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博物馆”---正定古城

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石家庄市中北部正定县最南部滹沱河北岸。历史城区范围包括正定古城护城河、城墙及其以内的地区和古城周边的城关地区(东关、西关、南关、北关),总面积约8.9平方公里,城内面积6.6平方公里。

清初真定府城示意图

分布38处文物古迹,其中1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素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始建于隋开皇六年的隆兴寺是中国著名的十大名寺之一,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京外第一名刹”,寺内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堪称世界之最,摩尼殿是世界古建筑孤例,龙藏寺碑被誉为“隋碑第一“,倒座观音被鲁迅先生惊叹为“东方美神”。开元寺钟楼是中国现存的唯一唐代钟楼。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须弥塔、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多宝塔等造型奇特,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建筑学、美学价值,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佛教文化博物馆”。

古城南门瓮城

'三山不见'指的是历史上正定这块土地曾是中山国、恒山郡、常山郡的治所所在,但正定境内却没有山。

'九桥不流'指的是隆兴寺前面的一座单孔三路石桥、府文庙和县文庙大殿前面各有的一座泮桥(古代泮桥均为三桥并列的形制),但都无活水流过。

'九楼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原城内的四个门楼、四个角楼、还有阳和楼;四塔是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八大寺指的是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后三寺已毁。

'二十四座金牌坊'指正定城内牌坊甚多,说的不是指城内那些,而是大佛寺摩尼殿内对着佛像朝上看你就会发现二十四金牌楼藏在那里。

主要文物遗址分布图

古建筑有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各个历史时期文物完整的古建历史脉络,故有“九朝不断代”“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唐(开元寺钟楼)五代(正定县文庙)宋(隆兴寺内天王殿、转轮藏殿、慈氏阁、摩尼殿)元(正定府文庙)明(隆兴寺毗卢殿)清(隆兴寺内若干殿宇)民国(王世珍故居)这些几乎全部木构,都是冠绝全国的孤品。其中国保单位如下:

1、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旺泉街西兴荣路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赐额“隆兴寺”;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寺内荟集建筑、碑碣、雕塑、壁画等,是一座古代艺术宝库。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有大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大悲阁内就供奉着尊高达33米的铜铸佛像,全称“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隆兴寺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其一是宋代建筑摩尼殿,它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其二是倒座观音,它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其三是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其四是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其五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其六是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隆兴寺千手观音

2、正定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坐落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燕赵南大街东侧的广惠路上,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是中国砖塔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塔。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惠寺华塔

3、开元寺钟楼及须弥塔: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1988年1月开元寺钟楼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与须弥塔合并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钟楼及须弥塔

4、凌霄塔: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塔身粗壮,塔体巨大,形状如楼阁。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1998年1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凌霄塔

5、县文庙大成殿: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育才街西侧,裕华路口对面。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1933年,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考察时,将其定为唐末五代遗物。此处原为佛教寺院,至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寺为庙,改佛殿为大成殿。1996年11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县文庙

6、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生民街东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衣钵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是为收藏临济宗开创人义玄禅师的衣钵而修建的,为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通高30.47米。2001年0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济寺澄灵塔

7、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俗称风动碑,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解放街西侧。该碑立于唐永泰元年(765年),通高6米,宽2.5 米,厚0.48米,龟趺座,双龙抱额,造型雄伟,刻工精细。篆额“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文阴刻楷书29行,共1398字,现存1007字。内容系颂扬当时成都军节度使李宝臣“功德”之辞及立碑人姓名、官职等。书法遁劲潇洒,为历代书法家所称道。2001年0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唐风动碑

8、府文庙: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常山东路南育才街西,据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正定府文庙由吴中复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创建,之后金、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府文庙仅存戟门五间和东西庑各三间。经专家鉴定,戟门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遗存。2006年6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府文庙

