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 法藏P.3353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四

敦煌写经

法藏 P.3353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四

尺寸:26×258厘米

背面:

a.施舍书数件

b.春日相饯诗一首

c.佛经疏释

简称《太上业报因缘经》或《业报因缘经》,史崇《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中多次提及《太上业报因缘经》,此书系出隋唐前,南朝道经。经之大旨,主要宣扬因果报应,称“人之受生,未有不从先业来者,故禀神挺质,各有因缘,罪福吉凶,悉从其业。”经文共分二十七品,从业报因缘至生化会真,系统完整。首为《开度品》,由大慈大悲普济真人以业报因缘问于太上道君,道君遂一一为之解说。次为《善对》、《恶报》、《受罪》三品说明三世因果报应诸现象,指出“罪福如影响,吉凶若车轮,为善得善报,为恶受恶缘,皆自蒙其福,莫不由本身。”《忏悔》、《奉戒》、《持斋》、《诵念》、《行道》、《弘誓》、《发愿》、《赞叹》诸品,指示悔罪、信道以至誓愿济人等过程。《奉戒》品列不得杀人、偷盗、邪淫等十戒,《弘誓》品中列有六誓,《发愿》品中列十二上愿,简要明切,以为信戒。《布施》、《慈济》、《救苦》、《功德》、《感应》、《福报》诸品陈述济人积福之道。《布施》品谓施法、施身、施财。《慈济》品日:“常行慈悲,念度一切,施财施法,广救众生。”《功德》品列举造像、写经、置观、度人、建斋、诵经、持戒、供养、布施等九项,教人分别施行,各获福田。《生神》、《弘教》、《证实》、《摄因》、《生化》、《广统》《会真》、《叙教》诸品,泛论元始天尊“以道氛开张天地,剖判阴阳,运化因缘,生成万物”以来,众生“各有因缘,随其业报,任命沉浮,或愚或智,或暗或明”,唯“定志静观”,明了万法皆空,“离诸缠缚,登解脱门”,方能“出入逍遥,无为自在,

不生不灭,永断苦因。”《摄因品》中则指出“因机取悟”之二二十四法门,用以“摄化”造因不同之种种罪恶,“众生未悟,故说摄耳,众生若悟,亦无摄因”。最末为《叙教》、《流通》二品,乃全书之终结,不仅在于弘宣此经,且欲广传三乘经法,使三界十方俱受利益。《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收载此经。收入《道藏》第174—175册。

道性以清虚自然为体,这在道教经典《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表现得十分突出。在这部道经中,称道性为“自然道意”移;而且“自然”也用来形容各种事物的状态,如诸天状况“皆悉自然”(卷一《开度品》),生净土“体入自然”(卷五《发愿品》),“九祖生天,见(现)世安乐,年命长远,衣食自然”(卷九《弘救品》),在这里“自然”是指一种不加强制力量而顺任自然的状态,也就是回到老子哲学中“自然”的本义,具有自己如此、本来如此、势当如此的特点,表示一种自然无为的境界。

道性是指心性清虚自然的一面,不曾被沾染,也不受天命形质的约束。所以,道经中又说“人始受身,皆从虚无自然中来”(卷八《生神品》)”,“吾不饮不食,抱道自然,变化无方,长生不死”(卷四《持斋品》)苫。人类和含识的虫兽等动物都有自然的道性,将自然道意与人格的表现以及道君的教导联系起来,生起热心的信仰,最终接近冥合道,到达绝待自然的状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