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五次生物大灭绝为何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暗物质的存在有关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在这颗普通的行星之上能够诞生生命,的确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如今,在我们的眼中,地球上物种多样,各式各样的生物繁衍生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生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和风平浪静的,事实上地球曾经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也就是奥陶纪末期。第二次发生在3.65亿年以前,那个时期正好是泥盆纪晚期,我们比较熟悉的邓氏鱼就生活在泥盆纪。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而第四次则发生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恐龙大灭绝了,它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为什么会发生生物大灭绝?对此,科学家们有很多假设,比如环境的突然改变、小行星的撞击等等,诸如此类的设想是否正确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些并不是问题的根本,真正有意义的是要弄清环境为什么会突变?小行星为什么会撞击?难道只是因为运气不好吗?不然,因为只要回顾五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就会发现五次生物大灭绝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的。为什么会具有周期性?这种周期性从何而来?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显然如此大尺度的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没有关系,而是要从星系的角度去考虑。我们都知道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实际上是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在运行的,而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2.2亿年,这个尺度的周期足够了,那么我们如何将整个太阳系的绕行和生物大灭绝联系起来呢?有一个东西,那就是暗物质。暗物质是什么?暗物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不同,我们看不到它们,也摸不到它们,甚至于我们无法用任何观测手段去找到它们。因为它们是不可见的,甚至于连电磁反应都没有。

但是暗物质却能够参与引力作用。而在宇宙之中,暗物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银河系中也是如此,试想,如果在一个区域,暗物质非常密集,那么会发生什么呢?那么这一片区域就会存在着很强的引力作用。回过头来再说我们的太阳系,我们的太阳系在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的过程中必然会经过暗物质稀疏的区域以及暗物质密集的区域,而在这些暗物质密集的区域,由于较强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必然会发生变化,比如潮汐就是受引力影响最为直接的现象。而地球经过暗物质密集区域是有周期性的,所以生物大灭绝也就呈现出了周期性。

有的人可能会问了,那么小行星撞击呢?科学家不是说恐龙的灭绝有很大可能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发的吗?是的,但是小行星撞击与暗物质导致生物周期性灭绝并不冲突。宇宙中的小行星很多,这些小行星的轨道实际上对于小行星的束缚并不牢固,当地球经过暗物质密集区域的时候,受到暗物质引力的影响,小行星就有更大的概率脱离原有轨道的束缚而转头向地球而来,所以小行星撞击同样也是穿越暗物质区域导致生物周期性灭绝的一部分。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都是推测,因为现代科学还不能够做出“暗物质确实存在”的结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