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国记忆】滕国故城:历史存留的疑惑及勘探中发现的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滕国故城的勘探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本次考古勘探工作的时间性、目的性和勘探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一些历史存留的疑惑以及在勘探中发现的某些关键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例如:
一、外城的轮廓已然确定,但建筑年代不得而知。根据暴露的东墙夯土剖面中发现的极少量陶器残片推测,大城的建筑年代似应不早于战国,属汉代的可能性较大。但发现陶片的夯土是在城墙的外侧,因此我们也不否认存在该夯土为晚期修补的可能;甚或在该晚期夯土下面存有早期夯土城墙的可能。
若属早期夯土,则该墙为“滕国”的外城无疑;若属汉代,则毫无疑问的应为汉公丘县城”。关于“公丘城”的地望,历来说法不一。或说在“滕城”;或说在今姜屯镇庄里村一带。因此,“外城”的建筑年代冋题,直接关系到该城的“国属”问题。解决了该问题,以上存在的疑惑则可迎刃而解,几干年来的聚讼也可就此了断。
二、小城的存在已得到确认,其国属为“滕”亦大致不误。滕国存世2000余载,现存文献中从未见滕国“徙都”的记载。因此,小城作为唯一可信据的滕国都城(这只是推测,最终仍当由科学认定的建筑年代来确定),其始建和使用年代就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
三、“文公台”北部勘探出的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其建筑年代的确定,对于解决是古代滕国某个时期的宫殿区,还是汉代公丘县的衙署所在地,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意义。目前的考古勘探,不足以解决其建筑年代问题。
2010年度滕国故城的考古勘探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科学的考古工作,其成果也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但解决了现存小城城墙的真伪,廓清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质疑,也部分解决了“滕国故城”的城内布局问题。同时还纠正了古代文献对于“滕国故城”外城的错误记述:北魏酈道元《水经·泗水注》记“公丘故城)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按《地理志》即‘滕’也。”
历代《滕县志》均引此为“滕国故城”外城之范围。此次勘探确定的外城周长约4600米。依汉代每里约等于今400米计算,约合12(汉)里。显然古人的记述是错误的(《水经注》历史上几经流失、代代传抄,或许古人在传抄过程中误将十二里抄作二十里,也未可知)。
此次勘探纠正了古代文献的记载错误,还原了历史的真相,避免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受古代文献的误导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结论。
吕祖庙
城内东北隅现有一高台,俗称“文公台”。古台坐北朝南,东西长60米,南北长约45米,高6~7米。明代万历十三年在台上修建真武庙,今尚存高台、吕祖庙、休息洞、左掖门等部分遗迹。
1992年滕州市人民政府对文公台进行了重修。台上殿宇回廊,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殿堂耸立,重现昔日辉煌。殿内陈列着“文公问政”的蜡像,文公求孟子治国方略,及然友、毕战等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台东侧新建的碑林,陈列着历年来征集的碑碣、墓志。其中唐代造像碑、唐代兴国寺碑、唐代染山耶娘庙碑、金代太平院碑、金大定碑等尤为珍贵。
宋《圣谕碑》,传为黄庭坚书,其碑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该庙左掖门两侧镶有民国初年滕人以楷书篆刻门联,联语为“古迹近荆流,曾向髙台怀世子;遗封原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联语文意是启示游人莫将飞阁误认为是滕王之阁,阁内本应崇祀玄武大帝,误即在此。台前两株古槐突兀,东西并峙,虬枝仰伸伏卧,绿叶茂密,配以殿宇楼阁蔚为壮观;台下原有一池绿波,粉荷映日,碧盘滚珠,鱼跃水面。传说池名“灵沼”,为滕文公所筑。
王学仲书“为善兴滕”
《孟子·梁惠王上》称:“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调其台曰灵台,谓其沼为灵沼。”《诗经,大雅,灵台》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政之。正日成之。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滕文公效法周文王,筑灵台,掘灵沼,取与民同乐之意。
滕文公台国槐(两棵),树龄1300年,国家一级保护。相传为唐贞观(627年—649年)年间滕王李元婴所植。古槐好似龙凤,历尽人间沧桑,点缀千年古台。是最能代表滕州文化的景观之一。
在滕国国君中影响最大的是战国时期的滕文公。《世本》云:“定公薨,世子立,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滕文公在战国七雄争霸的情况下,把滕国冶理为“善国”’,在滕国历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滕国之所以能够获得“善国”的美誉,主要是滕文公争强图存、励精图治的结果。周显王四十三年(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国,在途经宋国时,两次拜见孟子,向他请教治国方略。当时滕国处于齐楚两大国之间,受其威胁极大。孟子让他凿池筑城,加强防守,并提出“行恒产世禄,明论学之法”,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培养人才,实施“仁政”的主张,并且鼓励他说:“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诲,以后做了国君后,根据孟子的主张,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声大震,远近都称其为“贤君”,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数年后,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贤君”“善国”之名远扬。
滕国故城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滕州市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及著名的旅游胜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