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 10位名医经验】

刘奉五诊治经验

【案】程某,女,3l岁,外院会诊病历,会诊日期:1975年5月28日。

主诉:产后12天,发烧3天。

现病史:患者于1975年5月14日正常分娩,产前血压偏高,产后血压平稳出院,出院后一般情况良好,奶已退,乳房无胀痛,于1975年5月24日开始发烧,伴有头痛发胀,有时手发麻,无腹痛下坠感。再次入院后,体温39.3℃,血压140/90毫米汞柱,面潮红,内科检查无阳性发现,胸透未见异常,血查白细胞13000/立方毫米,中性白细胞62%,淋巴细胞35%,血色素12克,注射抗生素并曾服用清热解毒剂,现症:仍有发烧(体温38.5℃),恶寒,头痛,无汗,口渴喜热饮,不思冷食,肩背疼痛沉重。舌象:舌暗无苔。脉象:弦缓。西医诊断:感冒。中医辨证:风寒束表。

方药:荆芥穗9克、防风6克、川芎4.5克、羌活6克、赤芍6克、甘草6克、枳壳6克、木香3克、生姜三片、薄荷3克(后下)

5月29日:服上方1剂后汗出,体温下降至37.2℃,精神尚可,恶露少许,淡红色,无臭味,6月1日痊愈出院。

此案病情较为简单,仅有外寒,内无滞热。故见身热、头痛、肩背疼痛沉重,外邪侵袭太阳,寒邪已开始化热,口虽渴而不思冷饮反喜热饮,所以,开始服清热解毒剂,体温稍降,但无汗出,表邪仍不得解,改用辛温解表之剂以荆防败毒散加减,汗出而表解。此例可以清楚地说明,对于外感寒邪,若过用苦症之剂,则肌表闭塞。

韩百灵诊治经验

【案】李某,30岁。产后恶露涩少,五六日内点滴难下,小腹硬痛,按之有鸡卵大包块,高热达40℃以上。曾注射各种抗生素和内服消炎化瘀药,但体温不降,小腹硬痛加剧,手不可近,包块逐渐增大,又服活血行瘀中药数剂,亦无效果,故转院来此就医。望其面色深红,唇舌紫暗,舌苔黄燥;听其言语有力,呼吸促迫;问其现症,心神不宁,口苦饮冷,食入即吐,大便不通,小便如茶,身有寒热,阴道不断流出污浊败血,恶臭难闻;按其腹部硬痛有块如儿头大,发热依然40℃左右;诊其脉象弦滑而数。患者分娩正值炎热季节,产后寒温失宜,外感风寒,或因产时忽视卫生,感染邪毒而致恶血当下不下,日久形成胞内痈肿,疼痛如刺,昼轻夜重。

方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生石膏、大黄、丹皮、桃仁、三棱、莪术、甲珠、黄柏、乳香、没药

韩氏认为:此乃产后发热案,分娩正值炎热盛夏,寒温失宜,外感风寒,加之护理不慎,感染邪毒,乘虚侵入胞中,蔓延全身,正邪交争,故病情急重,高热不退。邪毒入胞,与瘀血相结,小腹疼痛拒按,腹部硬块如儿头大。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仅三诊沉疴得医,效如桴鼓。

朱小南诊治经验

【案】袁某,21岁,已婚。1959年9月产褥期间,时值盛夏,居屋不甚通风,室内温度日升,为暑所伤,又多食甘肥,以致湿阻中焦,时有潮热,昏昏欲睡,乃来就诊。初诊:9月3日。产后月余,恶露未断,潮热恶寒,胸脘闷胀,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脉象细数,舌质红苔黄腻。证属产后血虚,复受暑湿。

方药:嫩白薇6克、陈青蒿6克、蔷薇花4.5克、清水豆卷9克、鸡苏散12克(包)、大生地12克、白术6克、陈皮6克、茯苓9克、通草4.5克、鲜芦根1支

二诊:药后四天恶露已停,恶寒亦解,仍有潮热,小便短赤,精神疲惫,困倦欲睡。产后气血虚弱,复为暑湿所乘,扶正祛邪兼顾。加大补养清暑之力。

蔡香荪诊治经验

【案】侯某,产后廿朝,复感暑邪,身热起伏,旬日未解,头胀烦恼,汗不畅达。脉软略数,舌红边绛,苔白糙腻。此暑湿束表,蕴遏为热。

方药:淡豆豉9克、青蒿梗6克、制川朴3克、鲜藿梗6克、焦米仁12克、陈香薷3克、黑山栀4.5克、京赤芍6克、小川连2克、连翘壳9克、白茯苓9克、鲜荷梗15克,井水煎。

