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你接的住吗?

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勤奋刻苦有礼貌,你的期待都被满足了,是他接纳了你,你不需要接纳他,只需窃喜就好了。

孩子让你感受好,是无须接纳的。接纳的前提是:孩子没有满足你的期待。

当孩子与你的期待不符甚至相反的时候,你就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好”。

“接纳”有三重境界:允许、认可、看见。

允许就是愿意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很多父母没有这个能力,当孩子表达任何不开心,父母往往是:

安慰与讲道理

这类安慰在本质上是一种逃避,你在用劝慰的方式让自己逃开他的难过给你带来的“麻烦”。有时安慰的确管点用,那是由于你的在场,并非安慰本身。

自责与自我暴露

孩子的态度激活了你对自己父母的恨意,并正在让孩子替你承担恨意。你的自责会让孩子内疚,让他觉得连累了父母,他们除应对自己的糟糕还要去缓解你的无能无力感。这种双重压力会让孩子崩溃,外在表现要嘛更抓狂、失控,要嘛立马闭嘴独自舔舐伤口。

制止与争吵

毋容置疑,这做法不需要几次,保证孩子今后绝不会如此,他会欺骗你、隐瞒你,会通过其他办法刺激你或对外寻求或彻底闭嘴。

做到接纳很难

第一:学会自我接纳。

不能自我接纳就无法接纳他人,如果有就是强迫接纳,十分消耗。

越理解自己的痛苦,就越不容易投给孩子,就不会把包容变成纵容,就不会矫枉过正,譬如:被严重控制是你的伤,很可能会给孩子过度放纵的自由;没钱读书是你的伤,很可能把赌注全押在孩子学业上;没人疼没人爱是你的伤,很可能就会溺爱孩子。过去可以补偿,但前提是对自己的过去有个清晰认识。

第二,你的负面情绪要有去处。

无论什么办法,不管工作还是瑜伽,不管咨询还是课程,不管伴侣还是闺蜜,你一定要找到接纳自己负性情绪的他人或场域。你的压抑、愤怒在这里都可以或部分可以被接住、被容纳、被理解。被接纳越多,就越有经验接纳孩子,这是良性循环。否则就是恶性循环,孩子表达攻击,而你的攻击还无处发泄,干柴烈火一点就爆,哪还谈什么接纳。

第三,允许自己接不住孩子。

没有任何父母可以一直接纳,有时候恰恰是这种“不够好”给了关系一个间隙,孩子才有机会自我发展。这并不矛盾,因为不够好和伤害完全是两个维度,

亲子关系中需要彼此满足,而不是一方总在付出,另一方总在索取。你对孩子也有需要,需明示而非含糊其辞。你希望孩子考重点学校、希望孩子勤俭节约懂礼貌、希望孩子学钢琴美术架子鼓……你就要清晰这些是你的需要,要明确告诉孩子。比如这样说:“妈妈希望你学钢琴,因为你学了我就开心,你愿意满足我吗?”而不是说“让你学钢琴是为你好,让你出人头地有才华”,好像显得多么伟大似的。

明示需求这句话,如果你觉得很难讲出来,那就要思考彼此的关系已经陷入了很危险的境地。

当你顺利表达出来你的需求孩子可以学会:

1、我的需要可以像妈妈那样直接表达;

2、我也是有能力满足别人的,无论他多么权威;

3、我与妈妈是平等的。

接纳的本质其实就是人格的对等,同时要承受一个风险:孩子可能不会满足你,如同你也不会满足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