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母亲的绣花,父亲的背柴|散文

王辉明:怅望|随笔

文/依依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母亲喜欢绣花。父亲乐意背柴。
这是一幅最经典的男耕女织图。古稀之年的老父亲老母亲用他们的日常诠释“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婚姻真谛。
2020年农历庚子鼠年,母亲73岁,父亲79岁。他们的婚姻走过了漫长的50年。若照时下流行说法,父母已进入金婚岁月。好多次,我们一帮儿女也提议给两位老人庆祝庆祝。母亲只一句:“什么金婚银婚的,我和你爹是草本之人、草木婚。不用过。”
老辈的婚姻,彼此间爱的蕴藉而深沉。
母亲这一生,生育了我们六个孩子,可经她手养大9个孩子。她这辈子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也许就是她的小儿子。当年,因计生小儿子被迫送人。这是母亲一块心病,更是父亲解不开的心结。对于这件事,母亲不让任何人在父亲跟前提起。现在社会,每家养一二个孩子,都鸡飞狗跳。不知老母亲抚养我们这一群孩子操碎了多少心,流过了多少泪。
母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勤劳、善良、坚韧、聪慧优秀品质。跟着父亲几十年,日子顺与不顺,如不如意,从不抱怨一字半句。更难得的是,母亲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竟还保持着自己的两样爱好——看书、绣花。
母亲喜欢看书。家里倚角旮旯的闲书,都被母亲搜寻出来翻看,就连做饭,母亲也是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常常,父亲从地里干半天活回来,母亲连锅都没烧开。年轻父亲虽说脾气暴些,但听着妻子找出的各种理由及柴草边躺着的那本书,火气也就小了。
母亲的这一爱好,倒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她身边孩子们。
几岁上,就从母亲的故事里听到了《苦菜花》。除了我们兄妹五个喜欢读书外,就连母亲奶大的外甥女小娟,同样的嗜书如命。当然,还有她的几个孙女……小依是母亲最小的孙女,也是母亲最疼爱的孙女。自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小依,得以于爱读书,从小学到高中,门门功课几近满分。
母亲没有给她的孩子讲太多读书、做人道理,但母亲手上的书却明白昭示“知识改变命运”及“圣贤先哲的立世之道”。
除了书,母亲最喜欢的莫过于绣花了。母亲从未出嫁的小姑娘绣到为人妻为人母,从为人妻母绣到为人祖母老祖。而今年逾古稀的母亲还绣着……
偶尔端详母亲:还是那么俊美、端庄,这或缘于母亲心里有花。
年青时,母亲跟着父亲吃了上顿没下顿,连买个盐的钱都找不出。但清苦的日子里,总点缀着花花草草。无论什么花草,一经母亲的手没有不活的。母亲打小有哮喘病,她做什么活都不急不躁,很有耐心,尤其是养花。但母亲说,因她是水命,花才容易活。
因爱养花,母亲自然地喜欢绣花。家里枕头枕巾、床单布罩……都是母亲绣的花。母亲绣花都是自己亲自描。看到《红楼梦》第二十六集中——“只见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走进来,手里拿着些花样子并两张纸,说道:‘这两个花样子叫你描出来呢。’说着,向小红撂下,回转身就跑了。”这段文字,想到母亲绣花种种。
儿时,家里穷,老大衣服老二穿,老二穿小老三穿……但衣服再怎么旧,都完整无损。因为每一个破损地方,都被母亲或绣上一朵小花,一颗小草……去年冬天,母亲无意间看到我围巾上断开了几条线,她拿出针线笸箩比对、挑选出类似的线,母亲真是心灵手巧,一会儿,断线处开出一朵一朵小花。
如今,我们五兄妹,家家有母亲送的“福”。满满地“福”,连同周周正正的边框,把母亲的爱都嵌镶了进去。
这个正月,因为疫情,母亲有了大把空闲时间,竟把三年前开绣的十字绣峻工了。我展开二米多长、一米多宽的“幸福万年长”,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上面苍松青翠,仙鹤姿娴;鲜花小草,流水瀑布……全都变成一股母爱的暖流,在我心中流淌。
为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躲在家里。人们长时间不出门,不免心气浮躁,但母亲不会。她早已经习惯了一整天一整天不出门。因为,外甥上学需人照顾,母亲一声不响从山里来到县城。县城,母亲没有熟人说话,没有熟门可窜,她就整日整日做家务。每天,她一到孩子放学时间,她就爬在窗边,探头瞭望孩子。母亲说:“她数过,‘敬业花园’同她的外甥一起上下的有十七个孩子……”我知道母亲寂寞。
老母亲,为儿女付出太多!
母亲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母亲说,哪天不做点针线活儿,这一天好似白过,也好像自己没价值似的。后来,我便给母亲买了这个十字绣。