9、正定古城明代城墙:位于石家庄市滹沱河北岸,始建于北周,初为石筑。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进行拓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尺,上宽二丈的土城。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后任知县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征用真定府辖各县民夫,分段兴工,于万历四年(1576年)竣工。四城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并均附有月城和瓮城。后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在预防水患和军事防卫上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镇建设的发展,正定城除现存城门外、已多为土城。东城门已埋于国防工事之下,南门存里城门和瓮城门,西存里城门、瓮城门、北存里城门及月城门。2013年3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古城明代城墙

10、梁氏宗祠:俗称梁家祠堂,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燕赵南大街东侧218号,是正定名门望族梁家祭祀祖先的地方,始建于明代。史料记载,梁氏宗祠的修建可能与梁梦龙及其父梁相有关。梁梦龙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他为官秉直,战功卓越,受到了万历皇帝加官进爵等一系列的奖励,是明史有传,百姓传颂的名人,人称“梁阁老”。2019年10月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宗祠

正定城墙周长24里,高3.2丈,上宽2.5丈,下宽3丈。正定城在东、西、南、北,四面设城门。每座城门设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其中月城是加筑在瓮城外的一段弯月形城墙。出入城内,要经历三座城门,这种形制与北京、南京等帝王之都相同。

镇远门

作为“三关雄镇”的正定古城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洪武年间在正定设“真定卫”,作为真定、保定二府驻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管辖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广平六府。 真定卫控制着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三大关 及娘子关、井陉关等关隘的“三关雄镇”,是北方兵力很强的一座军事重镇。从西南面屏护着北京城的安全,“京师的南大门”在这时叫响。明正统、隆庆年间重新修缮正定城墙时,就把“三关雄镇”镌刻在了南城门,而与之呼应的把“屏护神京”刻在了北城门上。
“镇”:指重要或险要的地方,或在边境驻兵戍守之地。
“关”:最早的意思是门栓,后来引申为关隘、关口、要塞之意。

长乐门

正定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人(鲜虞族),建立鲜虞国,国都新市(今新城铺)。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鲜虞国被晋国所灭,此地属晋国管辖。

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鲜虞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属赵。

秦统一中国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治所在今长安区东西古城村附近)属钜鹿郡(巨鹿郡)。管辖着北岳恒山以南,方圆500里区域的石邑、井陉、下曲阳、南行唐等十几座城邑,成为这一行政区划的第一座中心城市,政治中心。

阳和楼

汉初,仍为东垣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辖真定、藁城、肥垒(今藁城县城子村一带)和绵曼(今井陉县境)四县。《史记·孝武本纪》载:“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废真定国,将真定县划归常山国管辖。

三国时,真定县属魏国常山郡(治所在今长安区东西古城)

西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今长安区东西古城村),真定成为河北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东晋郡治由真定(今长安区东古城)移至安乐垒(今正定县正定镇)成为新的区域中心。

隋开皇初废郡改为恒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真定分为真定、常山两县(真定县治所安乐垒,常山县治所东垣),属恒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恒州为恒山郡,治真定县。大业三年常山县并入真定县。

隆兴寺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石邑(今桥西区振头村附近);武德四年(621年)徙恒州治真定;武后载初元年(689年),改真定为中山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真定县;开元十四年(726年)在恒州恒阳城置恒阳军;天宝元年(742年),废恒州为常山郡,治真定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恒州,属河北道常山郡,治真定县;宝应元年(762年),置成德军于恒州;安史之乱后(763-921),为成德军节度使治所,又称恒冀节度使、镇冀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也是河北的藩镇最稳定的一个,160年只有三姓更迭。兴元元年(784年),以恒州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公元820),为避穆宗李恒名讳,改恒州为镇州。

五代后梁时仍为镇州,治真定县;后唐长光元年(923年),改镇州为北都,同年又复为镇州;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升镇州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复名恒州,改成德军为顺国军;后晋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又改恒州为镇州,顺国军复为成德军;契丹号为中京;后汉乾祐元年(948年)为镇州,又升真定府;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又改为镇州。

