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主义在乡土油画中的体现及对人生的反思和语境下的梦想|艺术|古典主义|绘画|陈树中
从油画的发展史上来看,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意识、绘画技术以及历史阅历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有了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以及之后的各种表现语言的发展脉络,而到了现今油画的表现语言兼容并包重叠发展,在作品中用表现主义手法表现现实,或用表现主义手法表现浪漫主义思想,油画表现语言多种多样。
乡土油画在乡土写实主义风格表现语言为坐标下,不断的发展裂变为古典主义写实风格、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在浪漫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浪漫主义风格表现语言。又在表现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裂变为现实主义表现风格、自然主义表现风格和印象主义表现风格等表现语言,乡土油画在中国以及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也不例外,东北地区乡土油画家通过对东北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的提炼和摄取,在从油画表现语言的不同理解出发,表达画家个体对这一地区地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意境。
第一节 写实主义在东北乡土油画中的体现
写实主义有两个含义:①指艺术的创作方法。②指艺术的写实手法。在艺术史上主要出现了崇尚古典主义精神的古典主义写实风格和崇尚现实主义精神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
一、古典主义写实风格
古典主义写实风格油画特征。①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看法。②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③在造型上注重素描的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④注重唯美与写实的结合,有着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风格,以古代美为典范,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这一绘画表现语言,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于东北地域乡土油画发展之中,体现在早期东北乡土油画之中,主要代表画家:韦尔申。
讨论“古典范式”的艺术时,人们总是关心到艺术家是如何将一次多于一次的生命气息输入作品人物的躯壳里,在他们的巧手下,画中人开始活动、呼吸,就像真人一般地站在我们面前,然而又像来自另一个不同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人类,他们确实来自另一个世界,却并非由于他们以人类更强壮、更美而是由于在那一瞬间,艺术已经达到这样一个时代,“典型性”和“个性”获得的新的、微妙的平衡。古典主义对韦尔申来说只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向往,恰恰相反的是他的艺术对人物的描绘总表现为一种凝固、静穆的状态。“生命”似乎已从人体的躯壳中游离,时空的概念带有模糊性,然而画家正是依靠敏锐的直觉和活跃的情思,通过艺术来体验生命活动的过程。
“如果说韦尔申的早期作品《我的冬天》是用清新的笔调向人们描述生活的一隅,《土地、蓝色的和谐,黄色的和谐》是通过一个房屋的题材表达了美好的理想愿望,那么《吉祥蒙古》则是以持久凝重体现出神圣而崇高的精神力量”[10]。作为“文G”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韦尔申有幸进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70年代末的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有宋惠民、赵大钧等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师活跃在创作和教学工作第一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坚持走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扎根于东北广博的大地,表现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乡民百姓,以朴素而热情的艺术手法创作出大量作品。这种对艺术事业执着的追求精神影响了韦尔申。
韦尔申在学习中从前辈大师们的身上看到了艺术道路的漫长以及自己在油画语言的表现上的稚嫩,在鲁迅美术学院本科学业结束后他又考取了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在此阶段,他在对古典素描和油画学习和研究的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相关的文论和画家传略,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去认识大师和他们的艺术。他研究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七世纪尼德兰画派古典油画艺术,透过大师们的作品的表现技法,他看到了深刻的精神内涵,人文主义思想对人们的价值的确认,它犹如一只“上帝”之手撩开了长期笼罩在艺术“本体”意识上的帷幔,与其说是大师们的技法感动他,不如说他从大师作品中看到了感情与精神的独立性之可贵。
在古典主义精神的影响下,韦尔申创作了《吉祥蒙古》(如图4.1)画中脱离了风俗题材的限制,作品中三个人物形象的动作安稳,神色凝重,创造出一种有庄严、沉稳、质朴、凝固,并带有崇高感和宗教气氛的视觉特点,作品保留了古典写实主义绘画特点的基本图式,但又不局限于经典的古典写实主义创作方法与形式,韦尔申将地域文化中蒙式装束的外客观形象进行了棱角分明、简明概括的艺术的加工与处理,使物像形体形成平面化和直线化的构成特点,透露出艺术家对神圣与庄重等精神气质的向往。
将这些精神气质融入到艺术作品当中提升了的蒙古形象的精神内涵。韦尔申曾说过:“我不想用那种直接性的方式对生活进行表达,那种直接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样式风俗画类的东西让我比较反感,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应该找到一种能表达永恒、庄严、肃穆的图式画的样式,我觉得蒙古人不像西藏人那么俊美、娇憨,在蒙古人身上能感受到有一种朴实、厚重的感觉,这与我当时的审美心理吻合,所以我画了很多蒙古文化样式的作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说:“《吉祥蒙古》中兼有精神含量或者是语言,或者是表现形式的特色,精神含量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对现实中人的描摹,而且也不仅仅是为了歌颂某种东西,某种很实在的东西去做表达。而是通过对人民的塑造,特别是对人物的一种超越日常生活形态的那种图像的塑造,使得画面具有精神力量”。在《吉祥蒙古》中,韦尔申没有去画蒙古的那达慕盛会上的欢天喜地的牧民和孩子,也不是表现那些发生在某个现实环境中的故事,画面中蒙古族妇女的形态只是他用来抒发和寄托情感精神的载体,那种冷峻的表情、虚拟的空间和一种持恒的状态才是他的向往。
