学教育之需要,以致1945年,县教育局经省教厅同意,将一年制的师范改为三年制师范。

1948年,也就是民国三十七年,金堂县教育局在县立中学师范部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金堂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校址设在原城厢中学武庙内。

1949年,鉴于简易师范毕业生年龄小,学识浅薄,难以胜任国民教育之需要,金堂县教育局又根据四川省教育厅民国三十七年12月训令,将金堂简易师范改名为金堂县立师范学校,停招简师班,改招普师班。生源多系初中毕业生,校址设在原城厢中学武庙内。

1950年,金堂解放,金堂县立师范学校有三个师范班,学生55人。

1951年,师范班东迁金堂赵镇,并入赵镇中学,开设一个师范班,有学生29人,同年学生毕业,师范班停办。

1956年上半年,为适应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需要,金堂县教育科在赵镇中学内附设速成师范班,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转业军人、待业初中生及社会知识青年250人,半年培训,分配到小学任教。

1958年下半年,经温江专区文教局批准,由金堂县文教局创建一所速成师范学校。校址设在原城厢镇金堂女子中学旧址上,并与原城厢中学合校,学一年,培养目标为民办中小学教师。生源来自各乡镇保送的民办中小学教师及农村知识青年积极分子,收学生四个班180人。

1959年9月,金堂速成师范学校更名为金堂县师范学校。学制三年,培养目标为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招收学生为中师62级一个班45人;初师62级三个班150人,结业后由金堂县教育局统一分配。

1960年8月,金堂师范学校招收中师班63级两个班90人;初师班63级三个班150人;初幼师班63级两个班100人。这时的金堂师范学校已发展到拥有学生班11个班级的综合性师范学校。学生人数已增加到500余人的规模。

1961年,国家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按照上级指示,金师校先后两次将幼师班、初师班约400余人,调整压缩四乡支援农业生产。余下中师62级、63级学生100名于同年再次合并入城厢中学,金堂师范学校再度停办。

“文化大革命”后期,因学龄儿童飞速增长,师资匮乏,金堂县又决定恢复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师。1972年5月,金堂五七学校宣告成立。校址设在赵镇大观亭。由县上统一招收四个中师班,学生179人,学制原定为两年,后因教学工作的需要,这批学生提前一年毕业,由县文教局统一分配到各区乡担任中小学教师工作。

1973年10月,金堂五七学校西迁回原金堂师范学校校址,招收中师75届两个班学生,107人,学制两年。同时,金堂五七学校正式更名为金堂五七师范学校,接着又招收中师77届学生两个班108人。

1976年元月,金堂县划归成都市管理。3月,金堂县文教局拟将师范校南迁淮口同兴坝,并把新招两个中师班学生120人交淮口中学代培。因成都市教育局持否定意见,1977年3月,金堂文教局又将淮口中学代培的两个中师班移交金堂五七师范学校。同年9月,金堂五七师范更名为成都市金堂师范学校。

1977年,国家改革大中专招生的推荐选拔制为统一考试录取制。4月,经过统一考试,金堂师范学校招收了一个普师班39人,三个专业班(数化班、数理班、英语班)102人,生源均系老三届(高66级、高67级、高68级)的高中毕业生,学制均为两年。培养目标,分别为小学、中学教师。据笔者得到的信息,三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人在各自的学校里都深得领导的赏识,要么是教学尖子,要么是中学的主任、校级领导,一部分人已经走上了县处级领导干部岗位。

1978年10月,成都市金堂师范学校东迁金堂县城新校址,与当时金堂的最高学府,金堂中学为邻。

1979年7月,金堂师范招收81届新生四个班,200余人,这四个班均系普师班,但生源不一样。1、2两个班来自于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三班、四班为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这种普师班,实质上相当于两年制的大专班。

成都市教育局师范处处长观看学生书法作品。

1981年,成都市金堂师范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从此以后,金师校每年招收的普师班新生多在3-4个班级,学制三年。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指示,为解决民办教师的转正和提高问题,金堂师范学校从1981年起,要连续几年时间招收民师班新生,其学制为两年,生源为相应地区(新都、龙泉、青白江及金堂地区)的民办教师。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大半个世纪漂泊无定的金堂师范学校,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寻找到了一条兴旺、发达的光辉之路。

