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兴爱:风雨武侯祠|游记
文/唐兴爱
【作者简介】唐兴爱 ,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由光明社出版专著一本,近六十篇作品发表市级以上纸质媒体。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今年国庆节,我们一家去成都旅游,女儿是本次旅游的总策划,“攻略"结果是下午去趟武侯祠,因为那时候人相对少一些。果不其然,我们去的时候,凉风习习,秋雨绵绵,但武侯祠里依然人声鼎沸,有人说,到了成都,不游武侯祠是一种终身遗憾。眼前的武侯祠,门脸并不雄伟,气势也并不壮观,倒是绿树葱笼,杂花映目,煞是好看。这大概就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蜀相》诗中的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所指的地方罢。
我站在题匾“汉昭烈庙”的门口,还是充满几多困惑,街是“武侯街”,道是“通祠路",门应该是“武侯祠"才对。但听过讲解才知道,这里是君臣合庙的全国唯一,也是君臣合作的千古典范。相传明朝初年,帝室之胄朱椿来此祭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除武侯祠,只在刘备殿旁附带供奉诸葛亮。不想当地老百姓反而把整个庙宇称为武侯祠,香火更加旺盛。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干脆改建为君臣合庙,合庙改名称为“昭烈庙”。迎面第二门上的“明良千古"的大概说的也是这个原因吧。我想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并不是人们忘了君臣之纲,忘了一代明君刘备,武侯再伟大,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没有刘备的完全信任,诸葛亮也不会成为“第一良相",其实人们说到武侯便自然忘不了三顾茅庐的刘备;说到刘备又必然要联系到鱼水君臣的武侯,刘备与诸葛是分不开的。这里既是一处宣扬忠恕道德的教育基地,又是一处借古证今令人感怀的地方 。
冒着越来越大的雨,沿着中轴线,我们迈过二门,进入雄伟宏大的"刘备殿",映入眼帘的是“业绍高光”四个烫金大字,意思是刘备的功绩超过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彻了,整个刘备殿似乎就是上朝的模样,昭烈帝天威煌煌居中而坐,左右偏殿是“义薄云天"的关羽和“诚贯金石"的张飞,其余文武大臣分列两旁,武将不怒自威英气逼人,文将精神抖擞儒雅有度,看着这些塑像,想起那些金戈铁马的岁月,想起鼓角争鸣的战场,站在萧萧秋雨中,不免嘘唏嗟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看到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脑中立刻涌现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金句,自己忠心耿耿为国,壮志渴饮匈奴血,想想“壮志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此情此景,禁不住泪如雨下,挥毫泼墨惊风雨,一腔激情吐豪情,时而钝若锉刀,时而轻若游龙,写下了这名扬天下的碑刻,高贵的文字和高贵的品格融为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震撼效果,面对遒劲有力的石刻碑,我思绪万千,感慨与遗憾,敬仰与沉思,随着阵阵秋风而飘荡在历史的烟雨中。
时值傍晚,南国的天像少女的心一样善变,南国的雨像诗一样缠绵悱恻,走进诸葛亮殿,游客渐少,幽静肃穆,院内多了一层薄凉,古木森森,芳草葳蕤,这里是整个武侯祠光辉凝聚的焦点,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及其子、孙三代的塑像。诸葛亮殿门口的“名垂宇宙”匾额,是康熙的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所写,是赞誉诸葛亮名满天下的意思。诸葛亮殿,又叫“静远堂”,源自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书信《诫子书》中的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而后人取“静”、“远”这两个字来命名他的殿或者祠庙。诸葛亮居于正中,羽扇纶巾,神态自若,仿佛胸中藏有雄兵百万、妙计千条。最终因积劳成疾,鞠躬尽瘁,五十四岁病逝五丈原;儿子诸葛瞻三十七岁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孙子诸葛尚一十九岁为国捐躯,英勇就义,一门忠烈,忠诚不渝,坚贞不屈,难怪我们在游览都江堰时,杨导游指着诸葛亮的塑像说:都江堰十二功勋人物,是成都人民的心中的英雄,也是成都人民的骄傲。只有诸葛亮的脚部被磨得闪闪发光,那是因为他是深受成都人民爱戴的“智慧神",是历史长河中具有崇高威望的“圣人",人们只是摸脚祈福罢了。那场浩劫,曾经疯狂地破坏了多少文物古迹,但武侯祠却片瓦未损,保存完好,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成都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初入蜀地,我没有经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我只看到大自然鬼斧神工和妙然天成的美丽,更看到了厚重文化的积淀和对历史文明的尊重,杜甫飘泊成都只住了四年,但成都为其保留下了近三百亩的“杜甫草堂";诸葛亮鞠躬尽瘁敢当公仆,成都人民就给予他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尊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我不得不由衷折服古人的智慧,敬仰那些文学前贤,他们用不朽的文字,用自己的生花之笔,用一幅幅对联,一首首诗词,把武侯的一生记叙和概括得全面而到位,我比较喜欢的一幅对联是:“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我也非常喜欢诸葛亮门前那副千古流传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虽然它已时隔多年,但它对于我们现代人同样适用。因为它正表现了“攻心为上”这一计策。对武侯的那种敬仰是油然而生的,对武侯忠贞不二的品格是肃然起敬的,对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永恒的。抬头仰望屋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不仅包含茫茫人生的深邃哲理,还揭示了漫漫人世间的真理,需要后辈无穷遐想、无尽深思。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此时的武侯祠多了几份森严,多了几份静谧,雨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一如我们没有停下的脚步。走到了“三义殿",一群游客围成一圈,在听着约十岁左右的女孩在讲解,透过人群,我看到女孩的母亲为孩子撑着伞,自已则在雨中淋着,女孩声音圆润,口齿清晰,对“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喜神方"的讲解抑扬顿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叙之有序。而母亲似乎忘记了冰凉的秋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给女孩以鼓励的目光,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一次让我敬佩不已。在女孩的讲解下,我们还参观了“惠陵",这是刘备与两位夫人的合葬墓,用小女孩的话说,从来没有一位帝王像刘备这样“薄葬",绕着陵转一圈只用一分多钟,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想想一代雄主,良相而未成就大业,得人和而未得天下,一生“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墓葬因“薄"而从未受盗贼惊扰。如今,长眠于这样一个风景秀丽安祥幽静之地,也算是人生的圆满吧。
风一程,雨一程,武侯祠的风,吹散了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造就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铭记了那一场场刀光剑影,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武侯祠的雨,淋湿一个游子的刻骨铭心的记忆,造就“三世忠贞"的一门英烈,记住了待旦天明泪落如雨墨痕同溅的岳将军。尽管在历史的天空中,总要一夜风云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今天的这场雨,落在我澎湃的心里,让我的心灵既受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洗礼,又让我产生了“一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让我更加明白,不管生命中有多少坎坷和风雨,只要用心生活,用爱耕耘,勇于面对,砥砺前行,总会有所收获。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