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首勇:网络教学的日子里,我这样给孩子们上网课|散文
文/山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盐亭也并非不毛之地。所谓“山青水不秀,地杰人不灵”纯粹是妄语,了解了盐亭历史就不会信口雌黄打胡乱说,也难怪被一些长者非议。
说道盐亭,自然不能不说道“伏羲化蚕,西陵氏始蚕”(《皇图要览》)和“黄帝元妃,西陵氏嫘祖始蚕”(《蚕经》)中提到的嫘祖。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可古西陵到底在哪里却没有言明。本籍文史学者王德奎、衡平、蔡正邦、岳定海、刘泰焰、赵均中、王映维、江渭川等多位先生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和衡量古西陵国的六个条件或标准:⑥民俗。西陵之地须有栽桑养蚕丝织传统,并有大量的民俗和地缘文化,与古史典籍中嫘祖“始蚕“相对应。
据此对全国范围内有关嫘祖诞生地湖北宜昌、湖北黄冈西北、湖北浠水、四川茂县叠溪和四川盐亭等五种说法,一一进行比较甄别。由此得出了古西陵应在今四川盐亭金鸡、金孔、高灯一带,嫘祖诞生在盐亭的结论,其理由有五:一是以古史为坐标。我国最早典籍之一《禹贡》,其中记载东陵“岷山导江……过九江至于东陵”,蔡沈《尚书集传》也载“东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县也”。西陵必在东陵之西,而且接近蜀山氏之蜀地。盐亭地处巴蜀之间,为蜀之广汉郡。经过梳理,据不完全统计,古史典籍中记载黄帝元妃西陵氏“教民始蚕”的记录达36条之多,沿着黄帝娶西陵之女,古蜀黄帝婚其族,黄帝元孙蚕丛在蜀开其国,教民栽桑,蜀锦为全国首创,蚕丝之盛冠于全国,盐亭蚕桑自古盛而地之思路,不难得出嫘祖出生在盐亭这一事实。《盐亭县志》载,隋文帝开皇4年,即今584年,县令董叔封体察民情,因势利导,开拓农桑,蚕桑业居新城郡之冠。县北鹅溪所产“鹅溪绢”,细密光滑,色泽柔嫩,《新唐书》载:“鹅溪绢为唐王室之贡品,皇家画院广为采用。”北宋诗、书、画家文同,常画墨竹于绢上,有“待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的吟咏。苏轼有“为爱鹅溪白茧光,扫取鸡距紫毫芒”的赞诗。宋《舆地纪胜》载:盐亭之蚕丝山民,祭拜嫘祖。明《一通志》有“天下皆称鹅溪绢”之句。清同治8年,盐亭被列为全川蚕桑重点产区之一。乾隆《盐亭县志》记“……所产甚绕,又名川北绢……缫丝、织绢,比户机声轧轧……”二是以唐碑为根据。四川盐亭金鸡镇嫘祖山的《嫘祖圣地》碑(也称四方碑、唐碑),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盐亭隐士、韬略家、大诗人李白之师,同时也是《***》作者的赵蕤为重建嫘轩宫所写的碑记,“学优则仕,于我如浮云。高卧长平,抚琴弄鹤,漱石枕流,乐在其中矣!当是时也,青龙场嫘轩宫修葺告成,乞序于余。余不负其三顾之枕,爰为之序。曰: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之嫘祖山,殁于□□□,尊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尤存……”