到了80年代中期,金堂师范学校的发展已经到了相当红火的时期,常年拥有中师班12个班级、学生总人数600余人。师资力量越来越壮大,仅就毕业于四川大学、西南师大的教师就占全校专业教师的三分之一以上。正如原成都市教育局长刘毓书同志在成都市师范工作会议上所说,“金堂师范学校是一处藏龙卧虎的地方”。为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为金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多作贡献,同时也借此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能力,通过社会调查,结合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采用社会用人单位与学校准联办的方式,面向初中毕业生及知识青年,开办了中等专业技术培训班,诸如微机班、旅游班、幼师班等。培训时间多在半年至一年。学生结业后,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同时又由学校派出相关教师与用人单位联系学生的工作问题。

学生书画作品展作者与教师合影。

到了90年代中期,金堂师范学校在保持原有中师规模的前提下,结合金堂县提高全县高中生比例的要求,在金师校内建立了初中部,每年面向全县小学招收三年制初中新生两个班120人。三年后,这批初中生在金堂师范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下,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健康地成长,成为高一级学校的优秀生,深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这自然为上世纪90年代末在金师内创建沱江实验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金堂人心目中的“黄埔军校”

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成都地区共有七所中等师范学校,它们是成都师范学校、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双流师范学校、金堂师范学校、邛崃师范学校、新津师范学校和新都师范学校。上述七所中等师范学校,无论就校舍或是办学经费,金堂师范学校都是最差的。正如原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同志在省市教育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到各所师范视察之后所说,“金师校办学条件差,但风气正,成绩突出,发展势头好”……

上级领导对金堂师范的表彰和赞扬,不是空穴来风。在笔者的有限记忆里,那时的金堂师范学校从七十年代中期至上世纪末,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虽然校舍简陋,实验设备差,学校占地远不如今天一所县级小学。全校教职工人数不足80人,其中专业教师也仅仅只有40人左右。然,教育教学的质量却在成都地区一直处于上乘状,每当七所师范在学生中举行文化知识考试,进行教材分析、语言表述、课堂板书、作文比赛等中师技能的测试,金堂师范学校往往是名列前茅,这意味着什么?……

学校歌咏比赛教师乐队器乐合奏。摄影:何东乔

就金堂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论,二十多年,金堂师范向社会输送的中小学教师,每年多在150—200人。其中除少数人是分别返回彭州、龙泉、新都外,绝大多数是分配在金堂县和青白江区,毕业生的总人数在4000人左右。

就各地中小学反馈到学校的信息论,“金师校”的毕业生比大专生好用;工作敬业,谦虚好学,教学能力强……多数毕业生在其教学生涯中,凭借自己所学,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分别在不同的领域里小有成就。要么是中小学第一线的中坚、骨干,或者知名学校校长,县级或市级的相关学科带头人,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了省市特级教师,在成都七中、四川师大附中、成都市大弯中学、金堂中学等四川著名高中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市教育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不乏金堂师范学校毕业生的身影;要么早已从政,担任了乡镇、区(市)县部门领导,还有一些已经担任了成都市锦江区、青白江区、金堂县或者成都市级党政机关领导,成为了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有少数经商办企业、创办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或者进入政法战线,担任了法院领导、法官,成为了行业翘楚。

更为可喜的是部分金堂师范的毕业生,如81届的雷XX,包XX,83届的文XX,84届的周XX、钟XX、89届的卿XX等已先后从金堂、青白江的中小学课堂步入高校的大门,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加入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大学、重庆师范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教师队伍。88届的孙洪斌考入四川音乐学院留校任教,现在已经担任了四川音乐学院的副院长。

金堂师范学校在其办学历程中,确实为金堂、青白江区等区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合格的甚至高质量的人才。难怪有不少的金堂人及金堂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会在茶余饭后之时感慨万千,金师校,我们金堂人的“黄埔军校”。

上世纪90年代末,金堂师范学校为适应全国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上级部门的组织安排下,与自己的老邻居四川省金堂中学,本着强强联合的方式,合二为一。统称为四川省金堂中学校。流光遽如斯,金师与金中的合并已经20个年头。一个以独立形式存在的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没了,但她那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将永远活在金师人的心灵深处,发扬光大。

(文中珍贵照片由何东乔老师等提供,其中有转自林志老师美篇文章《永恒的纪念一一告别金堂师范》一文,在此表示感谢。)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f131125



