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莜面情

本文作者:范天云


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一般生长在无霜期短的晋蒙陕冀等地。成熟后籽实容易脱离外壳,这种植物的籽实就叫莜麦。莜麦磨成粉末加工成为莜面,经过手工或机器精细制作成食品,在蒸锅笼屉里蒸熟方可食用。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与精品面粉相媲美。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功效。

我是从小吃莜面长大的,乡村的莜面情镌刻在我的脑海中年深日久。虽奔古来稀的年岁,我仍然会经常品味山村莜面的纯真。

后山农村在谷雨前后,就开始提耧播种莜麦。坡梁地耕耙平整好,在莜麦籽种里将农药搅拌均匀后,就可以牵马拉牛下籽播种啦。摇耧的老把式,双手摇摆着三条腿木耧,将籽种均匀地播撒在湿漉漉的土地中。我牵着骡子紧随其后打垃垌,石头做成的垃垌滚碾在莜麦地的垄眼里。谷雨前后的天气灰蛮蛮的,微风刮起的尘土荡得庄户人灰头土脸。但庄稼汉满怀喜悦的心情,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着希望。面对黄风黑土,操劳奔波无所畏惧。

夏锄时节,莜麦长得有三四寸高时,绿油油一片煞是好看。葱茏般嫩绿齐整,油绿色沐浴风雨。远远望去像是一片韭菜郁郁葱葱,犹如豆青般竞相疯长。我和村里二十多个青壮年,相随着走进莜麦地锄草。七尺长的锄把一扔五六尺,一推一拉锄掉垄背上的杂草。长长的等号,坚实的脚步,丈量着莜麦地长度与地亩。

秋风起,铃铛响,处暑前后割莜麦。经历春风夏雨的浇灌,沐浴秋凉的抚摸,风调雨顺的年景,莜麦长得足有三四尺高。望着一片绿白相间美丽摇曳的景色,铃铛挂满了粗壮结实的枝干随风飘荡。饱满的颗粒就像要脱离莜麦包裹的外壳,一阵微风吹过,暴涨的籽粒就会随风飘落在地里,成熟的莜麦赶快开镰收割。

在队长的吆喝率领下,我和村里的男女老少,簇拥着走向莜麦地。磨快镰刀的青年人,认开莜麦垄挥镰割起来。我在二十多岁时,割莜麦拉垄子一马当先。一珍长的地头能一股劲不展腰,从认垄子割到地头。紧接着就腰困腿僵,第二遭割个七八十步就得展腰。再后来五六十步赶快展腰,接下来三四十步就腰疼得不行了。莜麦高,镰刀快,弯腰割起来多潇洒。只听得镰刀飒飒响,手握莜麦一大把。手起刀落汗珠滴,腰酸腿疼胳膊麻……

割莜麦虽比拔麦子强,可到了半后晌,腰酸腿疼胳膊麻。镰刀割得不快了,人也受得没劲了。好不容易割到地头,展不条条睡倒在麦秸旁,轻松自在地展一展乏困的腰……

一九七一年秋,我在四兴庄大队当会计,曾和四兴庄的社员一块割莜麦,一珍长的地头,一下午我割了三遭一出,也就是七个来回。累得腰酸背疼,浑身就像散了架一般。回到专业队,半斤面的馒头,一口气吃了三个。秋天拔割地,苦累无法比。

在一九七零年前后,年近七十岁的奶奶,腰疼的割莜麦走不快,只好跪在地上,一步一步挪着笨重的身体,一把一把割着莜麦缓慢前行。奶奶艰难地劳作,除了割地,回到家里,还得操持一家七八口人的吃喝。勤劳与苦难,练就了奶奶宁折不弯的性格。她常常对我们说:“冻死迎风站,饿死也甭说没吃饭。”奶奶振聋发聩的教育,鞭策着我不断前行,懂得自强不息与感恩!

