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金钱观——成年人的安全感:三十岁后,相由薪生。

‍‍

“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

你有它的时候,它一点也不重要。

你没有它的时候,它就是命,甚至比命还重要。”

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

有房和没房,区别很大。有车和没车,区别很大。有钱和没钱,区别很大。

许多人觉得谈钱很俗,但现在觉得世上99%的哀伤都与钱有关。

再多鸡汤,也比不上一张钞票的安全感。

  钱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这也许是最大的千古奇冤。

钱只不过是人所制造的所有金属品或纸品中间的一种而已,却被赋予了太多的负面形象,只要是有它存在的地方,似乎都让人联想到贪婪、肮脏、黑暗甚至淫秽。

很多人在摸了钱之后一定会洗手,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流通过程中沾染了太多的病原体,从潜意识角度说,更因为那些与钱有关的不干净的人或事。

其实,如果要为一个公正的世界选择一个公正的标准,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钱。

钱实在是天下最干净的东西。

你确信你值得拥有更多的钱吗?

一般爱钱的人,都曾缺过钱,被钱伤害过,比如童年,家里太穷了。

金钱真是个复杂的话题,我们往往对它又爱又恨,有些人羞于谈钱,有些人总被金钱困扰,有些人为了钱牺牲掉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东西……

谈钱说爱,不俗气也不矫情。

这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需要的,甚至可以等同于空气与水。

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有过这样的状况:
觉得自己不好,不够努力不够勇敢,身高不高皮肤不白脸太大腿太粗,非富二代无高学历没有过人才智……
很多地方都不能让自己满意,对自己有苛求,不敢怠慢更不敢享受生命……总之就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不值得拥有更好更多。
这种资格感不足够的感受,真的会影响太多太多,它会清清楚楚地消耗你的能量,吞噬你的信心,让你像坠入深渊的石头,难以回头。
即使你生活的衣食无忧,也无法允许自己有享受与放松,仍然会患得患失,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内心像有一个黑洞,总是不够,又总是不敢,试想,那些美好的发生又怎会降临到身上呢?
接受自己,把绷着的脚放下来,让身心放松下来去感受自己,直到你发现你全部的好为止。
道理千万条,真相只一个:你值得拥有更多的财富,值得拥有美好的生活。
一个人拼命地赚钱,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都投入到金钱的获取上的时候。
那么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爱。
这种对于金钱的追逐,其实是他在意识层面让自己不去依赖任何人,也不让自己去体验依赖别人的感觉,因为这种情感依恋让他觉得恐惧,所以把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到对金钱的获取上。
而这种恐惧的来源,可能是童年时期未被母亲满足的情感需求,或者在情感上的被疏离与拒绝。
你怎么又乱花钱,难道不知道父母赚钱有多辛苦吗。
这些话看似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很多完全不贫困的家庭中,父母也会用如此 “哭穷”的方式, 试图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但实际上,当父母给孩子创造赚钱非常辛苦的现实,也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写下对金钱的忧虑和恐惧感。
同时,这样哭穷的方式,也折射出中国父母的一大问题,那就是强调付出和牺牲。表面上他们只是随口一提,但传达的潜台词却是,父母很伟大,而孩子亏欠了自己。
他们希望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听父母的话,本质上却是在满足自己的自恋。
“为了你,我们……”
这样的句式无疑是一种情感绑架,无形中向孩子传递了压力,和父母对回报的渴望。
不得不说,父母对金钱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不仅仅是将来和金钱的关系,也是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在哭穷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有匮乏感,自卑感,和对金钱的恐惧。
这世间多数的美好, 闻起来都是金钱的味道。
三十岁后,相由薪生。
像叔本华说的,“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拥有足够的财产,那就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条件,因为他能摆脱纠缠人生的匮乏和操劳。
只有得到命运如此垂青和眷顾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是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力量的主宰。”
当一个人开始承认金钱的意义,那他才真正成为一个成年人。
如果有人一生坚持自己不爱钱,乃至于公开的声明反对对金钱的追求,那么他不是一个虚伪而清高的酸文人,便是一个不自知且不自信的可怜虫。
金钱只会让空虚的人更空虚,崇高的人更崇高,肤浅的人更肤浅,深刻的人更深刻。假如一个人心有抱负,他又正好有钱,那他会让人生更加精彩。
心理咨询师曾奇峰说:“对钱的情绪,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情绪的一部分。考察一个人的才能和人格,没有比看他怎么挣钱和怎么花钱更好的方法了。
怎么挣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才能、才智与气势;而怎么花钱比怎么挣钱能更精确地表现其人格深处的'气味’。
爱钱并不需要藏着掖着,那些说着别人功利,自视清高的人,往往只是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而那些说着爱钱却为了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而拼命努力的人,才常常活成别人艳羡的模样。
有些人赋予金钱以肮脏、堕落的意义,关于有钱的联想是电影里的黑帮交易,以及资本主义“每个毛孔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他们的内在恐惧是爱钱就会染上铜臭味,先富起来意味着成为鄙俗的暴发户。
种种负面道德评价,使他们一边想获得成功,一边避免获得太多钱。
这些人自我意象往往更认同“君子固穷”“箪食瓢饮”,享受清贫带来的道德上的优越感,潜意识赋予贫穷以圣洁的意义。
我们爱钱,爱的是钱带来的安全感。
有钱,并不是为了为所欲为,而是让家人和自己都活得都更有底气。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