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啥都管了!“一线决策力”才是企业未来
在去年的一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一起由机长的集权决策问题引发的空难;
最近,我们发现关注“机组管理问题”的学者有很多,也许是因为航空事故把管理问题的破坏力极限放大了吧。
事故同型号班机
比如,《赋能》一书中就引用了相关案例;
『1978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173号航班,准备在波特兰国际机场降落,但是,机长因为对起落架指示灯问题担忧过度,操纵飞机不断在空中盘桓;期间,机组人员不断就“燃料不足”提出警告,可机长无动于衷;终于,飞机在空中盘旋了70分钟后坠落,此时距离机场仅11公里。』
事后盘查发现,飞机本身并不存在致命问题,错误是机长集权决策导致的。
该书作者指出,集权问题如此紧迫、突出,尽管飞机的安全性每年都在提升,在联合航空173号航班坠毁时,飞行伤亡率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持续上升;
而造成这些灾难的原因基本都是类似“人为错误”,人们不得不对集权决策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反思。
不过,也许有人认为,机组管理过于特殊,多数管理场景应该不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吧?
今天,有必要谈一谈,多数管理场景下集权决策的风险问题。
我们需要指出,某些管理场合同样“人命关天”;
比如,一个高层施工队、一个钢铁锻造车间、一个离岸钻井平台、一台手术、一个核电厂……
而我们常见的管理场合,如一个区域销售团队,一家餐厅门店,一个项目组,也许不会发生重大事故,但是集体决策的过失体现在营业额上;
有人也许会质疑,管理的核心工作不就是各种各样的决策吗?的确,过去,我们衡量一名管理者能力的好坏,主要是针对他的决策能力。
但是今天,随着信息、物流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转变;市场发生混沌和不确定性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消费者需求差异性越来越分明;需要团队当机立断的状况也越来越多——
管理者集权决策早已力不从心。
那么,集权决策主要存在哪些风险呢?据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集权决策三大风险
1.决策疲劳
有些心理学家注意到弗洛伊德“自我能量”模型,他们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表明:人们存在一定的“心智能量”或者“意志力”储备,每一次决策或者抵抗诱惑都是对“心智能量”的消耗;
这意味着人们做出决策越多,决策质量越糟糕,也就是“决策疲劳”现象;
这里有个很好的类比;研究人员发现,购物特别让穷人疲倦,在印度农村,一块肥皂可能引发一场令人枯竭的抉择,因为穷人必须不断权衡取舍;当决策疲劳最终消耗了他们的精力和意志,他们也就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贫困之中;
同样道理,如果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领导层热衷于集权决策,就像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经那样,“连看手下人贴招生广告都会觉得没有自己贴得牢固、贴得显眼”;
请问这样的领导人还有多少时间精力用来思考企业的未来?
2.决策迟缓
机组人员面对刻不容缓的危机,却因为集权决策,导致有效信息的“向上传输”受阻,最终错失了生存机遇;其实,因为层层汇报,而错失市场机会的跨区域企业、跨国企业也不在少数;
最典型的如鲍尔默“执政”时期的微软,在那十年里,微软几乎所有的开发项目都晚于市场一步;
搜索功能、移动操作系统败给了谷歌,移动终端败给了苹果,云技术晚于亚马逊的AWS,甚至它的MSN在中国的即时通讯战场上也败给了QQ。
3.决策分心
采用集权决策的管理者难以专注;因为管理场合除了需要对一些既有的一些指标,还有许多突如其来的变故;
管理者虽然有许多ERP之类的工具参考,但是他们对这些不确定性的事件,往往了解得还没有一线人员彻底;
当琐碎的决策堆积如山,很难想象管理者能够理解,什么是当务之急,更不用说把所有的决策及其结果统统放在心上。
因此,对于一家21世纪的企业来说,管理人员个人的决策能力已经很难依靠;
团队整体决策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一线决策力,才是企业适应市场生态变化的基石。
为什么要打造一线决策力?
推想一下,如果顾客在你店里享用一碗汤,喝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一只肉眼可见的蟑螂,随之大叫一声;服务员赶来问出什么状况了,顾客说汤里有蟑螂。
服务员心里想,早知道不过来招呼她了,这下该如何是好;她只能说:您稍等一下,我去找店长。
结果店长恰好不在,打电话也没人接;问厨房,厨房说前厅我们不管;问同事同事说不知道、也不关心怎么解决。
折腾了半小时,这名服务员硬着头去跟顾客说:“请您把单买一下吧!”因为跑单是要赔的,顾客接下来什么反应?无所谓,催单要紧,会不会找消协投诉也无所谓。
这是多么司空见惯的情况啊!所以,管理者有时是会分心的;如果一线没有丝毫决策能力,一家餐厅它能支撑多久,也许早在疫情期间关门了吧。
我们再推想,如果上面这位顾客再去西贝或者海底捞会发生什么状况?
西贝服务员会在她用餐即将结束时,过来问:请问您对今天的用餐满意吗?
她说,挺不错的,就是那道羊杂汤有点咸;
接着,人家西贝基本就会笑着这么回答:
感谢您的宝贵意见,那这道汤我给您免单;如果您对其他菜品还满意的话,希望在手机上点个好评。
我们再推想一下,下次这位顾客会去西贝还是去你店里?这就是一线决策和集权决策的差别。
一线决策虽然分散了权力,但可能比集权决策专注得多;集权决策的结果是,一线人员只关心短期目标;但是,打造团队适应能力,应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让员工了解企业的长远目标,才会产生一线决策力。
我们再说一个展现“一线决策力”例子。
1996年,一位四川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堵,海尔客服人员上门发现,洗衣机排水管都是泥沙,怎么回事?
原来,农民拿洗衣机洗地瓜,但是客服人员也不推辞责任,还是帮农民疏通了水管。
农民感激之余,说如果能有洗地瓜的洗衣机就好了,因为这能帮很多农民省不少事;
农民一句话海尔一线人员记在了心上;结果海尔“地瓜洗衣机”就这样诞生了。这个故事在社会各界收获了无数感动,它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而海尔人身上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如何打造一线决策力
今时今日,很多行业显然不只是在卖单一的某一件产品,也是在卖服务,也是在卖品牌文化等等,总之以客户为中心,创造客户价值;
企业雇佣员工的,也不再只是亨利·福特时代的“一双手”,还有他们的头脑,以及一个能够给客户带来信任和满意的社会人;因此为什么不给一线授权赋能,让一线参与决策呢?
不过,企业想要拥有一线决策力,不是光分权就能达成,而是要基于一套自下而上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的自运行机制;
获得决策权力的人需要在人性、利益层面得到正向的引导,正如华为铁三角、海尔的人单合一机制;如果没有机制保障,简单的分权是危险举动;
与此同时,一线人员的能力、视野也需要相应地提高,才能提升决策质量;因为一线团队不仅需要自我决策,还需要自我协同;
就像通用汽车在二战期间给工人展示“一架完整飞机”时所要传达的那样:你不是在拧一颗螺丝,而是在造一架飞机;或者像某个流行故事所说:你不是在码一块砖头,而是在建一座伟大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