最精彩要数场收连枷打莜麦,二十多副用红荆条和牛皮绳编绕缠实的连枷,上下翻飞,左右开弓,一齐摔打起来,犹如钢琴协奏曲慷慨激昂。我们村有二十副连枷,青壮年男女社员,头对头两人一组,男与女巧妙搭配。这一对举起连枷狠劲猛拍,那一组扬起手臂穷追猛打;老后生与巧媳妇连枷打得噼里啪啦,小青年与俊姑娘连枷摔得稀里哗啦;这一组老搭档,轻松自如步步紧逼打得莜麦风格乱碎,那两个新伙计,不甘落后汗流满面打得莜麦秸软颗落;老连枷玩起新花样,上下翻飞眼花缭乱,新青年凸显巧技能,连二连枷落地开花。噼里啪啦的连枷声,就像战场上冲锋的号角,更像两军对垒的战鼓。它们打出了庄稼汉的威武,更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打出了劳动果实的丰收喜悦,打出了浑身酸疼的心甘情愿。连枷伴随着脱粒机,已经在农村销声匿迹。

一九七零年前后,我们村有了脱谷机。劳动强度大的连枷打莜麦退出了农耕舞台,随之而来的是脱莜麦风生水起。每到夜晚,村里的男女老壮,都要加班场收。老年人戗扬小麦起粮入库,青壮年围在脱谷机四周,灰尘泊土脱莜麦。有的往脱谷机内挐莜麦,有的在机器前抖秸草,有的往机器旁搬运莜麦捆。我随着机器的运转往里填莜麦,厚厚的莜麦秸秆,随着机器的轰鸣“嗡”的一声,莜麦秸秆被分离成颗粒与秸草。轰鸣的机器,飘飞的莜麦毛,荡得男女青年灰头土脸。特别是填挐莜麦秸秆的人,更是满脸灰土,只露出两个眼睛和嘴巴。嗓子里和鼻孔中,都钻进了细微的灰尘。这些填挐莜麦的受苦人,比打连枷的人更苦更累更脏。

莜面好吃香喷喷,哪一步骤也不轻松,炒莜麦热火燎燥更难熬。后山农村家家户户吃莜面,青壮年人人都会炒莜麦。家里面淘炒粮是一件非常精细的技术活,朗粗不干净的人毛毛草草。像淘莜麦这种干净细致的活,一般都由家里男掌柜的担当。烟熏火燎的炒房内,倾斜度百分之十五的炒锅烧热后,将淘晒干净的莜麦倒进炒锅内翻炒。随着推耙上下翻动,燥热的蒸气满屋飘荡。水蒸气越来越少,莜麦呈现出金黄色,就炒得差不多啦。一家人淘炒一次莜麦五六斗多,将近二百斤,总得忙碌一白天。当所有的莜麦炒得微黄白胖时,父母亲还要给孩子们炒一些黄莜麦。将莜麦炒至外焦里黄,酥松香醇。这炒黄莜麦金黄可口,再滴上菜籽油或胡麻油,香甜美味,非常好吃,堪比薯条,物美价廉。

粉碎磨成的莜面,没有多少讲究。淘炒干净微黄的莜麦,倒进磨面机内,磨成的莜面就白亮纯真。如果淘粮不干净,炒莜麦过了火,炒成焦糊状,磨成的莜面就呈黑灰色,做成莜面窝窝也不亮快。机器磨成的莜面,要放在凉爽的地方储存,不要捂坏。

做莜面那是后山农村俏姑娘美媳妇的拿手好戏,但她们功力浮浅,与做了一辈子莜面的巧婆娘老太太相比,只能甘拜下风。姑娘从小看着母亲搓莜面长大,耳濡目染也就熟能生巧。奶奶先烧开半锅开水,将五六斤莜面粉搋到,把笼屉放在炕桌上,然后,将磨得光滑明亮的推窝窝石头放在笼屉桌子旁。揪一小块莜面,将莜面在光溜晶莹的石头上,右手轻轻一推,左手随即舔起石头上的莜面窝窝,卷在食指上成圆锥形,整齐摆放在笼屉中。窝窝就像蜂窝状错落有致,横竖成行。窝窝上面像刀切一般非常齐整,窝窝的底边不带面疙瘩,排列有序耸立在笼屉中。