当初买时,没想太多。等拿回来,看着展开的一大团布,当时就感到一丝不安。
从此,母亲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工程。整整三年,那团布就在母亲怀里团来团去。上千个日子,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绣着。母亲绣出了日子,绣出了希望。休息天,和母亲拉家长是幸福的——老家白菜长得好不好,土豆收得多不多……
有时,母亲的专注,让我产生种负罪感。那次,看着低了头,觑着眼,捏紧针绣过来绣进去的母亲,我埋怨她几句。母亲一边接过我认好线的针,一边淡淡地说:“这么个大东西,嬷要是绣不完怎么弄,给你绣好了,以后留个念想。”
母亲看似淡淡的几句话,我听着比针扎还难受。坎坷生活,为我披上层厚厚铠甲,我已很少感动。可是,那天在母亲面前,我如一个孩子般抹起泪来。我不敢想象没有母亲,日子还怎么过下去。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母亲……
母亲虽然住在城里,但春节会回到山里自己家。今年腊月,母亲走时把十字绣也打点到自己的行囊里。
整整二个月,母亲就绣着,绣着……
每天,父亲早早起来把老两口的饭做好。饭好了,家里暖和了。父亲才喊母亲起床吃饭。等母亲起床,收拾好,父亲早把饭菜端上桌。父亲一向吃饭利索。看母亲慢慢吃饭,慢慢放下碗筷,父亲开始洗碗刷锅。这个习惯,父亲坚持十五六年了。自从几个儿女成家立业,父亲就把所有家务承包了。不但洗洗涮涮,连蒸馒头、包饺子、炸粘糕父亲干起来都很娴熟。父亲说:“你嬷手里没劲,她揉不动面。”
其实,那是父亲对母亲的感动。
母亲拿锈花针的手,曾经整整拿过十年的铁掀、镢头。早年,父亲为挣出儿女们的学费,去五台山做工,整整十年。十年间,家里七八口人的地留给有哮喘病的母亲。
母亲偶尔下手洗个碗,父亲会粗声粗气地“绣你的花吧”。等母亲开始绣花,父亲就准备上山拾柴。
因于疫情,这段时间,我一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电话通常由母亲接。电话里问到父亲,母亲就说:“你爹拾柴了。他说一天不背柴,身上就不舒坦。”我和母亲说,父亲快八十的人了,不要总上山。
母亲说:“你爹的理由可充分了,他说:‘城里花钱去爬山,我在家里又不用花钱还能背一大背柴,怎么不去。’”想想,父亲的话满有道理。可能因为经常下地,七十八九岁的父亲能担能挑,健步如飞。我感谢上苍!
这几年,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山里的树越长越茂,草越长越盛,干柴、树枝遍地皆是。父亲每天出去,不长时间就能背回一大背柴。
老两口一天两顿饭。早饭一般9点多,晚饭4点左右。早饭吃完饭,天将晌午,父亲就准时上山背柴。为不让母亲担心,他会算好时间准时回家。安顿好背柴,父亲开始着手做第二顿饭。我不知道他们这顿饭,是午饭?晚饭?
父亲做饭时,母亲偶尔也搭一下手,烧个火拿了瓜片豆子什么的,或者拿个碗,递个筷。老两口,琴瑟和谐。饭菜上桌,两人边吃边拉家长——做了几瓣花,几片叶子?今天背柴远不远?槐树枝多,松树枝多……尽管非“醉里吴音相媚好”。
这是老两口的情话。
背回来的柴,父亲用小锯子一根一根锯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整整齐齐垛起来。家里大门口、房屋后、猪圈边、厕所旁,到处垛满了父亲的背柴。村里人爱串门,一看到我家的垛柴,不住夸父亲细心体贴。父亲总憨憨笑笑:“太长了,孩子嬷弄不断。”
其实,那时父亲对母亲怜惜。
当年,父亲在五台山,母亲不但种七八口人的地,还要自己背柴。做饭时,柴太长,放不进灶膛,母亲就会找好一个合适地儿,放好木柴,搬起石头砸柴。十年间,母亲拿绣花针的手,不知搬起多少次的大石头。
看着院里院外,墙角旮旯垛着的柴。父亲脸上流露出一种满足与自信:“看看,我给咱家拾了多少柴!你看看村里谁家有咱家背柴多。”一垛垛背柴,那是父亲对母亲蕴藉深沉的爱;一朵朵绣花,那是母亲对父亲的脉脉温情。
这段时间,老父亲老母亲也关心着各地的疫情。吃完晚饭,他们就打开电视看新闻。如果这个时间接通母亲电话,她会准确说出武汉的新增病是多少,并不断念叨,那个医生去世了,那个院长病了……还和我说起捐款的事。我告诉母亲:“我们都是党员,都会捐的。”“对,对!捐吧,人家一个收废品的还捐……”母亲电话里说。
稍晚些,父亲就安顿几个土豆放在铁皮炉子上,一边和母亲看电视,一边翻弄着上面的土豆。等满屋清香氤氲,父亲就开始认认真真吹灰,剥皮,递给母亲。母亲喜欢绣花,母亲也喜欢吃烧土豆。知妻莫如夫。
父母的恩爱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慢慢“绣”了出来的。母亲把日子绣的多姿多彩,清香幽远,父亲用背柴温暖日子,燃烧了岁月。
【作者简介】依依,中学语文教师。躬耕教坛,如履薄冰。皇皇数载,毫无炫耀之资,惟教学之余,寄情于阅读,而阅读亦予我最大收获与愉悦。浅酌低吟,喁喁独语,竟也流淌出条条情感小溪。人有所往,心有所向,汉文字的魅力,吸引我想做一名写好字的教书匠。
(0)

