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自家穷富,都不要让孩子产生匮乏感

专栏:亲子与教育

文/高英      图/高英

除了越穷越光荣的特殊历史时期,贫富差距一直是个社会问题。

现在,贫富差距越发明显。大富豪买一件奢侈品的花费,有可能足够做赤贫之家一辈子的饭钱。这一点并不属于想象中的夸张。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对贫富差距的存在已经能够一目了然。

穷有穷的根源,富有富的缘由。

只不过,一些靠运气形成的暴富,常会让每天在努力劳作的人望尘莫及,同时难以心服口服。

那些靠自己辛苦打拼富起来的人,的确值得敬重。

社会的公正应该体现在让勤奋努力的人得到相应的报酬,而非一味推崇金钱本身的价值。这还有待于完善社会机制。

无论如何,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家长,怎么让孩子认识这样的事实,是个稍嫌沉重但又绕不开的话题。

有人会说,家里穷自然有匮乏感,怎么富还会让孩子产生匮乏感?

那就先说一下富裕家庭孩子的匮乏感。

因机缘巧合,笔者曾经接触到本地的一位富二代。这位年轻的富二代当时还是个高中生,他的父亲是本地的房地产大亨之一,与我年龄接近。

这位父亲因着一面之缘,就断定我是一位因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而与众不同的老师,非常恭敬地把我接到他的家里,让我和他的儿子谈谈心。

一进大门,他家别墅式的房子已经透露出家庭的富裕。

这位老板待人和气谦虚,其夫人却充满优越感,一眼瞥见我衣着过于普通,就没再看我第二眼,后来不和我打招呼就离家而去。

那一瞬间,我既没有艳羡她家的富裕,又没有丝毫自卑感,想起的却是我青春时期曾经喜欢的小说《简.爱》,那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简.爱说,我们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所以,我没有介意那夫人对我的轻慢,只是把注意力转向了那位富二代。

小伙子一副斯文的样子,很礼貌地为我冲茶倒水。他的父亲为了让儿子无拘无束地敞开说话,也借口去忙工作离开。

一开始,这位全无富二代优越感的小伙子还相对拘谨,很快他发现我是一个不够像成年人的人,就像他的同学一般可以率真地聊天,话就多了起来。

我了解到他的苦恼不仅仅在于学习成绩不够优异,而且在于内心有某种不如同学优秀的自卑感。

我颇为惊讶。要知道,有多少家境一般的同学在羡慕他,就算他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家境如此富裕的他作为独生子,在本地完全可以继续过着物质优越且被人尊重的生活。至于婚姻,不知会有多少当地的人家,梦想把女儿嫁给他,尽可以挑选。

他那优越感很强的妈妈,更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孩子也会有自卑感。这样的感觉,其实与贫富没有直接的关联。

我把他当成一个朋友,而非富二代,真诚地聊了许多,最终,带给了他些许积极的心理影响,总算没有白去。当他露出了纯真的笑脸,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后来,尽管他的父亲希望我和他的儿子多加接触,但我觉得没必要打破自己的简单生活去迎合那位夫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就没再去过他家。

半年多后,一天在路上忽然听到一个小伙子亲切地按照本地风俗叫我姨。

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曾接触过的那个富二代。我们相视一笑,打过招呼各自走去。既然他记住了我,我当初的话就肯定产生了某种积极的作用力。

他的父亲显然是个了不起的人,自己奋斗来一份家业不说,看人不以贫富论英雄之外,还能长远考虑儿子的未来。

这位房地产老板知道,假如孩子脱离了自己的庇护区域,一切就要靠他自己。一旦孩子去了外地,自家的资产和声望就不值一提。 因此,作为父亲,他希望儿子好好学习,能考上大学然后有自己的出息。

这次接触富二代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富裕家庭的孩子也会产生匮乏感。

这匮乏感,或许是感情上的,例如父母忙于打拼和应酬,常会把孩子忽略,罕有悉心陪伴,孩子总是孤独在家难免寂寞。

这匮乏感,或许是其他的比较,例如在学校大家比的是成绩,假如自己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会自卑觉得不如他人富有实力。

现在许多富人都重视孩子的教育,利用自己的富有给孩子买到优质教育资源,成绩这一块可能越来越不成问题。只是从小到大父母陪伴孩子的欠缺,会让孩子产生某种匮乏感。

至于穷人家庭,孩子首先面对的是物质贫乏感,尤其是在跟别人有种种比较之时。

诚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基础决定生活质量,但是也不意味着家境相对贫穷的孩子就一定会有自卑感。其实,孩子有没有自卑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态度。

那些总是对孩子说咱家穷的家长,就在给孩子播种自卑的种子,让孩子觉得穷就会处处受限制,觉得自家总是不如别人。

那些总是崇钱媚富的家长,就在给孩子播种自轻的种子,觉得自家总是低人一等,要对富人巴结逢迎讨点好处才行。

假如家长能知足常乐甚至安贫乐道,能够创造出自家条件所允许的各种乐趣,一直在积极生活,孩子未必会因为物质的局限而产生匮乏感,甚至变得自卑。

自卑的心理,比物质的缺乏,更能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更能束缚一个人的发展。

除了赤贫家庭,社会上多的是相对贫穷的家庭。

相对贫穷的人家,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在和其他富裕家庭的比较中,物质层面相对贫穷。

在饮食住行各个方面,相对贫穷的家庭与相对富裕的家庭差别很大,如果家长在物质方面非常焦虑,就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孩子会觉得自家太穷,总缺东西。

尽管家境穷富是客观事实,但是对孩子来说,是否充满匮乏感主要在于家长的潜移默化。相对贫穷家庭的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家长首先要端正好自己的认知,从小让孩子明白人与人的差距在所难免,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条件,不必与人攀比,坦然接受已有的家庭现状,自己好好成长,长大以后可以通过努力去过更好的生活。

家长在勤俭持家的基础上,可以适度为孩子买东西,许多时候,东西不一定贵,也同样能带给孩子诸多乐趣。

在特殊的日子,可以偶尔奢侈一下,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

孩子的快乐不会直接来自于金钱,家长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

例如,即使不能去到处旅游,也可以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或者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些好玩的手工,陪孩子做做游戏。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父母对自己的积极认可,这与物质没有必然的关联。家长只要给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孩子就会拥有世界上最牢固的幸福快乐。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偏狭的心胸和消极的态度,那才会对孩子的成长形成巨大杀伤力,造成孩子严重的匮乏感。

从小感觉匮乏的孩子,即使长大后物质生活富足,心理的贫困感却依然挥之不去。毕竟,物质层面的贫穷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奋斗有所改善,但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贫困却是多少金钱也无法弥补的。

因此,家庭教育的一个重点是无论自家家境穷富,家长都不要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匮乏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