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 | 登泰山 找自己(旅行叙事)
登泰山 找自己
文 / 金忠 / 摄影 / 金 忠 茗山子
(安徽铜陵)
2020.10.30
泰山是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名山。有人说它是“一览众山小”的山,有人说它是“祭天封禅”的帝王山…我觉得登泰山要找到自己、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感觉,那才算没白来。
年轻时几次路过泰安市,想登山又没登。不是怕累,而是怕登山看不到自己想要看到的自然风光,感受不到自己想要感受的文化氛围。退休后心境更平和了,今年秋天我跟水露云间户外群夜登泰山,希望能看到日出,能领略到帝王之山中具有平民色彩的文化。
为了看第二天早上的日出,我们头天晚上十点半开始从泰山最低处的红门景区入口开始登山。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条路上山下山加起来大约有十七公里,夜路登山一般要四、五个小时,慢一点要六个小时。黑夜里我们拾阶而上,借助手电筒,依稀看到了著名的人文景点“孔子登临处”。心里猜想,孔子当年“登泰山而小天下”走的也是这条步道吗?沿途还隐约看到了斗母宫和一些摩崖石刻,大概是在早晨4:00之前我们到达了山顶。这时我内衣已经汗透,山风一吹又冷又饿,我们从昨天晚上七点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连续九个小时没吃东西了。现在离早晨6:10左右的日出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
日出是泰山最著名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古代人崇拜东方,泰山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高的山,是第一时间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人与天最近距离沟通的地方。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封禅,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炫耀“皇权天受、威凛天下”的意思。早晨六点不到,气象塔下面的观日广场就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人在等待日出,我也在。大约六点十分,太早在天际划出了一条几十公里长、以红黄蓝为主色调并夹着其他各种色彩的色带,手机拍摄要用全景模式才能把这条长长的色带收入镜头。色带在太阳快要出来的地方拱起了一个巨大的弧,像是一个巨大的彩虹门。接着是一个丁点大的红点(因摄温原因,太阳在镜头里是白点)往上窜,霎时间天红了山红了人沐浴在红色的晨光里。泰山日出最显著的标识就是那块拱北石,角度选的好,就能看到太阳从石缝里放射出的万丈光芒,漂亮极了,仿佛在演绎着孟子赞美孔子的一句话:“…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什么意思啊?用现代汉语表述就是“…太阳、月亮有光辉,必然照亮每条缝隙的…”
我跟一位朋友曾经聊过一个观点:在电子通讯和摄影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游记很难写。因为自然风光常常就是“形象的直觉”,再简洁再优美的语言也不如几张照片,一段视频或者一个延时摄影来的直接清晰明快好看。我想这大概也是融媒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迅速崛起的原因吧?
石刻是泰山的显著特色。泰山的石刻和碑碣,真草隶篆诸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所谓“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乃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之宝库”者,是也!看过日出我们就从观日广场向玉皇顶漫步,这途中有许多震撼人心的巨大石刻,如“五岳独尊”“擎天捧日”“与国咸宁”“体乾润物”“置身霄汉”等等,玉皇顶还有“古登封台”“泰山极顶”等出自皇家的笔迹,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还有意去寻找“一览众山小”“虫二”等石刻。我心里明白这些石刻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都潜藏着传说和故事,有的还透露着帝王气象,虽然震撼人心,虽然穿越千古,但是艺术毕竟是作用于个人心灵的“这一个”。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是因为它有时为一个字的取舍而锱铢必较,看重世俗所看轻的;有时候又视金钱如粪土,看轻世俗所看重的。我已经退休,面对这些宏伟庙宇和壮观石刻心里木木的,什么内容的石刻,怎样的题字才能表达此时此刻我的心境呢?出了南天门是一条宽阔的石阶下山路,我们依然边走边看,接近中天门时有一个全石结构的亭子,许多人坐在里面歇脚。亭子看去很一般,叫“泰山观瀑亭”,看点是柱子上的楹联,里里外外有五付,其中一副引起了我的注意。
风尘奔走,历经艰辛思跪乳;
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
这副楹联的款识是“宣统元年梅月吉日,玉田士隐刘振声撰并书”。
不知什么原因,看着观瀑亭石柱上的这幅楹联,心里陡然起了波澜,感觉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在世时对我的养育教诲和殷殷的期望,想到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积极工作努力奉献的意义,似乎也找到了年轻时不敢忘情山水以致多次路过泰安也没有登泰山的原因…
记得2014年有一天我跟一个朋友一道吃饭,那时他父亲去世不久,我母亲也刚过世。看着饭菜他说了一句我至今都忘不了的话:“早知道老人这么快就走了,我一定会请几个月的长假,好好陪陪他。父亲去世前,特别恋我。”他说话时,我从他眼里闪动着的泪花中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真是“心有戚戚焉”!
在观瀑亭前我盘桓了很久,艺术,就要触动人的灵魂,就要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我不知道刘振声是谁,在泰山景观中,观瀑亭也谈不上雄伟壮观,但是,这副楹联却深深的楔进了我的记忆。
快到一天门时已是午后时分,我又清晰的看到了红门附近“孔子登临处”的石坊,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建的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沐浴在阳光下,古藤掩映、典雅端庄,石坊两侧分立着两个碑,东边的是明嘉靖时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北侧为两柱单门的“天阶”坊,额题是“孔子登临处”五个大字,柱子上刻的楹联是:
素王独步传千古
圣主遥临庆万年
翟涛题的“登高必自”是什么意思?我一时想不起来,同行的驴友说,这句不完整的话,借碑谐音。原话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古人有“代圣人立言”的习惯,把这句话刻在万世师表孔夫子的名下,真是恰到好处!远行,要从最近处开始;登高,须从最低处起步。这是一种教诲,讲的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态度和方法,《中庸》说这是“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