相关推荐

  • 我把你养大,谁陪我变老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海风讲故事(ID:haishangfeng2016) 01曾经家和万事兴 我已经年过半百,从市人民医院院长的位置退休好几年了,正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

  • 回家过年,被父母逼着签订养老协议,农村老人“无理要求”可笑吗

    回农村老家过春节,有欢乐的团聚,有分离的烦恼,更有鸡皮蒜毛的琐事,毕竟年轻人离家一年,积攒了太多事情需要解决,在极短的时间内,想轻松搞定也是不太容易的. 就像邻居小孟,这两天和母亲闹起了别扭,准确地说 ...

  • 养育之恩大于天,孝女照顾重残养父母,不离不弃报恩情

    东汉年间流传着一个孝女的故事.据说,在上虞古舜江的西岸,有一个渔村,村民世世代代都以捕鱼为生.村子里有一个姓曹的渔民,每天都在舜江里捕鱼.在他家里,有一个年约十四岁的女儿,叫曹娥.曹娥从小与父亲相依为 ...

  • 灵璧这个山窝窝飞出“金凤凰”

      山窝窝里出个"金凤凰" 文/叶紫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好像是去年七月份的一个早晨,我在街东头吃早点时偶碰"山嘎子".我有点惊奇地问道:"嘎子, ...

  • 散文||年啊,年【征文】

    年啊,年 眼见着春节临近,家家户户换旧符.贴新桃,孩子们放假了,单位也放假了,应该是团圆的日子了,可是,因为疫情,我们无法与家人团聚,想一想就难过,笑容如沙漏流失,想稳住,却泄露了更多思念. 还好现在 ...

  • 男子和母亲去参加父亲葬礼,没想到半路遭遇车祸双双身亡

    上图:特洛伊和母亲洛拉莉 谁也不知道意外会什么时候发生,近日,美国一名女子和儿子去参加丈夫葬礼,没想到半路上遭遇车祸双双身亡. 据外媒4月28日报道,53岁的特洛伊-巴斯和他71岁的母亲洛拉莉-亨特来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

  • 母亲的菜父亲的花

    李东花 老父亲喜欢安静,看书.养花,便成了他日常最好的休闲娱乐方式.搬家时,丢了很多东西,惟有他的养花花草草,一盆不拉都带上.近几年,父亲腰腿疼行动不便,就把侍弄花草的任务,交给了母亲. 父母亲家的小 ...

  • 父亲的背

    在所有的兄妹中 数我最恋父亲的背 从小学到高中 每逢刮风下雨的日子 父亲的背总是我温暖的棉衣 打开记忆的闸门 任思绪飘飞到 那个 风雨交加的夜晚 下晚自习的我 匆匆地行走在回家的马路上 一道道霹雳的闪 ...

  • 祖国是母亲,那父亲是谁?(答案出乎意料!)

    祖国是母亲,那父亲是谁? 一个小学生向老师提问,今天终于有了70年没回答的答案:中共北京市组织部推荐了一篇文章<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亲>,近日,这篇文章在网络上火得不得了,究竟这篇文章好在 ...

  • 经典老歌《一壶老酒》《一晃就老了》《母亲》《父亲》老爸老妈

    经典老歌《一壶老酒》《一晃就老了》《母亲》《父亲》老爸老妈

  • 儿子与亲生母亲结婚,父亲竟然娶了她......真相让人尴尬!

    摘要:无论从封建王朝开始男子三妻四妾都算作是很平常的事.而且父亲去世之后儿子来继承遗产,然而儿子继承父亲女人的也不在少数,就比如魏文帝曹丕.还有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在李世民 ...

  • 母亲牵着父亲的手

    母亲和父亲是同龄人,已度过80大寿的喜庆.从前顶门立户的父亲,现在似乎成了甩手掌柜,一向操心热心的母亲,俨然成了里里外外的一把手. 1958年,三年自然灾害在甘肃已经显出严酷的苗头.父亲相信" ...

  • 母亲心软,父亲粗暴,孩子的这次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路在手下延伸>2- 6 爸爸这一次太粗暴 当天晚上,家里没有人在宇新面前提起小狗,所以,第二天,当宇新突然发现家里多了一条小狗的时候,他的反映完全超出了家里所有人的想象. 那个时候,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