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华:罗锦堂与名人系列之一:罗锦堂与晚清陇西进士祁荫杰的交往
罗锦堂与晚清陇西进士祁荫杰的交往
罗锦堂先生于1926年出生于甘肃省陇西县昌谷乡孙家庄村。他的祖父是前清秀才,留下大量古籍。父亲是乡绅,经常教育儿子说,咱家历代书香门第,虽不富贵,但书礼传家,忠义为本,你这一生不可追逐高官厚禄,但求读书明礼,正正派派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父母者足矣。
罗锦堂在此家教和文化熏陶下,酷爱读书,尤其对文学作品情有独钟。读私塾时,老师每天都布置文章令学生背诵,别人常为此挨手板,他背起书来却有板有眼,有韵有味,犹如唱歌。如今每忆起背书,依然津津乐道。他说:古时重背书确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它培养人的记忆力。青少年时记住的诗词佳句,一辈子忘不了,写文章时、讲课时便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增加语言文采,还培养人的节奏感及音乐感,抑扬顿挫,有如宿构。
1943年,当他刚从陇西师范附属小学毕业时,因为在全级(两班)一百多人中考了第四名,所以可免试进入陇西师范深造,这在当时是难得的机会,但他坚持要学英文,所以放弃了保送,而又报考到陇西中学就读。那时的校长,正是赵心柏先生,教务主任为马元鹏先生。赵校长主持教务时,每学期举办全校论文比赛、演讲比赛,每次他都参加。一到学期终了时,他总是领到三张奖状,一是论文比赛优胜奖状,一是演讲比赛优胜奖状,另一张则是勤学奖状。所谓勤学奖状,是一学期从开学到放假,从未旷过一堂课的人,才可能得到。由于这个原因,赵校长对他特别关心,经常要他在星期日的上午,到他家去谈话,听他教诲。每一次去,赵校长就主动借给他在市面上买不到的书,要他拿回家仔细阅读。自从读了赵校长借给他的书后,自觉胸襟气度比从前要开阔得多,而且眼光也远大得多。
记得在某一年快放暑假的时候,赵校长问他在暑假中要做什么?他说要到昌谷乡孙家庄,帮家里做工。赵校长又问做什么工?他说如放羊哪!放牛哪!他听了,大不以为然,他说做工随时都可以做,但把读书的时间错过了,就永远补不回来。说着随手从他的书架上,取下了仇兆鳌的《杜律详注》,要罗锦堂从头到尾,手抄一遍。仇氏之书,共上下两函,每函又包括四大本,字数相当多,真有些消化不了,然而老师说过了,又不敢不从,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照着老师吩咐去做。到暑假时,在城中住的人,都搬回乡下为农事去忙了,只有罗锦堂一个人留守在南街大巷的三合院(缺少南房)里,日夜忙抄杜诗,就在抄写的时候,同时也可慢慢品尝其中的诗味。等他把那两大函的《杜律详注》抄完了,果然诗思大进,于平常有点不同。
1945年,当罗锦堂从陇西中学初中部毕业后,与同学王栋、莫自鸣、樊绍祖、胥国栋、王谟、马国瑛等,由陇西徒步到兰州去升学,一共走了四五天,才到了省城,借住在莫自鸣父亲、也是他小学的老师莫敏斋先生处。住定下来了,接着就去报考兰大附中。
当时的兰大附中,是全省首屈一指的好学校,也是一般莘莘学子向往求学的地方。他侥幸被录取了。恰巧就在那时,日本人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兰州市一片爆竹声。于是,他就兴高采烈地回到陇西,准备就读兰大附中的学费。但那时家中经济十分拮据,除了日常生活外,实在无力再负担他在兰州上学的费用,父亲及大哥一筹莫展。那时,赵心柏校长,因学校闹风潮(反对县长丁玺侮辱教育界)而辞职了,那时继任者是马元鹏先生。马校长是有名的数学家,刚从外地回到中学,识多见广,对办理陇西中学,有一套他自己的理想,当时在高中部担任教学的是他自己,担任国文的是赵心柏老师,担任物理的是刘世骅老师(江苏武进人),担任化学的是刘思明老师,担任史地的是张星北老师(山东人),担任英文的是周道晖老师。周老师是留日的医学硕士,也是山东人。他除了教罗锦堂的英文外,罗还私下向他学日文。当时像陇西中学这样阵容坚强的学校,实在不多,与兰大附中相比,毫无逊色。以上所提到的那些老师,都是教中学的一流人才。既然上兰州求学的费用太贵,他就有意仍旧在陇西中学的高中部就读,可是入学考试早已考过了。马校长一听到罗锦堂有意放弃兰大附中而在陇西中学就读,在第二天,立即开出一张允许他免试入学的公告。这样,他又进入陇西中学。就在上面提到那几位老师的教导下,终于完成了三年的学业。同班同学,到现在他还能记得起姓名的人如牛世清、罗锦春、马顺德、李维弟、苏凤鸣、乔德峻、吴伯福、陈守信、马文炜、康秉清等,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也都是在赵心柏先生的教导下,各自努力,卓有成就。以后与他们一别,竟有三十二年之久,大家都音讯杳然。直到中美两国有了正式的邦交,他才申请回国探亲,见到了当时已是陇西中学校长的牛世清,还有李维弟、罗锦春等。当他见到了那些老同学,自然就想到了老校长。赵校长对陇西中学的一块石,一片瓦,甚至一草一木,都付出了无比的心血。现在陇西中学的师生们,还有那么宽敞的校舍,以及优良的学术水平,不得不归功于当时赵心柏校长打下的良好基础!
