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第与他的手书《吟梅轩诗词》

今宵只傍梅花宿 赢得清氛入梦魂

——何光第与他的手书《吟梅轩诗词》

文 | 莫建成

  何光第出身于书香门第,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数十年来,他一直同文化事业和文化人有着不解之缘。更为难得的是,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坚持不辍地徜徉和痴迷于诗词创作和砚池墨海,并让这一份情愫陪伴他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雨坎坷。近几年,他先后出版了几本诗集,获得了同仁们的高度评价。如今,他手书的新诗集《吟梅轩诗集》面世,其中不少词作是在歌咏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艺术技巧的运用上相当出色的作品。诗集收录了他于2010年至2013年四年间的新作,是他在诗词创作上的又一次可喜收获,是他胸臆间不变诗情的又一次飞扬。诗集一如既往地沿用了“吟梅轩”的书名,这其中寄托着他的一份心志和情怀,也寄托着他对高洁品格和梅花傲雪斗霜精神的不变追求。

  中国的诗歌创作,从《诗经》开始就有“赋”的创作方法,这是一种铺陈直叙、直抒胸臆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段。何光第的诗词作品,绝大多数都有所缘,或缘于事、或缘于情、或缘于景、或缘于时、或缘于物,绝无无病呻吟、含混朦胧的虚空之作。他的笔下,流露出的是他所见、所思、所悟、所感,是一种言之有物、情有所寄、感有所托的真实书写,给人一种自然朴实的感觉。在诗作的起首,他经常用寥寥数句,点出事由和物象,接着便引发他的情愫和感悟,并用这种方式来书写他的自然观、亲情观、友谊观和人生感慨与收获,书写他的期许与愿望,抒发他对友谊、亲情的赞美,对家乡的怀恋与祝愿,寄托他的人生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阐发他对黎民百姓的炽热情怀和美好愿望。这一份份的情感,是真挚的、自然的,更是感人的,每一行诗句都自然平实地从他平静、旷达的心中流淌出来,充满了情感的张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集中,他描写心忧母病的那些诗句,如“归去还心愿,老来同病怜。寒风吹只影,又是早春天”、“母伤自起新年后,无限愁思在故乡”、“回望古城绕渭河,休唱慈母别离歌”等,感念慈母的辛劳和养育之恩,深沉而真切;他与朋友唱和、题赠友人以及记述与友人相聚的诗句,如“莫道天涯万里远,人间看重是乡情”、“宠辱花前看,去留云外过。气平更事久,心旷得春多”等,寓热烈于平淡,寓真诚于哲理,耐人寻味;他写时节、景物变换的诗句,状景之余,更是寄寓着对农事、乡亲、国运的感怀与祝愿,可谓小景观、大天地,小视野、大情怀,深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文章合为事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在这部诗集中,正如集名所说的那样,有许多首吟梅、咏梅、状梅、赞梅、悟梅的诗章,这实际上是他心志的一种寄托,是他对人生、对时事、对遭际、对阅历的一种追思与总结,一种人生况味和人生暮年真实心态的抒发,是对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的不变追求。在梅花身上,他所寄寓的情感是深沉和感人的,读这些诗章,自然让人想起宋代真山民 “今宵只傍梅花宿,赢得清氛入梦魂”的诗句,并从中看出他对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追求。例如,他的《浪淘沙·望梅》中“忆往数生涯,历尽繁华。冰肌玉骨自成家。烂漫群芳何处有,笑傲凡花”的句子,既是咏梅,也是言志,而“深情独看梅花影,玉蕊凌寒开。清香争发,群芳应妒,疑是春来”的词句,反映着他的内心呼唤,渴望一种凌寒绽放的境界。

  诗歌在宋代,出现了“理趣”的创作主张和创作方法,使得诗词创作在叙事抒情的同时,笼罩上了一层哲理的意味。何光第的诗词作品也继承了这样的传统,并将此化为我用,增添了他诗词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价值指向。何光第一生阅历丰富,对世态炎凉、人生遭际、世事云烟可谓经过了太多。这样的经历,在他的胸臆中早已变成了一种财富,变成了他深沉的人生思索,而这种思索又建立在他退休之后所历练出的平静、闲适、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的基础之上。他的诗词,既入事中,又超然物外,这一入一出,为他哲理的提取、感悟的升华、思绪的延伸创造了条件,体现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就是以理来统摄情境,从而达到情与理、观与悟的高度统一,这也使得他的诗句,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实为奇崛,产生翻空出奇的崭新意境,给人一种回味悠长,气韵不绝的感觉。正所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如“加冕应愁千虑重,弃冠自觉一身轻。春心已去关山远,莫笑书生逐浮名”和“人生万虑竟何伤,来去空空梦一场。淡定百年身后事,平心自乐远愁肠“的诗句,旷达之余,又富含人生哲理,令人回味。这是他在人生年届古稀之时的一种积累、一种历练的必然结果,也是他善于思索、善于总结、善于归纳、善于提炼和升华的必然结果。

