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引气闭息的描述,盲目憋气者戒之

练气功要调神、调气、调身。身者,练功之姿势也;神者,练功之主导也;气者,生精化神,变化之关键也。身要松空,神要虚灵,气要安定。神非气不生,故调神必先调气。气为命,故有云: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之为用,鼓荡运变,从阳化神,从阴成精,此内气也。外气者,天气也,由鼻吸入,为内气运行的推动力量,并真气,谷气而充身。外气之入要微,以似止为妙,外气止而内气充,故养生家多主胎息。

练气者从引气闭息入手,则收效更捷,可治百病、辟饥饿、延年命。

练法

引者,延年也。引气,使呼吸细匀深长,渐臻绵绵,若存若亡。闭息者,停止呼吸也。引之细甚则似无,无则似闭,是引为始,闭为果也。引闭法却病延年,由来已久。《素问·刺法论》云:“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抱朴子内篇·解滞》云:“初学行炁,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陶弘景言“闭气至二百五十息”。孙思邈引彭祖云:“闭气于胸膈中,……经三百息。”由闭气开始,渐习之,可达胎息,以至于体呼吸。

余仿上法为之,于早晨五时许,先令体松气沉,仰卧,两手握固、腿平伸。然后让上部之气自百会沿任督二脉经丹田(任脉穴),命门(督脉穴)会合于会阴,经阴矫降至涌泉,静而守之。然后将全身之气上自头部百会,下自足部涌泉,均引至命门。此时觉体内一毫无阻滞,全身虚无似失去了体重,呼吸微徐若无。以鼻引气,先吸然后闭之,心中阴数至八十许即觉憋气,此时不宜再闭,可徐徐以鼻呼气。

继而不断练习,月余后,—渐增至阴数四百,亦不甚紧张憋气。余患慢性鼻炎,常有一鼻孔通气不良,甚至时而全窒。闭气阴数至70—90时,豁然开通,舒畅异常。

功效

一、闭息可延年却病

气功调息法要求吸惟细细,吐惟绵绵,达到若亡若存的地步。所以它的基本方向是练闭息的。当然,闭不是停,也不是完全封闭与硬性强闭,而是逐渐练习成功的。上乘功夫可达到肚脐呼吸及不呼不吸(毛孔呼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此时,人体的能量代谢降低,延长了生命周期。可使病者复,弱者强,阴阳相抱,大大增强了体质及康复能力,故可使“老者更少,日还一日。”

二、闭息可使气定脏固

五脏坚固、气血和调是长寿的基础,闭息法正能达到此项要求。因为气和则心平,气定则神敛,神敛则脏坚。《灵枢天年》云:“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闭气停息正可使脏固、气徐、血和、津布,“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三、闭息可以还精补脑

升者从阳得生,降者从阴得死,升为逆,降为顺,逆不可舍,舍逆则退,是降以升为主也。常人有降无升,精漏气泄,故半百而衰。要改变此状态,反顺为逆,练精化气,养神柔筋,正如上文所云,引气而闭,则肾之精气自督升至巅,从阴交阳,还精补脑。此以升为主,乃逆数也,逆则生。符合水升火降、取坎填离的原理。

注意事项

练功应取生气之时,自子至午为佳。排除紧张焦虑及杂念,忌恼怒,以免气乱。不要过饱、忌食生冷肥腻之物,令人气强难闭。初习者呼吸停闭要自然,不要强闭努气。否则“使气则竭,并气则伤”,可致胸闷、腹肌、膈肌作痛、头晕等不良反应。气候不好时勿练功取气,如阴雾湿重、大风、猛寒等,皆不宜练。

附:引气闭息功

本功为医家的传统功法,盛于魏晋隋唐。其要点是从调气入手、御气调神,逐步达到气住神住、无息无念,还虚成道的境界。“闭息”主要是练习停闭呼吸。

此功始于彭祖,《内经》以之治疗肾有久病者,晋朝葛洪之从祖仙公大醉时,或在盛夏用闭气会胎息法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陶宏景亦言“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日增其息,可身神俱,五脏安。巢元方讲“闭气不息十二通”,可治湿痹、腰脊痛。孙思邈《千金要方》亦载调气法,并以之养生治病。余遵以上医家之旨,躬行体验融一得之见,名曰“引气闭息功”,简称“引闭功”述之于下,敬请斧正。

1.准备

于子至寅时仰卧、床铺厚软,枕高下适令身平、舒臂展足、手握固,距身四寸,足分开与肩同宽。诸关节:项、肩、肘、腕、腰、胯、膝、踝均放松。全身体重自然下沉,重心降至命门。排除杂念、全无后天之念力,体松气沉。

2.引气

呼吸微徐、细匀深长,引气从鼻入腹,至足则停止,有力可更取之。闭口阴数、令耳不闻、或兼以手下筹算,阴数至一百至二百,渐自转增其心数,可至四、五百或至千。此时伏气于脐下井田,直透涌泉,周身气通,元气充沛,达到忘形以养气的目的。

3.闭气

吸气至胸腹满,勿令过极,可略停闭,即可慢慢以鼻呼气,引气上升至百会,呼不令尽,勿令极呼,随意而止,即稍闭息。再练吸气,引气自百会降于井田、涌泉。气入身来谓之生,常令气多入少出,以鸿毛著鼻上而不动为候。

4.胎息

行气稍久,能不以鼻口嘘吸。可渐达气从脐出,入从脐灭,如在胞胎中,是以闭气为主的微弱呼吸法。进一步可觉出气从玄关、手足心及全身毛窍、百会等处出入。人身虚无,但有游气、气息得理,百病不生。胎息守五脏,诸脏得宁,神气自安。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达到忘气养神的阶段。

5.无息

呼吸全停,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气住则神住。心澄明静,神住无念,固守虚无,寂然常照,心如止水,空而不空,一灵长存,则神气相注而常住,还虚成道矣。寸变化气质,改形易容、易骨易髓,长生久视。

体会

呼吸者脉之头也、心者脉之主也。脉舍神、气能运血鼓脉,故可调神御心。因而掌握调节呼吸即可御气调神,气脉犹如人体生物钟的钟摆,操之可撑握自己的命根(生命周期)。引气闭息,即调神入静之锁钥框机,有形之气可调无形之神,由有为过渡到无为,执一可进于道矣。

胎息用功之后,周身经络血脉关节开通,毛发疏畅。鼻中似微微引气,象从四肢毛孔中出,微徐而散,充于全身,不使内气流散。后气续到,则引而不出,阳气日充,阴气自消。神乃气之灵觉,故气充则神旺体安。

神帅气,气随神,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神气宜交养,不可分离。拘神以御气,神和则气调;心神湛寂,其息自减。和神、导气二者,相辅相成,以和神为主也。恬淡虚无,神不离身,气亦不散,无去来,不出入,一团纯阳,神气相融,复还先天真一之气,自能长生,与道俱存。

或和神以导气,神静气调、神湛息减,神寂息住;或御气以调神,息微而念微,息住而念止;或二者并调,则成效更著。但初学者从有形有为法人手,调气御气引气闭息,往往入道最易。用功不辍,可渐臻真念无念,真息无息,练神还虚.修真成道的上乘功夫境界。(张朝和 )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发布于 2019-06-1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