北宋时期,真定府为十大次级府之一,河北西路治所。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废镇州置真定府路,统真定府和五州及真定等九县。金袭之,于天会七年置河北西路,治真定府。元初改为真定路,辖一府五州及真定等九县。

开元寺

元代,属中书省真定路(路治今正定镇)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真定路为真定府,辖五州及真定等27县。明朝中后期,设保定巡抚,驻真定。清顺治元年(1644年),属直隶省;顺治十七年(1660年),直隶巡抚移驻真定,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复移驻保定。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辖一州及正定等十三县。

1913年废府存县。正定县属直隶省范阳道观察使署(治清苑)。

民国三年(1914年),改范阳道为保定道,仍领正定县。

民国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以正定县城厢为正定市,隶属正定县。不久即撤销正定市。民国17年(1928年)6月20日,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废保定道,正定县直隶于省。民国26年(1937年)3月,河北省划为17个督察区,正定县属第十二督察区。民国26年(1937年)10月8日,日军侵占正定县城。民国27年(1938年)2月,建立伪正定县公署,隶属真定道(治石门市)。

天宁寺

1938年4月25日,正定县西北部地区与新乐县化皮地区合并建立正(定)新(乐)县(抗日)政府,驻正定县后塔底村,属晋察冀边区第四特别委员会。

1938年8月25日,撤销正新县,建立正定县(抗日)政府,仍属第四特别委员会。10月,县政府改属冀西区第三专署。年底,县政府改属晋察冀边区第三专署,县委仍属第四特别委员会。

1939年1月,第四特别委员会改为第四地方委员会。

1939年十月,正定县滹沱河以北、京汉铁路以东地区与藁城县北部地区建立藁正县联合办事处,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地二专署;正定县滹沱河以南地区与获鹿县东部地区建立正获县,县委属冀南区第一地方委员会,县政府属冀南区第四专属滏北办事处。

正定城墙

1940年1月滏北办事处改为冀南区第一专署。6月,冀南区第一地委、第一专署改为冀中区第一地委、第一专署。10月,第一地委改称第六地委,第一专署改称第七专署;正定县辖滹沱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共4个区、84村。

1940年2月,藁正县与新乐县佐合并建立藁正新县,属冀中区第二地委、第二专署;

1940年7月晋察冀边区第三专署改称第五专署,仍辖正定县政府;

1940年8月,撤销藁正新县,将原藁正县与无极县西部地区合并建立藁无县,县委属冀中区第七地委,县政府属冀中区第八专署(1944年3月第八专署改称第七专署);

1941年1月,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改称中共北岳区委员会,正定县委属北岳区第四地方委员会;

1941年2月,正定县改属冀中区地七专署,县政府迁驻藁城县小西门一带。8月,夏归晋察冀边区第五专署,县政府又迁回县西北部地区;1941年11月,藁城县滹沱河以南的西部地区与正获县合并建立藁正获县,县委属冀中区第六地委,县政府属冀中区第七专署;

大佛寺

1943年9月,撤销藁正获县,恢复正获县,隶属关系未变。1944年6月,冀中区第七专署改称第六专署;1944年6月,晋察冀边区第五专署改称第四专署,仍辖正定县。9月,正定县改属冀晋区第四专署;

1945年3月,栾诚县与正获县合并建立栾正获县,属冀中区第六专署;1945年9月,国民党在城内建县政府;正定县解放区仍属冀晋区第四专区;撤销藁无县,恢复正藁县,属冀中区第七专区;

1946年2月,撤销正藁县,置正定县佐,辖正定县京汉铁路以东(滹沱河南、北)地区;撤销栾正获县,恢复正获县,仍属冀中区第六专区;1946年3月,建立中共正定市委员会和市政府,属冀中区第六专区。1946年5月,改属第十一专区;1946年5月,正定县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夏设藁正获县,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1946年9月,撤销正定县佐,恢复正藁县,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