该碑详细记述了嫘祖诞生于此,葬于此以及嫘轩宫的客观事实。宋《元丰九域志》等地理志、明嘉靖24年即公元1545年时任盐亭知县的刘演重建天禄观玉皇殿所写碑记以及清修《盐亭县志》皆采其说。三是以传说为依托。四川盐亭金鸡、高灯等地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嫘祖家世、青少年生活等传说,比如盐亭民间称嫘祖父母为夸父和精卫,都是部落英雄,为国捐了躯,嫘祖自小由舅父岐伯寄养在姨夫姨母家。又如金二伯射黄帝,在今黄甸有形似金字塔大小的两座山,分别为“大衣落”和“小衣落”,传说古时天象台观天司的金二伯,得知积极推行栽桑养蚕声名远扬的部落首领嫘祖要与中原大部落首领黄帝完婚,并要与其合并。在一些人的怂恿下,曾担任过部落首领的金二伯密谋行刺在西陵的轩辕黄帝。当得知黄帝与嫘祖要往黄甸祭祖,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就对他犹豫不决的嫂子说:“明天早上,鸡扇翅膀的时候就喊我!”他的嫂子心里明白他是要去刺杀黄帝。于是就提前起来,把簸箕拍得噗噗直响,引得家里的鸡直叫唤。金二伯听到鸡叫,急忙拿起弓朝黄甸方向赶去。宗庙里的官员,被金二伯等人误认为是黄帝,一剑射中。事情败露后,金二伯逃回衣落山,气得把大小衣落山山头的圭影杆全部砍倒,拿着圭影杆和测量标志的衣裤隐藏到别处去了。金二伯逃走之后,事情渐渐平息下来。很多年以后,故乡的人仍不见金二伯回来,为了隐藏事件真相,于是就编造了各种各样离奇的传言,衣落山就成了衣—落——山。
四是以圣迹为载体。四川盐亭有近六十多处有关嫘祖的记录,遍及金鸡、高灯、金孔、折弓等乡镇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比如天禄观、天子山、点灯山、丝织坪、猫儿嘴、嫘村山、嫘祖坪、嫘祖坟、嫘祖穴、轩辕坡、茧子山、雷抓岩、祖家湾、水丝山、灯杆山、织绢台等。在金鸡、高灯一带六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讲述嫘祖的故事,都能说出这些圣迹地名的由来。高灯、金鸡交界水丝山上的嫘祖庙,粱上记载它建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5年)。高灯镇龙香村清朝康熙乙酉科举人、潼南知县岳冠华,写有“嫘祖吾乡里,织绢有鹅溪”的诗句。该村清末秀才岳豁然隐居蚕丝山,他所居石室雕刻有“鸿雪迹启千里骥,嫘祖经纶裕后昆”的诗句。水丝山嫘祖庙有剥落模糊的楹联“轩皇宏恩高宇宙,元妃浩德贯乾坤”,庙前有三叠式古墓,有剥落模糊对联“千山鸿正穴,百水慰元妃”。金鸡镇嫘祖坪的嫘祖墓原有墓碑,上有对联“元妃业绩惊天地,嫘祖光辉照汗青。”金鸡镇嫘轩宫刻有“功高日月,德配黄帝;气吞山河,御驾青龙”……五是以文物为物证。四川盐亭虽未进行系统性的考古发掘,但仅金鸡、高灯一带就先后出土了石斧、石环、石纺轮、玉璧、铜蚕、金蚕、古桑化石、背部有蚕纹的青铜跪俑、东方剑齿象化石、巨犀化石等文物,四川盐亭上古时候就是古人类聚居的地方之一。但反对者却认为,唐代诗仙李白就曾感叹“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由此可见西蜀是闭塞之地。既如此,中原的黄帝又何以千里迢迢到遥远的西蜀与嫘祖成婚呢?坚持者对此提出了相关理由。李白的蜀道之难,是文学笔法,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蜀地与中原从未因秦岭而断绝,自古就有褒斜道、骆谷道、金牛道和米仓道与陕地相连。葛洪《抱朴子》、范成大《吴船录》、曹学佺《蜀中名胜》等古籍中都记载了黄帝曾到过峨眉山拜访天真皇人,到过青城山寻访龙蟜飞行之道等事迹。既然到过这些地方,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到防过金鸡、高灯一带的古西陵国。后来的古史典籍也记载,南丝绸之路早于北丝绸,最早通向西域,汉初蜀锦为全国之冠,张骞通西域时见到蜀布邛竹杖就是明证。坚持者还认为,正史之所以不传,疑为古史言“黄帝有四妃”及“嫘祖为黄帝正妃”表明黄帝时已经是男子占主导地位的父系氏族社会,对女性记录简略,焚书坑儒以及后来的战火使得先秦时期的典籍毁失殆尽,比如孔子授徒时《尚书》有百余篇古文献,而今仅为29篇,以及“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传说于史无据多不采信所致。
