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红斑狼疮,这味药的剂量一定要大!
导读:今天学习陈湘君先生治疗红斑狼疮时常用的大剂量中药。
准确掌握剂量的增损对于提髙临床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有“中医不传之秘是药量”的说法。
先生在临证时非常注意药量的变化,且常常药用重剂,单刀直入,出奇制胜。
如青蒿功能清热解暑,退虚热而不伤阴,一般每剂用15~30g已属大剂。
陈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热不退,面见红斑,清热解毒凉血诸品应用的同时,当重用青蒿以退其热,每剂药量可用到60g,临证观察亦见青蒿每剂30g而热不退者,增至60g往往数剂而热清,且面部或肢体红斑也随之减退。
如曾治一王姓“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患者,发热不退,面颊蝶形红斑,口干欲饮,目赤溲黄,腰酸时作,舌质红,脉细数。
先生据上述症状、体征,认为该患者体内热毒深重,虽有腰酸等肝肾不足之象,但目前以热毒亢盛为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滋补肝肾:
青蒿30g,草河车30g,金银花30g,水牛角(先煎)30g,茅莓根15g,白芍30g,牛膝15g,枸杞子15g,红花9g,清甘草9g。
7帖后口干目赤溲黄好转,但体温不退,面部红斑依旧。此乃体内热毒充斥,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遂将方中青蒿改为60g,再进14帖,即热清而红斑渐消,强的松从每日40mg逐渐降至日服10mg。
先生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肾阴虚是发病之本,故应重用白芍以柔肝养阴。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白芍能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并参与人体免疫调节。临床上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脉管炎、雷诺征患者,每日剂量可达60g,疗效颇佳。
如治一位舒姓“系统性红斑狼疮”青年女患者,伴见雷诺征,入冬后两手指色红发紫疼痛,如遇冷水则手指发白,疼痛加剧,两下肢冷痛、色暗。
先生认为该病例为热毒煎熬营血而致血瘀,遇寒则脉管收缩,血行不畅而血瘀更甚。当在清热解毒、滋补肝肾方中重用白芍。
处方:白芍60g,生黄芪30g,当归12g,川芍30g,牛膝15g,制首乌15g,草河车30g,地龙15g,甘草9g
连服20余帖,患者两手及下肢冷痛、紫暗逐渐缓解。
黄芪功能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一般剂量12~15g,先生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时,生黄芪每剂多用30~60g,甚或更多。
该药配合补脾固涩之品,不但能消除蛋白尿,改善患者全身症状,还有利于治疗过程中逐步撤减激素。
如治杨某,29岁,女性,“狼疮性肾炎”7年,蛋白尿>500mg/L,下肢浮肿,面色少华,两颊见少量红斑,口干欲饮,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苔薄舌质红,脉细小数。
曾用雷公藤制剂,昆明山海棠及激素治疗,就诊时服强的松30mg/d。
先生认为患者属气阴两虚,肝肾不足而体内热毒未除,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为主,佐以清热解毒:
生黄芪60g,白术12g,猪苓20g,茯苓20g,芡实20g,生地20g,龟板(先煎)15g,金樱子30g,覆盆子30g,鸡血藤30g
此方加减连服2年余,患者尿蛋白量从500mg/L降至60mg/L。下肢浮肿消退,面部红斑消失,乏力腰酸等症也明显好转。
先生认为增大药量以提高疗效的经验在历代中医文献中都有记载。
如张锡纯就主张用大剂量大黄治疗其他药物乏效的疮疡疔毒,每剂用量30g。而张氏在治疗阴虚劳热时,生山药每剂用到120g。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病程长、病势重,如用药轻则不足以克病,欲起千钧之石,须有千钧之力。处方时加大方中主药的剂量,使之功专力宏,再辅以他药,则疗效应手自不待言。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陈湘君学术经验撷英》,陈湘君工作室编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2。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