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人为何嗜甜如命?
我国南北方差异比较大,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南甜北咸是个普遍的认知。北方人爱吃咸,而爱吃甜的人则主要集中在南方,大体上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以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地区。但若要论吃甜的厉害程度,苏南人应该独占鳌头,可以让很能吃甜的广东人都瑟瑟发抖。
江苏省位于我东部沿海,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通常情况下江苏大致以长江为界被分为苏南、苏北。围太湖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是苏南的代表,被誉为“苏南三驾马车”。苏南人酷爱吃甜,其中尤以无锡为甚。如果说苏南人吃甜能力可以让外省人看得头皮发麻,可能有人不信,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他们到底有多能吃甜。
吃粥加白糖,这在别省可能也不算什么,但是苏南人会加很多。苏南菜不管素菜还是荤菜,很少有不放糖的,炒青菜放糖,番茄炒蛋放糖,烧排骨放糖,梅干菜扣肉放糖……甚至连馄饨肉馅也放糖。小笼包不加糖就不叫小笼包,不甜得发腻也是假冒的小笼包。还有更不可想象的,有些人连吃麻辣烫也要放糖。无锡名菜-酱排骨中的白糖用量达到了肉和骨头总重的10%,就像糖浆泡的一样。糖醋排骨,一斤半排骨,半斤白糖,大半瓶醋。不知你是什么感觉,反正我这个外省人已经跪了。
别的地方的小孩帮妈妈打酱油,苏南的小孩帮妈妈去楼下副食店买的最多的是白糖。曾有同学去南京读书,说吃的饭菜都是甜兮兮的,很不习惯,幸亏他去的不是无锡。无锡人吃糖才是真的猛,嗜糖如命,开心吃糖,不开心也吃糖,吃了就开心了,他们对糖的喜爱像是刻在骨子里的,让人怀疑他们血管里流的是不是糖浆。
图-俯瞰南京
南方人尤其是苏南人为何如此爱吃糖呢?其实历史上,南方人最初并不嗜甜,而是嗜咸。北宋沈括曾在《梦溪笔谈》里关于国人口味有这样的描述:“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这和如今的情况不太一样。苏南地区口味普遍由咸转甜大致在明朝后期,这和我国制糖的历史有关。
人们在饭菜中添加调味品来刺激味蕾,以增强食欲,离不开酸、甜、辣、咸,糖是最贵的,盐其次,醋再次,辣椒最便宜。我国历史上很早就能用大麦或米做麦芽糖,但是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成本很高。甘蔗制糖技术在唐宋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但是产量很低。宋元时期,糖还是需要从大食高价进口,只有富有阶层才消费得起。北宋都城开封一带人们比较富足,能吃得起糖的人相对较多,这也是沈括说南人嗜咸,北人嗜甘的原因。
图-俯瞰苏州太湖
直到宋朝末期,王灼编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糖霜谱》,国人才不断改进制糖工艺,制糖业才在国内开始逐渐发展。两宋之交、宋元之交大批北方南下,迁居江南,使得南方的口味也开始逐渐变得甜腻。而北方战乱下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能吃饱就不错了,哪能吃得起奢侈的糖,口味就开始变成咸口。但也不全是这样,北京地区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富贵人多,也出现不少有名的甜点。
图-俯瞰无锡
长江下游地区的太湖平原水土肥沃,农业发达,自古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而且拥有水运之利,苏南地区历来工商业发达,明清时期是全国钱粮主产区,富甲天下。从明朝后期开始,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蔗糖逐步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产量大大提高,价格下降,这在客观上对苏南地区的吃甜习惯的养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吃甜食时,大脑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分泌出的物质能刺激大脑产生兴奋感,进一步增强了对甜食渴望。糖类进入体内,血糖能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将血糖转换成能量,让人感到快乐。因此,当吃甜成为一种长久的饮食习惯,对爱吃甜的苏南人来说,没有糖就是一种煎熬。
图-俯瞰常州淹城
曾有研究指出,喜欢吃甜食的人会展示出更多的善意。江南地区的人婉约柔和,大概便是和爱吃糖有关吧。不过,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饮食健康,少油、少盐、少糖的清淡饮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