搓莜面鱼鱼时,大面板往炕上一摆,巧婆娘把和好的莜面揪成好多小疙瘩,在面板上同时放四个小面团,然后双手开弓前后齐头并进,四根莜面鱼鱼,摆动着身躯缓慢游走。巧婆娘搓莜面的动作,优美娴熟,无与伦比。只一会儿功夫,她就能搓一笼又长又细的莜面鱼鱼。在她的手里,莜面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

俏姑娘秀兰擀饨饨堪称一绝,只见她将和好的莜面,用擀面杖擀均匀,上面铺一层土豆丝,再撒一层白菜叶,点缀一些红萝卜丝。把铺好的食材摊均匀,将莜面连同饨饨的食材卷起来。用菜刀切成高低一致的圆圈,整齐划一摆放在蒸笼中。你看她手起刀落,饨饨不高不矮,切得恰到好处。圆圈大小一样,美观大方。

莜面的做法很多,吃法各有千秋。它风格优雅,品种繁多。不但平民百姓爱吃,达官贵人也时常大饱口福。它不仅在乡村成为庄稼汉的耐饿饭食,还登上了高档贵宾酒店的大雅之堂,成为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莜面可加工成莜面鱼鱼、莜面搅拿糕、莜面蒸饺、莜面饨饨、莜面饸饹、莜面精丸丸、山药鱼子、黑老鸭含财等,还可以加工成莜面烙饼、莜面煮鱼子、炒莜面、熬山药莜面糊糊、煮燕麦片、开水泡莜面方便面等。不仅成为晋蒙陕冀庄稼汉和农家乐的一种主要食品,还是出口外销的名牌产品。

吃莜面很重要的就是佐料,正宗的佐料有酸菜汤、猪肉汤、炖鸡汤、羊肉蘑菇汤等等,还有一种就是用醋、香油、食盐、味精、葱花、香菜调制成的酸盐汤,将莜面搅拌沾着吃,非常凉爽可口。凉拌莜面,将莜面加热,切成条状,加入调味品即可。热吃莜面,当数羊肉蘑菇汤味美鲜嫩。将红白相间的锡盟或四子王羊肉,切成块状,上面铺一层蘑菇小丁块,放入佐料,炖在铁锅内。当羊肉蘑菇汤炖好后,再放入炸好的红辣椒,剥几瓣紫皮蒜,再放一点葱花香菜。莜面蘸着羊肉蘑菇汤吃,堪比满汉全席,都吃得入法舒畅。想吃羊肉蘑菇蘸莜面,请你到内蒙古大草原!

我可爱的故乡,虽说荒凉贫瘠,但它有得天独厚的莜麦种植和生长的土壤气候条件。莜麦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将逐步走遍全国,迈向世界。

悠悠莜麦情,缕缕思乡情,吃不够的莜面香,理不断的莜面情。睡梦中回故乡,望见那一望无际的莜麦铃铛响……

俊媳妇任秀娥站在圪针梁上,放开高亢嘹亮的歌喉,气势恢宏地演唱漫瀚调:“一半莜面一半水,圪代代的滚水圪搅起。双手手搋得放了‘屁’,趁热做好放到笼屉里。窝窝推得薄又齐,鱼鱼搓得长又细。揭笼莜面香十里,趁热与汤调拌起。山药开花挣破皮,吃到嘴里香死个你。鱼鱼搓得细针针儿,窝窝推得薄凌凌儿。山药煮得沙腾腾儿,茄子烧得绵敦敦儿。黄瓜水萝卜调得脆铮铮儿,芫荽韭菜切得碎纷纷儿,葱花、扎蒙、芝麻炝得黄冲冲儿,盐汤兑得酸茵茵儿,辣角子拌得红彤彤儿,吃在嘴里香喷喷儿。白圪灵灵的莜面捏成小窝窝,沙圪蛋蛋的山药煮下一大锅。干腌芥菜切满一大盘, 再给你拿上个大花碗。葱花花汤辣椒椒蒜,吃得那客人满头都流汗,保管你香甜可口再吃一大碗……”

【漫翰调】是流传于内蒙古西部独特的歌种之一,它是当地蒙汉两族人民长期共处,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产物,是蒙汉民族音乐文化的结晶。除了具有句法整齐、节奏明快、热情豪放、委婉动听的音乐外,它的语言更是以幽默、诙谐、热情泼辣、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著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两族人民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一道彩虹,是民间的一条感情纽带,有着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漫翰调《二道圪梁》

