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唱样板戏

本文作者:谢江


样板戏《沙家浜》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记得是在秋天。一天,我们学校音乐老师找我,要我到办公室去一下。

办公室里有四五个我从没见过的人。“这个男孩子基本符合你们要求的条件,你们先看看,我再去找那个女生。谢天曦,这是北京戏曲学校的老师,来我们学校招生,我推荐了你,好好的配合老师,我马上就回来。“

“同学,叫什么名字?”

“谢天曦,”

“多大了?”

“十二岁,”

“喜欢唱歌吗?”

“喜欢,”
“把你最喜欢唱的歌,唱一遍。”
“公社是颗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藤儿越壮瓜越甜......”
“嗓音不错,音域很宽,来做几个老师要求的动作。”

劈叉,后弯腰,原地转圈儿,倒立.....“硬了些,估计练不出来了,不过这孩子天生一副好嗓子,我看就这样吧。”

就这样简单,我和女同学伍品洁被戏校同时录取了。

因为父亲在劳改农场改造,妈妈拿不定主意,结果耽误了,没去成戏校。否则很可能京剧界又会多一个角儿。

爱唱,到了下乡插队的时候还真的派上用场了。

记得是在1969年,全国各地掀起学习样板戏运动。记不清怎么挑选的,我被选到旗里的样板戏学习班参加学习排练样板戏,春节的时候要给旗里的贫下中农演出,还要辅导各公社派来的学员,普及样板戏。

郭建光《沙家浜》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唱功比较好,形象也凑合,学习班领导让我主要学唱《沙家浜》的郭建光,其他唱段也要学。

时间紧任务急,革命加拼命,一个半月,大家基本都能凑合的唱了,接下来是没白日没黑夜的排练折子戏。

开始分了三个剧组,一个《沙家浜》,一个《红灯记》,一个《智取威虎山》。我被安排在《沙家浜》剧组演A角郭建光,同时还要兼任《智取威虎山》剧组的B角副官长。后来因为人员水平实在不行,只能撤掉智取威虎山剧组。

离春节还有十几天,准备上演的折子戏也彩排完了,接下来就是政治审查。旗里来审查的除了旗委副书记、副旗长还有武装部的政委,审查组组长是武装部政委。

审查那天,领导们的家属也来了不少,旗影剧院坐了差不多一半人。先审查的是《沙家浜》,剧组把演职人员的介绍分发给每位领导。那时候不管填写什么表都有家庭出身目一栏,我如实地写上“历史反革命”。

大幕拉开(第二场《转移》),郭建光上场,扫地、擦汗、瞭望阳澄湖,右手扶左手胳膊肘,迈八字步,走向舞台中央,锣鼓点儿起,京胡伴奏起,郭建光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我从小就是人来疯,看见人多我反而就来劲。那天我的感觉特别好,嗓子也打的开,看到有领导在前排就坐,我演得特别卖力气,不时的有掌声响起。

第四场智斗,没我的事儿,我偷偷地在二幕边看到几位领导交头接耳地在谈什么。接下来,我估计各位看官也知道该发生什么事儿了。

审查结束,所有演职员都集中到舞台上,等待领导的讲话。武装部政委军人作风,上来开门见山:“总体还说得过去,就是英雄人物还塑造得形象不够高大,李玉和演的太过于软弱,缺少英雄的霸气,郭建光绝对不能交给一个历史反革命的子弟演,这个角色必须换人。”

“领导,目前再也找不出比他演得好的演员了,您看是不是将就一下就不要换人了。”“绝对不行,找不到演员就不要演了,不演也比让历史反革命子弟在台上侮辱革命英雄好。”

就这样,在样板戏学习班领导的再三请求下,我被改唱《沙家浜》里的刁德一,还要在幕后替演郭建光的本地演员唱郭建光的唱段。

样板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为演过的原因吧,我还是挺喜欢里面的一些唱段,不过有些人把它说成是红色经典我还是不赞同。

汪曾祺是《沙家浜》的编剧,他曾用八个字为之定论:无功可录,罪莫大焉。


本文作者出生于北京市,曾经在中旗下乡,现居北京,退休人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