  何光第是一位思索型的诗人,在他从未停歇的觅诗寻句的笔耕中,在他以诗词为寄托、以诗句为精神家园的过程里,深沉的思索一直伴随着他,也一直成全着他,使他有了一段华彩的人生岁月,并让这段岁月有了思想的分量,有了情感的力度,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绪、无尽的回味。在这一系列深沉的思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天下、思接今古、忧国忧民、一身肝胆的精神世界。在何光第那里,诗词是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是他心灵的港湾。在诗词的天地里,他放纵着绵延的思绪,产生着无限的联想,这份思绪和联想,在大多时间里,是平淡和超然的,但在这平淡和超然之外,则时时让我们听得到他那强烈的心跳,他那奔涌的情感,他那如澜如潮的思想波涛。尽管他总是在自嘲所谓“诗有痴情技未成”,总在感慨“诗书我读迟”,但他留下的却是人生的思索与感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笑看尘世却已颠,谁能平地上青天?别来杨柳春风在,宦海浮沉钱作船”的词句,还让人看出他的一腔忧思,而“今古是非谁与论,花开花落自天真”的诗句又归于平淡。所以说,何光第的诗词,总在“出”与“入”之间,写一种情怀,一种寄托。

  何光第一生手不释卷、饱读诗书,在近70年的人生岁月里,积累了丰厚的学养。这一份学养,也时时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并时时成全和提升着他的诗词创作。在这方面,首先给人们的印象是,他善于用典,引旧时名句入诗,诗句每每有一种辞藻典丽、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储备丰厚的感觉。但他又绝不做“寻章摘句老雕虫”之举,引古人诗句,是为了在追求诗有出处的同时,经过融会贯通的化韵,产生一种别开生面的新奇之感,从而让诗句的意境、情绪、指向焕然一新,面貌大变。如“无意争春群芳妒,暗香应惜折几枝”化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词句,但后一句却为这一番愁怀陡添一缕亮色,不再有“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寂苦结局,而是有人怜惜和欣赏这一份“暗香”的欣慰。这样的例子,在这本诗集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反映出何光第学古而不泥古,借鉴而善于创新的精神。读他的诗章,感觉在深厚的学养基础上,一扫陈腐之气,处处洋溢着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这是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时代和现实生活中捕捉灵感、催生诗思的结果。以学养入诗,是一个老话题,但知易行难,而在这个基础上达到开新境、出奇章的艺术效果,就更是难乎其难了。在这方面,何光第的确取得了成功,让人感佩。

  何光第的诗书作品,营造了自己的艺术世界,这其中所包含的是他一生的耕耘与收获,是他一生的历练与勤勉,更是他一生的执著和寄托。我虽终身操弄丹青,对于诗词创作却是个外行。匆匆翻览,不可能窥知其全部的内涵,只能是挂一漏万的有感而发。如若要探知其诗词作品的堂奥,还需平心静气,细细赏玩,这样,你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对此,笔者充满期待。

何光第词五首

《浪淘沙》二阕并序

近读《陇南日报》,欣闻其副刊《竹实》出版1000期,报社邀请本市文艺界知名人士座谈,艺术家纷纷为之赋诗作画题辞,倾心致贺。又闻武都民间艺术家赵文华仙逝,刘可通先生撰文登于《晚刊》,以志纪念。余读后亦喜亦忧,遂填得《浪淘沙》二阕,聊表一己之情。

读《陇南日报》副刊《竹实》千期有感

汗水浇田园,竹实盎然。幼苗成长已参天。培育千期诚不易,叶茂枝繁。感世兴文酣,无限乡恋。弘扬文化开新颜,牵线搭台促发展,更望登攀。

读刘可通撰文纪念民间艺术家赵文华先生

德艺著宏猷,誉满阶州。剪花绘画神韵稠。戏曲多姿情并茂,一世风流。深憾竟仙游,顿失才谋。陇上艺坛颂千秋。桓水滔滔东去远,后浪无休。

《西江月》三阕并序

曹锐先生曾在陇南从事文艺工作,后调至省文化厅,潜心创作,笔耕不辍。近年来,先后编成五、六部剧本,有的已荣获国家奖项。可谓难能可贵。近读其《官鹅情歌》、《西狭长歌》、《苦乐村官》,填得《西江月》三阕聊以致贺。

官鹅情歌

古国官鹅雄视,羌民氐寨妆成。霓裳歌舞换新声,飞入寻常百姓。多数何如少数,人情胜似风情。皇皇一剧早雷惊,誉满神州未尽。

西狭长歌

风景西狭独好,谷幽山静潭澄。千年栈道望犹通,奇字摩崖飞动。一路追随太守,长歌青史从容。休言几度夕阳红,往事如烟似梦。

苦乐村官

人世茫茫苦乐,村官隐隐风光。家家户户皆同乡,事事时时心上。无偿无酬不怨,有情有义真忙。解难化厄细品量,致富民生共享。

何光第:原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曾任陇南地委副书记。

小编 |  双 隆

邮箱 |  362920553@qq.com

赞赏资金全部转交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