清代名医陈修园作《医学三字经》开篇云:“医之术,本岐黄。灵枢作,素问祥。难经出,更洋洋……”道出中医岐黄之术始于《黄帝内经》。可《黄帝内经》作者岐伯故里又在哪里呢?本地学者蔡正邦等先生依据《山海经·海外南经》、《吕氏春秋》等古史典籍,实地考察后认为,古代龙蛇相通,岐舌国必以龙蛇为图腾,亦称龙蛇族。黄帝元妃丝绸始祖嫘祖为氏羌,后迁徙定居西陵古国,既今四川盐亭。岐舌国应距古西陵不远,且应在西陵之北。盐亭县北柏梓一带为大巴山西南余脉,低山谷深,植被茂密,中草药甚多,历代名医辈出。境内独柏、梓树尤众,形状多虬枝,其民视为龙蛇化身,能给人带来福祉,从而形成岐舌之国,其国首领被尊为岐伯。柏梓一带古石庙,一般都有岐伯像,民称“岐伯老爷”,此地之山、沟、垭、潭多冠以龙名,如龙包垭、二龙山、龙潭庙、龙潜沟、鳞龙村、龙顾井等。杈柏又特别多,如二杈柏(公母树)、三杈柏、四杈柏等,当地人统称为岐柏。岐舌之北梓潼县有五妇化蛇之山,南有嫘祖西陵龙族,故盐亭柏梓一带当为《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所记载的岐舌之国,亦为医圣岐伯故里。
相传岐伯为蚕治病,同时也为人治病,以岐舌国一带自然中草药为基础,再及峨眉、缙云、青城等地采药,越过巴山秦岭,了解到黄帝在渭河流域开疆辟土情况,应邀至陈山(今陕西宝鸡)继而为之治病,并代嫘祖献上西陵部族的丝帛。《绛史》称“黄帝与蚩尤战,蚕神献丝,遂成织维之功”,并鼓励黄帝南下嘉陵江,至西陵与嫘祖联姻。故《华阳国志》中说“蜀之为邦……媾婚则黄帝婚其族”。考察时发现川北一带庙宇多敬三组神,第一组为夫子、老君、佛,称上三教;第二组为文昌、玄帝、观音称中三教;第三组为川主、土主和药王,称下三教。一、二组中佛、观音是外来神,全国皆敬。惟三组仅四川才敬。川主是李冰父子,西羌人,因修都江堰治水患蜀,被尊为四川之主。土主为巴守恒侯张飞,死后葬巴蜀,蜀人以仍呵护其地,被尊为土谷大神,为土主。唯独药王孙思邈既不是巴蜀人,死后也没有葬在巴蜀,可为什么独敬之?究其原因,就在于巴蜀所敬奉的药王,是医圣岐伯,而非孙思邈。
这些人文历史传说也许就是传说,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即使有准确的文字那也并一定完全就是事实。更何况仅有片言只语的记载。也许当年太史公就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所以才留下这仅仅几十个字的记载而没有详说。更何况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证据少得更加可怜,“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实,故事里的事许是从来没有的事”曾经热播《宰相刘罗锅》中的片尾曲《故事就是故事》也许更好地说明了这种情况。说是也许就是,大家都可以这么说。嫘祖诞生在盐亭又为何不可?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喜欢往名人身上靠,借此沾点光,这也不难怪。不过谁又不能完全否认这不是事实。马克思就曾经说过“希腊神话是人类美丽童年的诗,有不朽的魅力”。专门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学者贾芝也说,人类的早期本来就是靠口耳相传的,谁也不能说这些传说就不是真实的历史。争论还在继续,还是姑妄听之信之吧!反正对大家都没有任何危害。
参阅资料:1、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王德奎、赵均中主编的《嫘祖研究》;2、伊犁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岳定海、王德奎、李清明著《嫘祖故里大揭密》;3、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出版蔡正邦著《嫘祖文化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