作品中表达出的冷漠情绪在当时社会是普遍意义的存在。80年代以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时是个受关注的问题,进入后工业社会后情感的张扬、口号的宣言难以唤起人们的激情,画家逐渐意识到语言越少越有力量,冷漠要比直观的表达更包含有着感情因素,在他看来人物情绪的减少和平静的状态更能表现出感情的多少平衡量。艺术作品的表情有着不具体性。这种凝固、静穆的情怀是韦尔申对神圣而崇高精神的追崇所致。
二、现实主义写实风格
现实主义写实风格起源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19世纪法国的一种社会思潮。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绘画中对古代英雄人物和神话传说故事的描绘,以及浪漫主义绘画中那种对中世纪传奇故事和异国风情梦幻般的幻想。指其艺术形式如实地去描绘现实世界,即指艺术创作的写实手法,又称为“写实主义”。画家把关注点放在对现实生活、现实世界的观察,其艺术表现语言重视现实的自然美与真实美,反映现实中人的生活、生存状态和对社会生活的评价。
在东北地区乡土油画家中,郑艺是一位一直坚持走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的画家。在郑艺的乡土油画作品中,质朴、纯厚的农民形象一直都是他表现的对象。作品用写实的手法,诗画般的主题表现着在东北地区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独特的乡土、独特的民生,体现着东北地区地域文化对艺术家表现语言的影响。表现着改革开放后新农村的气象和新农民的生活状态,表现着农民在生活条件提升后喜悦的心情和丰衣足食的满足,体现了画家对现代农村、农民的现实状态的客观深入的观察和探究。
抓住了目前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和现象。代表作品有《北方》、《驰骋的心》、《走向永恒》、《凡心已炽》(如图4.2)等。作品中“那些被他置于北方旷野中的农民及田野、村落、牛羊等生活已经转变为一种隐喻的符号构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化空间”[11]。阐释了郑艺心中关于“北方”的深刻内涵。郑艺的创作是坚实的,正如他钟情的乡土。
他在沿着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又时刻带有一种艺术家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没有矫情和伪饰以及情感的冲动,那的确是一种发乎心灵深处的爱与深情。在他对社会与生活的细微观察中,酝酿发出不同寻常的人生感悟,进而呈现在作品中。这是我们穿过作品的视觉表象走进画家心灵之际的收获。郑艺的作品所用的是始终高度现实主义写实风格,他自己理解到现实主义应该是:艺术家的创作要努力的接近现实生活、现实事物,抒发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并在深刻理解事物特有本质的基础上去呈现生活的真实美。
郑艺在乡土油画的创作中对这种现实主义风格进行了很好的运用,使作品中表达出的意境更为贴近当下中国社会中农村和农民在思想意识觉醒之后真实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以及农民对人生的反思和象征语境下的梦想。在郑艺的作品中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悲悯和同情之心,农民的平凡成为他心中不平凡的题材,表现出被当代人所被忽视的独特审美。用执著的态度使平凡的农民形象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
郑艺一直用真诚的心来描绘现实中东北大地繁衍生息的农民,追求作品的永恒性,他关注现实,仿佛又与其他乡土油画家不同,是因为对现实的关注敏感于对现实社会的关心,而自发的做出对现实题材及乡土的选择。这是他与广阔的黑土大地和勤劳质朴的东北地区农民情感进行真挚的交流。郑艺曾说:“我走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之路,完全是因为喜欢这么画并非因为功力和时尚,这么画我感到无比充实,我愿意继续沿着现实主义之路鉴定的走下去”[12]。
第二节 浪漫主义在东北乡土油画中的体现
浪漫主义美术思潮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感到生活和现实苦闷,他们反对权威和传统和古典主义的规范模式。浪漫主义画家提倡注重主观思想和内心的理想,多以民族历史和自然风光为绘画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和内心向往的追求,以瑰丽多彩的想象和夸张的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
在东北地区乡土油画家中,陈树中的油画表现语言一直追求着浪漫主义表现语言。陈树中是一位农民出身的艺术家,自小就生活在东北的农村,乡土中的“泥土”味自小就侵入了他的全身,滋养着他对乡土生活的热爱之情,也在童年时期形成了他对那山、那水、那树中的美好回忆。陈树中在结束鲁迅美术学院的学习生活后,到四川美术学院任教,“远离了农村和他的家乡,过多的时间生活在繁华而现代的城市,城市的喧哗始终没有褪去他乡土的固有情节,反而使他寻找乡土的心灵归宿愈加强烈”[13]。所以他把对东北乡土生活的回忆和梦想注入他的油画作品中,挖掘着东北地区农民生活特点,表现着回忆中乡村生活的情节和他热爱的家乡的父老乡亲,寻找着自我的艺术理想家园。
陈树中的主要乡土油画作品《野草滩物语》系列,用着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表现着家乡不同情景下浓浓的乡情,在作品中,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乡村情节,如春种夏锄、秋收冬储、迎亲婚礼、家长理短、儿童嬉戏、村头农闲、集市收卖等等,富有生机形象画面或激情满怀或平平淡淡的乡村生活场景,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着乡村的自然风貌和劳动者的生活状态。陈述中在此系列作品中饱含着浪漫主义风格特点,可能是远离乡土的原因,陈树中对乡土的表达,是一种他脑海中的幻象,他曾说:“北方农村和农民有我描绘不尽的东西,我更多的考虑是怎样去画,常常根据我在东北四十年生活的所看、所思、所想静静地闭上眼睛,那一个个画面就向演电影一样浮现在脑海之中[14]”。
雨果在其名剧《海尔那妮》序言中宣称:“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幻想就是具有个性的感情的希望,在视觉艺术上为表达感情,他们强调形式美和夸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奔放达到“美”。陈述中的作品则正是在表现着东北农民的生活状态,感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抒情的气息中构成了对野草滩旁乡村生活的体验,那种朴素自然充满激情的生活勾起了观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无尽遐想。在这里陈树中将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进行了结合,将东北大地上的风霜雨雪、春夏秋冬,粗犷的生机,农民的生活劳作,用诗画般的语言,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作者: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