临济寺

1947年4月12日,正定县城解放。城内为正定市,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西北部农村为正定县,仍属冀晋区第三专区。5月,改属第四专区;1947年7月10日国民党军复占正定县城,在城内建县政府;1947年8月24日,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正定县城,建置未变;1947年10月26日,正定县城第三次解放,建置未变。1947年11月,撤销正藁县和藁正获县。原属正定县的村庄除西南部17村华归获鹿县外,复归正定县;正定市改为县辖市。正定县改属北岳区第四专区。

1949年1月,正定县改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1949年6月,撤销正定市,改为正定县城关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下设10个专区。正定县属石门专区;1949年8月10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正定城内建立;1949年9月28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仍辖正定县;

1949年10月,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正定迁石家庄市。

正定长乐门

1950年9月9日,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区改称河北省人民政府石家庄专区,仍辖正定县;1958年11月5日,正定县、灵寿县合并为正定县(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1960年5月3日,撤销石家庄专区,正定县改属石家庄市;1961年5月23日,复置石家庄专区,辖正定县;1962年1月1日,恢复正定县、灵寿县建置,正定县仍属石家庄专区(3月27日国务院批准);1967年11月22日,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辖正定县;

1986年4月5日,石家庄地区撤销,正定县划归石家庄市。

(0)

相关推荐

  • 【枉言 | 摄影】三关雄镇,千年正定

    正定古城的兴衰 见证了经济活动的变化 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 相隔滹沱河 正定与石家庄相对 历史上正定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 至今南城门还嵌有"三关雄镇&qu ...

  • 正定城墙

    正定城墙 --2019之正定县 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农历乙亥年  甲戌月  癸卯日(猪年)十月初六.河北省正定县:正定城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49年河北省刚成立时候的行政区划

    平津战役结束后,河北境内的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了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194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重新调整行政区划,以旧省界为基础,恢复河北省建制.随后,华北人民政 ...

  • 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与已经消失的中国古建筑

    四大古城 中国四大古城是指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这四个古城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分别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 ...

  • 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古镇行走之会泽古城

    云南会泽古城地处滇东北的曲靖市会泽县,属于会泽县城的老城区.会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汉时期就设置堂琅县,是云南最早设置的四个郡县之一.会泽古城原为土城,由首任知府王永玺所建.到清雍正九年(1731年) ...

  • 中国古建筑的一朵艳丽之花:走进东方建筑明珠福建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艳丽的花.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 ...

  • 一组图教你区分中国古建筑中的:亭、台、楼...

    一组图教你区分中国古建筑中的:亭、台、楼...

  • 中国古建筑,连天花板都美到窒息

    藻井 天花板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为了遮挡灰尘.隐藏不怎么美观的梁架结构 古人早就学会了 把室内顶部房梁以上的部分遮蔽起来 称为"承尘" 明清时期又叫做"天花" ...

  • 深度科普|中国古建筑为什么这么好看?

    中国古建筑的高颜值, 至少有一半以上 来源于高高翘起的屋檐. 飞檐翘角,檐牙高啄, 整栋建筑的颜值和气势瞬间就出来了! 但大家想过没有, 屋檐在为什么能够克服地心引力 凭空翘那么高? 到底是什么在支撑 ...

  • 【古建文化】中国古建筑中蕴含的秘密

    我国数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建筑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提起中国古代的木建筑,都知道其中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管多大多高的古建筑,没有一根钉子,却非常牢固,屹立不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墙倒屋不 ...

  • 一角飞檐——中国古建筑屋顶上的艺术:祁县,乔家大院景区

    [游山西·读历史]一角飞檐--中国古建筑屋顶上的艺术山西学习平台2021-05-08订阅屋顶是古建外部变化最为丰富的部分,直接影响房屋的排水和采光.飞檐,浓缩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精髓和内涵,展现的是 ...

  • 20个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图解

    20个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