服药二剂后热退身清,诸恙皆愈。

本案高热头胀无汗,10天不解。脉软略数,苔白腻舌红绛。证属暑湿留恋,未能透达。香荪公认为暑热鸱张,湿郁肺胃,若大补气血,必恋邪助火,若大剂清热,亦难免湿遏热伏,贻误病机。治疗大法当以清宣肺胃,解暑化湿,畅达气分,追邪外解为妥。遣方栀豉汤清气透卫,合黄连香薷散加青蒿、藿梗、荷梗以清热解暑和中;配米仁、茯苓健脾化湿,意在湿去则热无以依;伍赤芍、连翘清泄里热,以防产后伏热夹瘀之变,体现了香荪公“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全方用药轻清宣解,透邪外出,此与《内经·素问》所谓“因其轻而扬之”治疗法则相合。

班秀文诊治经验

【案】患者,女,26岁,广西某学院工人,已婚,1982年2月5日初诊。

剖腹产后第十天,腰痛,肢节烦疼,牙龈肿痛,发热(T:39℃),汗出,下肢微肿,乳少,纳差。脉浮虚数,苔薄白,舌质淡嫩。证属新产之后,气血亏损,外邪侵袭,为正虚标实之体。

方药:归身12克、川芎5克、柴胡5克、羌活5克、独活5克、荆芥5克、防风5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党参15克、甘草5克

二诊(2月28日):每日水煎服一剂,连服三剂药,发热消失,肢节不疼,但乳汁仍少,下肢微肿。脉虚,苔薄白,舌淡嫩。拟补益气血,佐以引通。

方药:炙北芪30克、当归身20克、川芎5克、柴甲3克、王不留行9克、通草5克、路路通10克、炙甘草5克  3剂

产后气血亏损,抗病力弱,风热之邪得以乘虚而入,故发热,肢节疼烦,牙龈肿痛。证属本虚标实,故药用党参、当归身、川芎、炙甘草益气补血以扶正,银花、连翘、荆芥、独活疏解以却邪。方中温清并用,补散兼施,旨在凉而不滞瘀,温而不过燥,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何子淮诊治经验

方药:桂枝、炒白芍、炒荆芥、蔓荆子、炒当归、炒川芎、益母草、艾叶、炮姜、通草、炙甘草

何氏认为:产后元气损伤,腠理不密致外感发热于新产或月中,持久不退(注意排除乳腺炎)。症见畏冷发热,头痛身疼,口干不渴,恶露量少。脉浮,苔薄白或微黄,舌质淡。本方以桂枝汤合生化汤加减组成,温经散寒,解肌发表。虽有辛温解表之用,但有芍药敛阴不伤元气;炒荆芥解表而理血分;蔓荆子体轻而浮,主升而散,清利头目,达邪外出;配合生化汤通滞和营,补血消瘀,而“邪去正安”。

禁忌:新产或产后十余天发热,忌用苦寒退热之品,尤忌峻汗,以免耗伤正气。

王渭川诊治经验

方药:泡参30克、鸡血藤18克、生黄芪60克、黄连8克、广木香6克、赤芍6克、琥珀6克、槟榔6克、葛根9克、桔梗9克、秦皮炭9克、蒲黄炭9克、甘露消毒丹9克、茵陈12克、白头翁12克、炒北五味12克

王氏认为:气虚脾弱之发热,当益气健脾为主,藉达清热祛湿,行血化瘀的功效,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恶露。药用黄连、甘露消毒丹、琥珀末、白头翁清热,祛湿,解毒;泡参、黄芪益气补虚;木香、槟榔行气导滞;有表证,故用葛根解肌;心悸气紧,用五味子、鸡血藤敛养心气。用于治疗脾气虚损,湿邪内伏,影响宫缩致产后发热。

哈荔田诊治经验

【案】某患者时值季秋,于产后第四天,因不慎寒暖,将息失宜,初觉形寒不适,体温不高,翌日即恶寒高热,无汗身楚,恶露减少,小腹切痛。自服姜糖水一大碗,并西药解热镇痛片,汗出热不解,晚间体温达40.6℃(腋下),家属急邀往视,情词恳切。诊其体肤、炕燔蒸热,而不恶寒,颜面潮红,身半以上汗出如洗,口干频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干黄,脉浮数有力。此风寒化热,内传气分,已成阳经证.

