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测:龙泉驿留给我的记忆|散文

张从振:兵兵历险记|小说

文/莫测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应该是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我们那个通信班被指定参加通信兵大比武。为了比赛取得好成绩,我们班提前三个月就奉命赶至龙泉驿开始了赛前封闭式集训。逝去的时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的。那段集训经历虽然已经过去四十余年了,但它似乎就发生在昨天,许多有趣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
一,猪油面条
当年,在部队吃面条就当打牙祭,看年看月才会遇到一次。并且没有醋酱麻辣姜葱蒜,更没有什么味精麻油花生辦之类,只有几片用油渣和盐巴炒过的菜叶子浮在锣锅上面。即使这样,每次吃面都会秩序大乱。有人将此现象形容为“攻打锣锅山”。有一次吃面条,我瞅见连长去厨房挑了一砣猪油,则愤愤不平,还在黑板报上写了小评论,说他是“搞特殊”啦。
集训队的生活档次高了许多,享受的是运动员伙食标准,每天八元钱,尤其是面条,不但每天晚上都有,而且各种佐料齐全,还有那雪白的猪油,每次吃面条都要端一大钵出来,不限量,随便舀。
随便舀就随便舀吧,第一次吃面条时我就伸出汤瓢狠狠地舀了一大砣在洋瓷碗里。那一砣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很清楚,碗里的面条吃完之后,它还没有融化到一半啦。
集训生活非常辛苦,别的不说,每天除正常训练之外,一早一晚还要负重越野40公里。当时就吓得路人嘀咕:“给我300块钱一天都不干。”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我还长了几斤赘肉,这不能不说是那猪油面条的功劳。
二,小溪搬螃蟹
在集训队旁边,有一条被绿荫掩映的潺潺小溪。它似乎被春的气息所感染,那清澈浅底的溪水流得特别欢快,特别叮咚,特别有韵味,像一首流淌在山间的《二泉映月》。每到星期天,我洗完脏衣服之后,就会揣上课本和收音机,独自去到小溪边复习功课和听英语讲座,积极备战刚刚恢复的高考。
有一天复习累了,我伸懒腰的瞬间,小溪边一只拳头大的螃蟹跳进了我的眼帘。螃蟹伸开铁钳般的大螯,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群小鱼,时刻准备发起进攻。螃蟹的出现,搅乱了我的心思,一道简单的几何题老半天解不开。于是我便索性合上书本,绾起裤腿衣袖,跳进小溪抓起了螃蟹。
摸鱼逮虾搬螃蟹,是我的拿手好戏,早在幼年时,我这功夫就在当地闻名遐迩,就是在急流奔涌的大河里,我一个猛子扎下去,也能把螃蟹、乌贼之类的东西轻而易举地抓上岸来。我根据螃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的特点,先用双手环绕石头四周一摸,就能断定石头下面有无螃蟹。若有,猛然把石头搬开,趁螃蟹还没反应过来之际,将其牢牢按住。这样既可以准确无误将其逮住,又不至于被它夹伤。倘若遇到搬不动的大石头,我也有办法。一是用臭鱼烂虾放于洞口,诱其出洞觅食之际将其擒拿。二是扯一把杂草伸进洞穴,螃蟹一咬,顺势就把它带了出来。如果徒手去捉,非被钳住不可。
就这样,我一口气就抓了三十多只大小不等的螃蟹,然后用鞋带拴起提了回去。炊食员快刀斩乱麻,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就把一大盘黄亮亮、香喷喷的油炸螃蟹端上了桌。
三,果香醉煞人
龙泉驿山上土少石多,应该说不利于植物生长,可不知为什么,那上面的杜鹃、玫瑰、紫薇和苹果、桃子、梨子等各种鲜花、水果却满山遍野都是。行走其间,花艳惹目,果香醉人。
当时,正值苹果成熟季节。近看,苹果树上的叶子稀稀拉拉、老气横秋,那枝桠也铁黑柔细,像长期饿饭的孩童。但是,它上面的苹果却密密麻麻,成堆成串缀满枝头,把枝桠全部压得弯腰驼背,点头屈膝,不得不拄拐棍、撑柱子。
我们的训练,太多时间在夜间的果林。天天看着的是水果,头手碰到的是水果,腰臀撞着的是水果。谁见了那红艳艳的水果都会心痒口馋,都想伸手去摘。果然,新兵小吴忍不住了。一天夜里,他把“五四式”电话机的内机取出,用牛皮外壳当盒子,偷偷摘了一盒子水蜜桃回去。这可是违纪行为。我发现后,把小吴批评了一顿不说,还带着他去给老乡赔了钱、道了歉。
那儿的水果多如牛毛,微风一吹,熟透了的便三三两两坠落于地。我们看见之后觉得可惜,就将其一一捡起来,然后放回树枝,无一私饱口福。老乡看见之后倍受感动,不仅敲锣打鼓给部队送来了“秋毫不犯”的锦旗,还送来了满满一担水果。
还没比赛就获了锦旗,战士们的脸蛋儿笑得像龙泉驿山上的红苹果,鲜艳欲滴。
【作者简介】莫测,重庆作家协会、散文学会、公安作家协会会员,重庆纪实文学理事。曾从事过文化教学、新闻宣传、报刊编辑等工作。偏爱文字,先后尝试过小说、散文等多体裁写作,数年笔耕不辍,偶有小文见诸报端刊尾。
(0)

