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在家里:有怨言,莫积攒》和《一个人该怎样去坚持做好自己》
文/高英 图/高英
在家里:有怨言,莫积攒
文/高英
一
一家人过日子,有些东西可以攒,例如钱可以攒,好习惯可以攒;有些东西则不能攒,例如猜疑不能攒,怨言不能攒。
如果一个家庭里,充满猜忌与怨言,就不会有幸福可言;反之,一个没有猜忌和怨言的家庭,必定其乐融融。
不过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人之间,一辈子不产生一丁点怨言,的确很难。
有怨言怎么办?一定不要攒。
因为积攒怨言的后果非常严重,当超过了个人可以承受的限度,会导致集中爆发,严重的话,或疯狂,或崩溃,对人对己都有杀伤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有了怨言立即对人抱怨,那样整日絮絮叨叨,不是抱怨这就是抱怨那,负能量时时扩散,只会让人对你敬而远之而已。
二
有怨言,先要找到怨言的来源,以便对症下药。
例如,有一阵子我对老公总是不满,追根溯源,却是因为老公总会在打扫卫生时悄悄扔掉一些他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其中偶有个别我留着备用的东西,一旦用到了却找不着,就会不由不生气。
一开始,我发现老公这样做时,选择了隐忍。只是次数多了,这隐忍就变成了怨言,强行埋在心里,就发酵成了怨气。怨气是压不住的,时间一长就会表现在脸上不说,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像我,有段时间会看着老公很不顺眼。
后来,我决定不再为了和谐而和谐,还是主动对老公说出自己的意见来。我告诉他,因为他不常在家,对家里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不知道哪些东西还会用到,以后扔东西前最好跟我沟通一下再确定是否要扔掉为好。
说出来之后,既提醒了老公不要想当然地随手扔了自己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又不至于我老是压着对伴侣的不满在心里——那样强压着不满,日子久了就会演变成怨言和怨气。
因此,当自己心生怨言时,首先要弄清楚怨言的根源在哪里,才能积极地寻求化解或消除怨言的途径。
三
化解和消除怨言的途径不止一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使用。
最便捷的方法,是和当事人直接沟通,像我前面所举的例子中,与老公直接就事论事地沟通一下,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可是,有时候直接沟通的效果并不好,那怎么办呢?
那就先调节自己的心态,试试自己能否消化得开,不必心存郁闷,生出怨言来。例如,我老妈已是快76岁的人了,说话总按自己的想法来,并不考虑是否带给别人压力。这两年,她总说我过年前后一去看她,我父亲的亡灵就会扰乱她,让她生病。也就是说,老妈把自己冬天容易生病的原因归结于我去看望她。
我听了这样的话,心里是真堵得慌——不去看望老人,是不孝;去看望老人,担罪责。总之,无论我怎么做,在老妈那里都不对。但是,我改变不了老妈的思想,无法和她进行有效沟通,只能自己内部消化,多多体谅40后老妈的局限。
跟老公就此事倾诉了一下后,我决定此后每逢腊月和正月,也就是过年前后,我就不再按照常情常理去看望老妈,让她找不到生病的借口,对她身心或许有利。与老人,无法较劲。宁可别人误会我不孝顺,也不要让老人总犯嘀咕生毛病。
当直接与当事人沟通的办法不能使用时,一定要自行排解郁闷,或者找值得信赖的人交流一下。这样一来,就不会心存怨言,对自己造成伤害。
四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我女儿就是这样的孩子。
女儿对我的言行有不满时,也曾经直接说出来过,但常常被我视为顶撞家长。善于找规律的女儿常会避免直接表示反对我意见的方式,另辟蹊径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还在上小学的女儿最常用的宣泄郁闷的方式有以下几个:
掉泪。随着年龄增长,女儿很少哭出声来,却会默默垂泪。每当我发现她在掉泪,就会意识到自己随口一句责备的话已经让她受了委屈或者大有压力,连忙予以解释。女儿也是“哭得易,笑得快”,见问题得以解决,就不再纠缠此事。
脸色。不是很严重的情况,女儿不会哭,而是会在脸上表现出自己不开心或者自己生气了。看她脸色不对劲,我自然要主动询问一下原因。女儿见得到了妈妈的体贴和关心,本身就很高兴,何况接下来我还能格外耐心地听她说话呢?
沉默。当一个人超常沉默时,就意味着心里有事儿。女儿平时在家是话痨,一旦她沉默不语,就是遇到了烦心事。这时,我会对她嘘寒问暖,主动跟她攀谈,直到她说出自己的郁闷为止。这样,女儿就不会积攒不良情绪。
我觉得我女儿的情绪流露法值得大人借鉴。诚然,我们大人不能过于情绪化,遇事要理性淡定,但也不必在家整日强颜欢笑,总是要装没事人儿。适度把自己的真实情绪流露出来,既会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又会创造更和谐的沟通机会。
如此,怨言何在?都被及时化解掉了,就不会存在心里发酵下去。
五
无论如何,在家庭生活里,无论有什么怨言,都不要积攒。
尤其是夫妻之间,本来没有什么大的矛盾,日常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如果这些小事都转化为怨言,却会成为定时炸弹,在某一天把婚姻给炸毁。
许多夫妻离婚,不是彼此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敌不过生活的繁琐,心里积攒了太多怨言。如果当初把怨言及时化解或消除掉,就会是不一样的局面。
因此,当你有了怨言,首先要积极找到其产生的根源,其次是选择化解或消除怨言的方式——或直接沟通,或自行消化,或与人交流,或善用情绪,从而做到对症下药,今日怨言今日毕,绝不存留心里,以免生出更多负面利息。
不过,有一种怨言的宣泄方式不可取,那就是逢人便诉苦,对谁都抱屈。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不断强化自己的负面心理,从而放大了自己的压抑和委屈,这样对问题的解决不仅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还会招人厌烦。并且,早晚有一天,你在外面的抱怨,会传到自己家里,家人听了,只会误解更多,隔膜更深。
诉苦的对象,要有所选择,非真挚可靠的人不要诉也!不相干的人听了你的苦衷,背后只会添油加醋地乱传,权作茶余饭后的笑谈,对你的境遇毫无帮助不说,还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效果。
说一千道一万,切记:有怨言,不要攒!(写于2017/3/29)
备注:本文原题目《有怨言,莫积攒》,原创作者高英。
一个人该怎样去坚持做好自己
文/高英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不安于现状且能积极进取的朋友们!