方药:银花21克、生石膏30克(先煎)、竹叶6克、芥穗6克、花粉15克、自薇12克、党参9克、鲜石斛12克、当归9克、南红花4.5克、粉甘草6克、粳米一撮煎汤代水。

上方服1剂后,遍体透汗,形困神疲,沉沉入睡。次晨体温降至38.2℃,又1剂,则腑行两次,恶露增多,体温续降,大渴已减,腹痛顿除。惟头晕神疲,纳少口干,自汗低热,脉见细数。此余热不解,阴液为伤,再进清热滋阴,养血益胃。

方药:菊花(后下)9克、白薇9克、沙参9克、麦冬9克、玉竹9克、全当归9克、银花15克、竹叶3克、红花6克、炒神曲15克、佛手片4.5克、太子参15克、生牡蛎(先煎)15克。

予服2剂而愈,嘱进糜粥,“食养尽之”。

哈氏认为:此例产后感寒,服姜糖水及西药解热镇痛,汗出伤津,邪反入里化热,转致高热不恶寒,大汗、大渴,脉浮数有力等症。《伤寒论》曰:“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与本病甚为合拍,方用银花、生石膏、白薇等清泻其热,花粉、石斛、党参等益气生津,甘草、粳米顾护胃气,少用芥穗疏其邪,再加当归、红花和血通瘀,所谓“瘀露未尽,稍参宣通亦即泻降之意。”服药2剂,热退脉缓,病去体安。若拘执产后宜温宜补之说,复投辛热温补之剂,不啻以火济火,而犯实实之戒。

夏桂成诊治经验

方药:当归15克、益母草15克、川芎6克、炮姜6克、桃仁9克、山楂9克、甘草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败酱草15克、贯众9克

夏氏认为:此方适用于患者症见产后血瘀发热,或寒热时作,恶露较多不畅,色紫暗而有瘀块,少腹阵痛拒按,腰酸而胀,胃纳差,身倦无力,舌质紫暗,苔薄黄,脉数虚大无力者。

如有出现寒热往来者,加柴胡10克、黄芩12克、生姜3片、大枣3枚、赤芍9克、丹皮9克;胎盘胎膜残留引起感染者,加川牛膝10克、瞿麦9克、冬葵子9克;纳欠,苔腻厚者,加红藤15克、苡仁30克、制苍术10克。

夏氏认为:产时忽视卫生,感染邪毒而致恶血当下不下,日久形成胞内痈肿,疼痛如刺,昼轻夜重。产时接生不慎,或产后护理不当,邪毒乘虚入侵,稽留于冲任、子宫,胞脉空虚,蔓延全身,正邪交争,故而发热。是产后发热中的危急重证。

蒲辅周诊治经验

【案】宋某,女性,37岁,住某医院。

病史:妊娠4~5个月,因坐凳不慎跌倒,以致阴道流血,于8月22日急诊入院。检查外阴正常,子宫颈外口松弛,内口闭合,宫底脐下一横指,胎音不好,阴道有血,给以保胎治疗,次日阴道流血增多,似月经样,即行清宫术,手术经过顺利,但术后随即发高烧,口服四环素,而高烧寒战,连续4天不退,体温39.6℃,腹部稍胀,肠鸣音弱,剑突下至全腹均有明显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道出血不多。化验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1.7克/100 ml,白细胞19 000/立方毫米,中性90%,单核2%,淋巴8%;尿常规:蛋白微量,红细胞3~4个/高倍视野,白细胞7~8个/高倍视野。血压120/800 mmHg,脉搏118次/分,血培养(-),当时诊断为晚期感染性流产、败血症,连续用过土、金、链霉素及多粘菌素和中药柴胡桂枝汤加减数剂,体温于9月1日渐降至正常,但患者自觉症状仅腹痛减轻,其它无好转,身困胸闷,不思饮食,头晕,9月3日体温又升高,畏冷发烧,周身酸痛,用抗生素皆不敏感,体温日益增高,9月7日体温39.7℃,西医会诊认为产后感染未能控制,据检查炎症不是仅限于子宫内膜,已进入肌层及结缔组织,胎盘残留不下,主张手术摘除子宫,家属及本人未同意而于9月8日请求蒲老会诊。

