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僰人悬棺,两千年民族消失之谜-万历元年被荡平

文:梦貘貘
公元1932年,一位高大瘦削、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白种男人出现在中国四川省一个边远的小镇上,这个外国人就是来自美国的传教士和人类学家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博士,而此刻他所置身的地方就是位于四川省南部崇山峻岭之间的珙县。
葛维汉博士受美国浸礼会的委派,于1911年秋天带着妻子艾丽西娅来到中国传教。
为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他们在上海呆了一年。第二年的秋天,夫妻俩来到了四川省叙州府(后来改名为宜宾县)。在那里他们又生活了二十年。1932年,他被调往四川省会成都。在当地的华西大学,葛维汉博士担任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教授工作,同时他也成为华西大学考古学、艺术学和民族学博物馆的馆长。
葛维汉博士有写日记的习惯,在他的日记里,我们看到从1919年到1939年期间,葛维汉博士先后在四川、西藏、云南等地区进行过十四次有目的的考察,并在宜宾、成都等地进行了几次短距离的实地考察。
这次葛维汉博士之所以来到珙县,是因为有人向他介绍过这里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丧葬习俗——悬棺。果真,在附近的悬崖边,他远远望见高高安放在山崖边的、成排的、仿佛摇摇欲坠的一具具木棺。
只是或许,当年激动万分的他并不知道,这些悬棺是一个曾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二千多年的民族留给我们世人最后的一抹背影。
01
僰(bó)人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先秦时期创作的《吕氏春秋·恃君览》中记载,“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由此可见,僰人生活在群山之间,擅长用藤条手工编织各类器具,在当时,僰人和氐、羌一样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
僰人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史记》三家注中,司马相如列传述:“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集解》注引用刘宋学者徐广的话:“僰,羌之别种也。”
明代官员曹学佺所撰的《蜀中广记》中援引《夷裔考》说:“僰人者,其先世本华人,有罪贬远方,以棘围之,故其字从棘、从人。”
明代学者杨升庵编写的民族史《南诏野史》则写道:“僰人,一名百夷,又名摆夷(傣族)。性耐暑热,居多在棘下。本澜沧江外夷人。”
一个在世界上生存了二千多年的民族,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学会其他民族的文字,最后,只能成为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元代之后,因为多次和政府军发生冲突,僰人还被冠以“都掌蛮”、“地羊鬼”之类的蔑称。
02
先秦时期,僰人在古梁州(《尚书·禹贡》记载:“华阳黑水惟梁州”)建立了自己的方国——僰侯国。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提到:“夫邛、筰、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僰人建国有多少年,西汉时期的一些官僚们记都记不清了。有人据此分析说:在殷商时期,僰人就定居在四川省东南部,和古巴国、古蜀国比邻而居。从一些零星史料的记载来看,这一猜测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一书中介绍:春秋末期,蜀人首领保子帝主动出击攻打邻近的青衣羌国,当时蜀国的军事实力比周边的獠人和僰人都强大,这两地的民众遂依附于蜀国。
秦惠王时期,蜀国和秦国彻底交恶,秦国大军攻打蜀国,古蜀王大败,被杀,传了十二世的古蜀国就此划上了句号。
随着古蜀国的灭亡和周王朝的倾覆,秦孝文王任命李冰为蜀守,李冰是个水利专家,在蜀郡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当时僰人居住的地方山势险峻,难以开凿,李冰就在此处堆积柴火,进行焚烧,使此处的山崖碎裂,无天堑可守的僰人只好臣服于秦人。
秦人随后迁移很多汉人入蜀,僰人的生存空间被一点点地挤压殆尽。本就居无定所的他们还常常被汉人掠卖成为奴隶,于是僰人渐渐向南迁徙和分化,人口逐渐稀释,古僰国就此淡出了历史。
我们可以在其后的一些史料中发现,如贵州普安州、云南景东府等地时有僰人聚居的描述,而留下来的僰人大多定居在珙县的山林之中。
03
僰人因为和汉人接触较多,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于《水经注》中,引用了《地理风俗记》中的原话来点评僰人:“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
北宋年代出版的《太平御览》中也借用《郡国志》对僰人的评价:“僰在施夷中最贤者,多以荔枝为业。园植万株,树收一百五十斛。”由此可见唐宋年间,逐渐安定下来的僰人种植荔枝的规模和产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僰人性耐暑热,性颇淳,他们头饰椎髻,打牙凿齿,不论男女着青衣,背领衣袂均文绣饰边,他们喜爱音乐,以手拍羊皮长鼓而闻名,同时他们在饮宴时常以铜铙铜鼓吹笙进行娱乐。
最令人感到惊奇的就是他们的丧葬习俗:“尝于崖端凿石拯钉,置棺其上,以为吉。”
唐朝开始,对少数民族地区施行羁縻政策,推行以夷治夷,宋朝也沿袭了这种政策。在这种笼络少数民族治理方针之下,虽汉蛮之争时有发生,但朝廷多以安抚为主,因此在此期间,僰人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人口数量稳步增加。
自元朝开始则推行土司制度,虽然这个举措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但同时也加重了对少数民族的盘剥,僰人和政府军之间冲突日益加剧,到了明初,僰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统治者深感如果任由僰人军事力量壮大,必将酿下大患。
04
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山都掌大坝等村寨蛮族围攻抢劫江安等县城,宪宗命四川巡抚都御使汪浩前去叙州府平叛。
汪浩用欺骗的手段召集当地270余名都掌蛮酋长集会,然后将这些酋长全部斩杀。此举激反了山都掌蛮族各寨,他们聚集起来,追剿政府军,汪浩连夜奔逃回成都。
经此一役,僰人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势如水火,互相仇杀。
第二年,宪宗下诏命人招抚都掌蛮各寨,但是由于汪浩从中作梗,招抚计划被迫流产。
成化三年12月,兵部尚书程信亲率18万大军分路进剿山都掌大坝蛮族大寨,此战历时近四年,攻毁蛮族2千余寨,大坝山都掌蛮人包括老弱妇孺全部被血腥灭绝。
此时的僰人只剩下九丝阿氏一族,他们居住在与大坝邻近的凌霄城和九丝城,这里山势险峻,三面峭壁,易守难攻。
由于朝廷无能,根本无力缓解汉、僰之间的民族矛盾,于是明朝政府决定施行族群灭绝政策。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3月21日,阿氏僰人迎来了自己的噩运,四川巡抚曾省吾、总兵官刘显率15万大军攻打凌霄城、九丝城。
“九丝之战”可以称得上是川南少数民族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战役,一方是为杀戮而来,一方是为生存而战。这次战役没有什么悬念,历时不到一年,都掌蛮遂全军覆灭。
《明实录·神宗实录》载:“焚寨房数千所,烧死恶蛮无筭……生擒蛮王阿二,是役克寨六十余处,擒斩俘获共四千六百一十五名口颗,内称王酋首阿大、阿二等三十六名,招安二千三百八十一名。拓地四百余里。又得获诸葛铜鼓九十三面,古文铜鉄锅各一口及投标、弩、皮鼓、牛、羊、犬、谷穗等项甚多。都蛮负固称乱,历二百余年,今始荡平。”
从此之后,僰人一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果没有令人感到迷惑的那些高高挂在崖壁上的悬棺还时时提醒我们,又会有几个人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弱小的民族用他们的血泪筑就了自己二千多年辗转求生的悲壮历史。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梦貘貘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