陇西县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一直是巩昌府的府治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教育发达。当时,有个大文人祁荫杰,字少昙,他于1904年,在清王朝最后一次举行的科举考试中,考中了进士。由于祁荫杰博学多才,受到慈禧太后嘉奖。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几次三番请他出来做官,均被其一一婉拒。省长、县长想要接见他,也辞谢不就。正读初二的罗锦堂,出于仰慕和好奇,很想见见这位老先生,但也知门难进,面难见。一次,他写了一首诗,受到老师和父亲的赞赏。于是,他灵机一动,便写信托人送给祁少昙。祁老先生见信里还附了一首《种树》的小诗:
手种庭前树,何时始放花。
香阴笼四里,绿叶拂千家。
把酒频邀友,谈诗共品茶。
还当长夏日,避暑夕阳斜。
读罢,终日愁云密布的老先生脸上现出了笑容,连说,是块好材料。当即回信曰:“伏读惠什,有诗才,有诗品,有诗味,循是以进,驰骋风骚,凌轹唐宗,亦易事也。”此事在陇西县,特别是陇西中学广为流传:县太爷请不动的祁老先生居然对黄毛小子罗锦堂倍加赞赏,看来这孩子将来有出息。而更深远的意义是给了少年罗锦堂深刻的启示:一个人要想成为有学问的人,就要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接受名师的指点,方能“驰骋风骚,凌轹唐宗”。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常常因某一句话、某一件事而触发“顿悟点”,使人释然大开,给命运带来转折。“请教上孔府,弄斧到班门。”罗锦堂在此动力驱使下读书更为勤奋,从中学到大学始终品学兼优,享受奖学金待遇。
.祁荫杰先生
祁荫杰先生为罗锦堂先生题词
罗锦堂先生以作者之名所作的藏头诗
作者王长华
编辑:程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启 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
往期精彩:
李永胜:诗二首//王吉荣:又到一年放榜日//陆之行:寒风吹动的事物(外一首)//张世平:秋风红石寨//陈欲胜:鲜家湾//鲜梅:奶奶,你食言了//贾鸿伟:重阳,重阳//白玉:不知(外一首)//魏妍:诗词五首//鲜梅:梦的旅程//李占良:开满油菜花的天堂//陈欲胜:虎家屲二首//汪海峰:七律·咏陇西八首(今韵)//刘双隆:路过阳光普照的人间//王进禄:秋二首//周斌:故乡的秋//许仲文:节日感怀//陈欲胜:冬思//阿晨:诗歌与书法//张世平:夜晚不宜饮酒//李永胜:秋思//陇西,仲秋一场雪//汪海峰:吃凤爪的讲究//汪海峰:徜徉渭水上游//贾桂琴:谁能帮我叫列火车吗//王长华:陇西诗人祁荫杰的一段情感往事//陈欲胜:付家川//王贵文:风的味道//王兰芳:郎木寺游记//白玉:致伊人//田丰:相思若梦月如钩//陈欲胜:薇//王长华:陇西诗人祁荫杰的凄美爱情//王宝国:印宗秦汉,刀问明清//莫泰国:游击巷//赵军:下屲,下屲//王宝国书法小品欣赏//王长华:历史是现实的参照系//张世平:野蜂蜜//贾鸿伟:无雪的冬天//王贵文:柯寨,一个与战争无关的地方//陈欲胜:柯寨,柯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