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白杨桥《夏雨,沾满诗词和乡愁》

【阅读悦读丨诗歌】陆继山《老去的方式》

文/白杨桥

【作者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东方散文》《当代散文》等多家杂志报刊。出版散文集《广袤原野十八棵树》(与人合著)、《开在指尖的花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夏天的华北平原,高温、多雨。那么多的雨,都叫夏雨。

夏雨,有时会下得缠绵如春雨,悄无声息地飘落,天地间迷蒙成一片水雾;有时会下得凄凉如秋雨,给人想立刻找毛衣的感觉。但大多数时候,夏雨就是夏雨。雷电交加,倾盆而下,世界失去了控制一样,风摇树动,满天满地的雨声。苏轼就有过记录: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样的雨,一般就是个数小时,也有从早到晚的。他们在等着诗人写诗呢:“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还有连续几天的雨,由大而小,稀里哗啦,淅淅沥沥,悉悉索索。雨点落到地面上,地面上的雨水流不及,于是溅起一串一串的水泡,此伏彼起。树下被雨打落的叶子和花儿,随水流四处飘荡着。“透树垂红叶,沾尘带落花。”

夏雨过后,塘满溪满,蛙声一片。“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小孩子们可以出去摸“知了猴”啦。这聪明的小生灵,本只是傍晚才出来,可一场大雨淋坏了它的窝,它在地下就呆不住了。

“知了猴”褪去外皮,就成了蝉。宋人周邦彦曾经写到: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后来长大了,读书多了,感觉这些文字的清新度,可以比美杜老夫子的“夜雨剪新韭”。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夏天的雨,是有脾气的。来得迅猛,去得也快。老百姓没有读过这么多的书,只会说“六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倒也妥帖。诗人关心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手法,老百姓却关心着雨的大小会不会影响庄稼的收成。记得小时候,夏雨滂沱,奶奶总是在屋檐下祷告:老天呀,别下啦。再下就淹了啊。淹了庄稼,可叫老百姓吃么啊?

是啊,老话说无农不稳。先吃饱了饭,才能安下心去做别的。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没有比老百姓更喜欢夏雨的了,一是缓解了旱情,二是带来了凉爽,还有一点,雨热同期,没有夏雨的浇灌滋润,庄稼怎么长得好呢?只是别下淹了就好。

农民是没有星期天的,下雨天就是他们的星期天。如果接连几天下雨,下不了地,男人们就会编筐,绑扫把,也或者拾掇拾掇农具;而女人们则要做被子,缝补衣裳。“乡村四月闲人少”,下雨天也不闲着,这让人想起江南的“晴耕雨读”来,想起所有关于梅雨的诗词。感谢古人,用优雅的古诗词,把雨的前生今世连在一起,使我们能隔着时空对望。

夏雨落在古诗词里,就像有些人,落在我们心里,沾满着童年的回忆和淡淡的乡愁。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尊重原创,文末点个赞呗!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