体温39.7℃,自诉寒热往来日数发,发寒时四肢亦发凉,热蒸时汗出不彻,胸闷,腹微满,少腹按之痛,头痛不眩,全身酸楚,不思饮食,口苦口干不欲饮,恶心呕吐一次,吐出所食之物,大便先干后稀不畅,小便黄,恶露尚有少量,为稀薄脓样,脉象模糊,浮沉皆力,舌质暗红,苔黄白秽厚满舌。

方药:茯苓皮9克、杏仁6克(去皮)、薏苡仁12克、白豆蔻3克(打)、茵陈蒿9克、猪苓6克、法半夏6克、滑石块12克、黄芩3克(酒炒)、蚕砂12克(包煎)、白通草4.5克、淡竹叶6克  2剂

蒲氏认为:根据脉证,审证求因,非产后热入血室,乃产后蕴伏湿热为病,患者流产、小产已8次,由于谨防再度流产,先多睡少活动。时逢长夏,阴雨尤多,居处潮湿,久而伤气,湿邪蕴伏,复因损伤动胎,西药保胎无效,继则行清官术,正气再损,蕴伏湿热之邪乘虚而发,三焦郁闭,营卫不通。

本篇摘编自魏睦新、许慧莉等主编的《名中医治疗难治性妇科病奇方妙法》

(0)

相关推荐

  • 医学摘录 中医五脏分类常用方(四)许振璐

    医学摘录 中医五脏分类常用方(四) 许振璐 启东传统中医 昨天 四.金(肺.大肠) 4.1基础方: 4.1.1美容汤: A.方药:银花25g.黄芩30g.白芷30g.连翘15g.生地15g.麦冬20g ...

  • 防风通圣散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

    防风通圣散   表里实热 防风通圣大黄硝 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 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 外科疡毒总能消 药物组成:防风15g大黄15g芒硝15g荆芥15g麻黄15g栀子15g芍药15 ...

  • 10位名医亲历的真实医案,不作死就不会死

    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病由心起,魔由心生.可以说,不生气就不会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1 郝万山:咽不下那口气除不了病根 ▲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 ...

  • ​岭南二、产后发热  10.潘名熊  雷仁生.

    ​二.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是指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产后发热临床上以产褥期的发热为主症,尤以新产后多见,可伴有小腹疼痛.恶露异常.恶寒.头痛.食欲减退及全身不适等 ...

  • 『名医经验』柴胡桂枝汤治产后发热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中医院 孙某,女,27岁.2009年11月18日初诊.患者半月前入院行剖宫产,娩一男婴,后持续发热,近半月余,体温高达39°C~40°C,西医经抗炎对症治疗 ...

  • 10年胃痛,6剂而愈(三位名医应用理中丸经验)

    理中丸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太阴病,脾阳不运的代表方. 组成: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功用:温中祛寒,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 ...

  • 多位名医总结:2021年最简单的养生法,竟是从1数到10!

    如何养生 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今天为大家送上千位名医总结的不生病秘诀只需从1数到10不花钱也能做到一起学起来吧! 1每天梳头一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人体重要的静脉和四十多 ...

  • 名医经验 | 秦伯未常用的退热10法,处处都是讲究

    发汗退热法 发汗退热法适用于外感发热,临床上最常用.因外邪发热病在于表,在选用方剂时,一般分为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类,就是把有发汗作用的辛味药物里兼有温性或凉性的药物,取其发汗中有祛寒或清热的功效.前 ...

  • 『名医经验』熊继柏医案 痢疾下血发热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3-09-25 14:07:00 刘某,女,67岁,会诊病例. 1989年9月15日初诊.主管医生介绍病情:患者7日前入院,发热腹痛,泄泻每日达10余次,大便中 ...

  • ​千位名医总结,不生病只需从10数到1!

    拾 晒太阳 10分钟以上 寒冬里,有些人常感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除了先天因素之外,或是阳气缺乏.阴阳失调所致. 如何养回来?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晒太阳. 玖 晚上9点 泡泡脚 冬天,泡脚不仅能缓 ...

  • 千位名医总结:最简单的养生法,竟是从1数到10!

    如何养生 今天小编为大家送上 千位名医总结的不生病秘诀 只需从1数到10 不花钱也能做到 一起学起来吧! 1 每天梳头一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人体重要的静脉和四十多个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