(0)

相关推荐

  • 都说180元一斤蘑菇不好找,林哥却一窝窝的发现,贼运气真不错

    都说180元一斤蘑菇不好找,林哥却一窝窝的发现,贼运气真不错

  • 万全美食日记(五)|莜面

    跨越山海 风味不改 无穷的远方 无穷的人们 都与美食相关 万全古城本不产莜麦,但万全人头脑活泛.心灵手巧.临近坝上(莜麦产区)交通便利,大做莜麦加工的系列文章,使莜麦加工成为自己的传统行业,莜面成为优 ...

  • 在北京吃“莜面窝窝”

    在北京吃"莜面窝窝"                     刘昆山 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人对美食的认识也是逐步提升的.当年,我曾经在吃上出过一次丑,事后方有所悟. 那是上个世纪 ...

  • 莜面情

    〓 第 1478 期 〓 文|土地 编辑|王成海 说莜面先谈莜麦 莜麦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者多生长于旷野.荒地.废墟.其品种,以穗粒的皮是否易于脱落可分两大类:穗皮不易脱落者称皮燕麦,世界许多 ...

  • 闫明喜丨商都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 (下篇)

    "家家户户离不了,山药莜面大皮袄" 二件宝,莜面 莜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叶子细长,莜麦秸 莜麦壳可作牧草.耐旱生长周期短,特别适合寒冷的乌兰察布地区种植. 在 ' ...

  • 山乡老俵情

    山乡老俵情 鲍金棣 二0一八年十一月四日是我们广丰知青下放德兴五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原知青班的8名战友在班长程学军的带领下,满怀激情的回到五十年前下放插队的地方原德兴县界田公社光明大队程村生产队 ...

  • 【《中国世纪文学》签约作家诗人*67号:孙生荃】情投山乡微诗十二首 ∥2018震撼钜献.

    时代精粹盛世经典 中国世纪文学 签约诗人作品欣赏 情投山乡微诗十二首 作  者:孙生荃.主审:玫瑰.主编:玫瑰 音频总监:王志勤.总监:张洪福.云之翼 作者风采 孙生荃.六零后.吉林長春人.从军七年, ...

  • 玉溪峨山乡下过端午节,吃粽子戴五色线,浓浓的“粽”意情

    玉溪峨山乡下过端午节,吃粽子,包包子,戴五色线,往年还种石榴树,寓意为端午节安康,生活红红火火,真是浓浓的"粽"意情.

  • 点绛唇忆初情​七绝山乡咏春

    点绛唇  忆初情     半启轩窗,蝶随香雾双飞舞.  乍凉晚暮,疏影珠帘布.   错送初情,心落书笺素.   思难度,尽留愁绪,放眼来年路.   2021.7.16那人于重庆 七绝 山乡咏春   柳 ...

  • 福建三明推行“跨村联建”——山乡迎来好光景

    中国组织人事报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9日作者:本报通讯员 明组轩 编者按 福建三明市是典型的山区市,存在乡村规模小.空心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乡村振兴的"拦路虎" ...

  • 【军旅情深】罗兴才||相聚府南河

    相聚府南河 罗兴才 五月一日,战友治国来电话说,曾经团特务连的战友德全夫妇从重庆来了,约几位近乡的战友相聚.定位地址:武丁桥兴熙北酒店. "武丁桥上芙蓉意,府南烟雨战友情".春末春 ...

  • 【读文思语】常恩满||时短情长

    时短情长 常恩满 草长莺飞时,荆楚大地最是动人. 樱花绽放时,江城武汉最是迷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江城最具魅力的季节,朗夫和梨花雨来了. 我们相伴而行,喜滋滋地走进东湖樱园,徜徉在 ...

  • 七绝•父女情

    ​七绝·父女情 文/真弘民 2021-05-05    五一劳动节期间看微信朋友圈时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照片. 汗水全身浸湿襟, 甜甜冰棍最亲心. 农家父女情深厚, 烈日难穿树下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