作者简介

王竹明

男,1939年12月生,四川资中人。196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质地理专业,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高级讲师退休,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四川省首批地理学科带头人,金堂县十佳科技工作者,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兼职教授。

(94年参加市野外考察队,在川西鹧鸪山考察。)

先后在《大自然探索》、《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全国、省、市报刊及地理学术会议上发表或交流教育科研论文60余篇,其代表作《发育在砂岩地区的地下岩溶地貌》提出,金堂县龚家寨红石山腰的天星洞是我国发现最早、发育最典型的砂岩洞穴,它标志着世界的岩溶地貌类型已由四大类变成了五大类,这一发现得到了一九八八年加拿大国际岩溶会议的充分认可,该文于1988年陈列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陈列室。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作出了进行灾后重建家园的决策,王竹明同志立即于5月20日通过民进总支向省市人民政府递交了有关震后重建家园的建议书并被采纳,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致敬芳华已逝的一代中师生!


推荐几篇90年代的中师生写的故事:

(0)

相关推荐

  • 【原创】杨智慧访谈录:关于百年中师教育文化(一)

    访谈时间:2021年7月11日 访谈方式:微信视频交流 访谈话题:关于百年中师教育文化 访谈人:张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大四学生) 访谈对象:杨智慧(湖南省特级教师,常德市一中正高级教师) ...

  • 【幼學瓊林】創建于西元1917

    西元1917年春,龙安府和绵州所辖的江油.彰明.平武.北川.梓潼.安县.罗江.德阳.绵竹九县集资在江油创办龙绵联合县立师范学校,以原龙安联合县立中学为校址(即江油县武都镇,今武都长钢四厂二万八处).学 ...

  • 陈欲胜:我的中师我的梦(连载一)

    2020年第055期||总第486期 艺海风│486期 我的中师我的梦 (连载一) 陈欲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家为了减轻中小学师资压力,出台一项政策,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尖子学生进入中等师范学校就读 ...

  • 散文||我的中师生活

    我的中师生活 时光斑驳了岁月,流年沧桑了回忆.弹指一挥间,我已从武威师范学校毕业44年了.那些校园里的人和事,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深藏着.如陈年老酒,虽酒坛上蒙上了灰尘,坛子里却有捂不住的醉人的醇香,袅袅 ...

  • 黄丽霞|我的中师时代

    点击蓝字关注人人文荟 Everybody Reads 2018年8月8日 每日必读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 ...

  • 非常道139:为了生命的丰盈

    为了生命的丰盈 最近又捧起<为了生命的丰盈>一书,细细品味新教育在金堂的魅力.2015年,第15届新教育年会在金堂召开,这本书也应运而生.亲爱的刘恩樵导师也带领一些星火来到金堂相聚.那样的 ...

  • 四川金堂县金堂塔

    ​   金堂金堂塔:在四川金堂县,是四角13层楼阁式青砖塔,高33米,各层每面作三券门.南宋宝祐年间(1253一1258年)建.

  • 【探秘】八音洞记 ‖ 刁觉民

    八 音 洞 记 刁觉明 人间四月天,赛过小神仙.周末出行,东出水城,经川锅,沿张家沟而上,复行十余公里,逶迤至农舍,弃其车,徒步而行.时遇细雨,雾气氤氲,脚往前移,心向下沉.脚沉腿酸之际,幸有途中树木 ...

  • 汾阳师范各个历史时期的领导和校园平面图

    山西省汾阳师范学校于1950年11月2日正式成立.校址在距汾阳城20里的汾阳三泉镇青龙沟的一所古庙内.1951年4月迁至汾阳城内原汾阳专署干部学校(现汾阳金盾宾馆).1951年11月11日再次迁址至原 ...

  • 雷池诗社 || 是不是还在怀念 作者:琚宜龙

    是不是还在怀念 那年的天真 是不是还在回眸 那年的单纯 是不是心还停在 那个教室那张门 眼前总是浮现那些熟悉的人 老同学请你打开久违的心门 让我们一同一同把往事翻新 无论岁月如何 如何改变 那段青春的 ...

  • 狄道那些年 || 作者 七十里铺​

    狄道那些年 作者  ||   七十里铺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登双堡子梁记><那年父亲送我上师范><大美袁岸我的家><初冬时节到福州><川北漫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