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故乡那条河|散文

文/王华

【作者简介】王华,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现居六盘水市钟山区,为钟山文学沙龙主要发起人之一,系钟山文学沙龙秘书长,曾参加贵州省青年作者小说散文创作培训班,文字散见《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作家》等,曾组织或参与编著文学文化书籍多部。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红彤彤的晚霞烧红了天空,故乡那条河流闪耀着点点金光。俗话说,光阴似流水。望着这历经沧桑依然涓涓不息流淌着的河水,儿时的记忆越来越清晰。

故乡那条河叫三岔河,我们的村子就叫三岔村。三岔河绕村子约五六里长,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守护着村庄。儿时,三岔河河面约四五米宽,两岸杨柳拂岸、鸟语花香,河里水清得可以看见流动的泥鳅。春天,河畔是花的海洋,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菜花,蜜蜂、蝴蝶、小鸟在花间自由自在地嬉戏、飞舞。夏日在河里嬉戏、捡漂亮的鹅卵石是我们的最爱,而在柳树下捉鱼、抓泥鳅等更是我和伙伴们的拿手好戏。秋天,河周围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带给人们满心的喜悦和希望。冬日皑皑白雪覆盖在河岸的田野上,银装素裹,分外耀眼,预示着来年有好收成。

村子靠近三岔河的岸边是上百亩的田园,一条堰渠将河水引入水田,滋润着那一望无际的金黄菜花、绿油油成片的蚕豆苗和那葱绿的秧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特别是到了水稻长势旺季,流水哗哗,灌入水田,鱼儿、泥鳅争先恐后,随水入田,田边沟渠里到处都能捉到鱼儿和泥鳅。那时,远处村寨的姑娘都爱嫁到我们村来,因为有了这条河,四季田园,风光无限,处处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只要能够吃上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

后来,这一切都变了。村民们先是砍柴烧火,四周山头被砍得光秃秃的,连河岸那些杨柳也无一幸免。然后有的开始挖石灰窑烧石灰,有的开石厂、砂厂。于是乎,白天黑夜,机器轰鸣,炮声隆隆,整个三岔河周围被挖得千疮百孔,河水也渐渐变得混浊起来。渐渐地,三岔河还成了污水、生活垃圾聚集的地方,整条河流臭气熏天,简直惨不忍睹。鱼自然是没了,也没人敢去河里玩耍了,人们都忙着挣钱去了。我也多年在外漂泊,儿时的场景消失了,曾经那些美好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了。

今年清明回老家,受到儿时好友阿力的热情款待,同时又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小伙伴,我再次尝到家乡熟悉而又可口的饭菜。酒足饭饱之余,我们信步来到三岔河边,找寻儿时的记忆,畅谈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只见河里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下游还有两个小男孩在捉泥鳅,他们用箩筐一撮,一次至少都有三、四条,这情景让我目瞪口呆,这不就是当年的我们吗?啊,久违的三岔河里又可以捉鱼了。原来,这几年,当地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河流进行治理和保护,三岔河周围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

放眼望去,只见天明水秀,鸟翔鱼跃,各种水鸟又到三岔河周围嬉戏、翻飞,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想,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啊。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