一
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我,都喜欢在给自己打气时说:做自己!
我还在自己的小文中,一再强调:坚持做好自己就是胜利!
不过,无论是“做自己”还是“坚持做自己”的观点,都不是我的思想原创。
甚至在四十岁之前,我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做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去坚持自己。
应该感谢我侄女遐。在遐还没念研究生之前,她就以旁观者清的立场对我说:“姑,你目前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
这令身处一团乱麻中的我看到了一丝光亮:是啊,一个成年人连自己都没照顾好,连自己的小家庭都没建设好,凭什么去谈关心他人和负起其他责任呢?
后来,遐同学在跟我谈论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时说,假如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社会不就变得很好了么?
在校时,有教授问学生:你心中最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遐同学毫不犹豫地说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事情的社会就是最理想的。
这一观点,并未得到赞同。甚至有人说这么简单,算什么理想。
然而,我却高度赞同。这可不简单,仔细想想看,再深入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群,就会发现:让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何其困难!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的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一样,距离我们还很遥远。因此,这绝对算得上是一种社会理想。
遐的话没白说。至少,警醒了我:人生在世,第一要务就是做好自己,然后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建设好自己的家庭,从而负起与人生相关的种种责任。
二
首先,究竟如何才能坚持做自己呢?坚持做自己,必须要有健康的自我概念。关于自我概念,网上百度百科中的解释现在摘抄如下: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关于自我概念的解释,存在两种观点:第一,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第二,自我概念是知觉的客体。自我概念的作用包括自我引导作用、自我解释作用、自我期望作用和自我成败归因作用。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摘自百度百科)
显然,每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是日积月累而成。先是父母和原生家庭在潜移默化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然后是社会人际关系互动继续深化自我概念——无论是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是社会中的亲朋友邻,都会在与之互动中强化一个人的自我概念。
天长日久,每个人就会从外界评价与反馈中不断积累经验,得出对自己的整体观念,例如性格外向还是内向,思维稳定还是活跃。在长大后,人们又可以依据社会需求和所学到的知识,不断调整自我概念,以适应生存需要。
一旦拥有了健康的自我概念,一个人就可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对自己能够作客观评价,具有自知之明;第二,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指向及作用后果,具有自制能力;第三,能够辩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具有调适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三点,那说明自己还没有树立好健康的自我概念。
不过,“自我概念”听起来太抽象,不如具体点。说一个人要有健康的自我概念,就是要弄清“我是谁”的问题,也就是“我”是怎样一个人且如何区别于其他人的问题。
可以这样入手,考虑清楚诸如以下类型的问题:我的性格如何,内向还是外向或二者兼具?我的特长或爱好是什么(没有特长、爱好也是特色),我最有干劲的动力来自于哪里?我做什么或怎样做事时容易被人接受和容易获得认可?大家对我众口一词的评价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会有助于一个人树立清晰的自我概念。
例如,我以前的同事翟老师曾经谈到,当年硕士毕业后并不很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但根据求职时通知自己去复试的单位大都属于教育领域,于是明确了做老师的职业理想,最终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一名优秀教师。
由此可见,健康的自我概念可以帮助人做好自我定位,从而确定发展方向。
三
当一个人具有了清晰的自我概念之后,接下来才是能否坚持做自己的问题,而对于没有稳定的自我概念的人来说,连“自己”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也就谈不上要面对能否坚持做自己的问题。
坚持做自己,到底要坚持些什么,或者说怎样坚持呢?
这里先要避开一些误区: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固步自封、狭隘偏执等等,都不属于真正的坚持做自己。
然后再看坚持做自己的对立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朝三暮四、摇摆不定、缺乏原则等等,都是坚持做自己的对立面。
坚持做自己,要遵守一些原则:
坚持做自己,是在具有清晰的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做自己,而非盲目地一条道走到黑,不顾自身条件和生活实际,生活在幻想里。
坚持做自己,并非不去听取别人的忠告和建议,人生路上别人的成功难以复制,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必须向人借鉴学习。
坚持做自己,自己的摸索和外界的客观反馈同样重要,善于分析反馈信息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或者有助于转换方向。
坚持做自己,绝非闭门造车,更非与世隔绝,而是在保持与外界沟通的基础上,坚守自己的信念,一往无前地去克服困难,不会因挫败而放弃努力。
坚持做自己,依然要与人为善,不可害人害己,没必要把他人视为地狱,人生在世,最健康的关系莫过于与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样才富有乐趣和意义。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一个人坚持做自己,当然要坚持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东西,坚持利己但至少不害人的东西,坚持既能照顾到生存层面又能照顾到精神层面的东西,坚持骨子里一直在遵循内心的呼唤而不断生长且充满活力的东西。如此,足矣。(写于2017/3/20)
备注:本文原题目《坚持做自己很重要,可到底要坚持的是什么》,原创作者高英。
点击本文开头配图上方的蓝字,即可免费添加关注,当有新文章发布时将会显现红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