相关推荐

  • 陈逸涵《捉螃蟹》 指导教师:林荣林

    捉螃蟹 福建省安溪第三实验小学 四年级5班 陈逸涵 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小溪里,鱼儿虾儿自由自在地游着,小螃蟹在石块下静静地睡着懒觉,"哗哗"的 ...

  • 迈旅美食 第1季 ——阳春面制作(简易版)

    本文作者:无产阶级 一碗正宗的阳春面制作非常复杂,需要熬制猪油,煲高汤等工序,家庭制作起来太麻烦.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阳春面简单的制作方法. 时间:10分钟 难度:初级 所需材料: 细挂面 (1 ...

  • 秋来蟹肉香

    蒋光平 家乡的小溪盛产螃蟹,每年秋天树叶枯黄时,我们一群小伙伴常常成群结队的到小溪边去捉螃蟹,此时的螃蟹个大味美,是难得的下酒佳肴. 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肉来吃,而河里的鱼虾蟹等水产品却十分的丰富. ...

  • 李永春童年散文《老街的阳春面》|中国少儿文学微刊第134期

    中国少儿文学微刊 第134期 李永春童年散文 <老街的阳春面> 水口老街的阳春面总是飘荡在我的记忆里,即使现在煮面的方法各有特色,浇头也是十分的丰富而高挡,甚至附加的东西比面要贵很多,但我 ...

  • 遗落在漾濞河里的记忆(散文)

    文/刘忠书 漾濞,一座精致玲珑.小小的山城,一条河流穿城而过,把这小小的县城分成两半--东面是上街和下街,西面是河西.一座大桥把东西连接,我们称它河西大桥.在河西大桥的不远处,有个学校叫河西完小,我的 ...

  • 随风|故乡记忆(散文)

    故乡记忆 文\随风 故乡是一条长长的丝线,时刻牵动着游子的心:故乡是一轮弯弯的明月,朦胧中勾起淡淡的乡愁:故乡是一幅大师的画作,存封的越久越显珍贵,故乡那幽远的记忆一直侵染着我的灵魂. 我出生在商洛, ...

  • 记忆散文·架子车

    我小时候,大概三岁前,全家一大家人是住在一起的,一个大院子里的. 东窑住的我们一家三口,西窑大伯一家三口,中窑是爷爷奶奶两个,考西边一侧,有个厦子(渭北一带砖土和木料混建房),住的是老爷和三叔,四叔他 ...

  • 潘玉毅:横河老街记忆|散文

    横河老街记忆 浙江/潘玉毅 虽然时常从横河老街经过,但只有在车子途经"横河大桥"时隔着车窗远远地望一眼,那街道.窄巷和瓦房依旧熟悉,只是长大后的我再无闲情跳进老街的包围去重温儿时的 ...

  • 【原创】507.我的大学 | 10.联谊宿舍留给我们的记忆

    在大学时,因为我们是理工科学校,所以男生多,女生少,男女比例悬殊,女生们就成了宝贝.有的系.有的班甚至没有一个女生,被戏称为光棍系.光棍班.而那些女生多的班级经常被人羡慕. 正因为这样,联谊宿舍由此产 ...

  • 祝辉丨未忘却的购物记忆(散文)

    未忘却的购物记忆(散文) 作者:祝辉 我是个粗人,做事不太细作,也不考究.所以,家里要购置啥物品时,妻子总是对我不甚放心.这对我而言,並不感到憋屈.难受,反而认为是少了一点烦心事,何乐而不为呢?! 然 ...

  • 柳永最著名的20首词,留给孩子背诵记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1,<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 ...

  • 记忆散文之《大哥》

    大哥离开我们将有十五个年头了,早想写点东西来怀念大哥的,终究是心底里有着太多的放不下.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大哥的轮廓变得愈发地模糊起来,看来,我是要彻底地遗忘大哥了. 大哥大我八岁. 母亲一共生养了 ...

  • 莫测:古桥悠悠|散文

    藜藿:城关(外两首)|诗歌 文/莫测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 在重庆,由于两江分割.大山阻隔的原因,给人们出行.生产和从事社会活动造成了极大困难.李白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