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福州》:河口史传,揭秘靖南王为何在河口建王府?琉球馆在哪里?

《乡愁里的福州》讲述福州港口故事,重点介绍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在福州的建筑遗迹、台江区河口人文风貌。

河 口 史 传

作者:孟丰敏(璎洛)

闽江是福州的母亲河。琼河则是闽江的支流,但是一条人工运河,七百多年来是福州最重要的一条内河。

琼河最重要的河段是今天位于台江区国货路万寿桥下的新港河段(旧称河口)。早在北宋元佑年间,河口就是福州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元代后期,福州与元大都的海上交通十分发达,陈友定的海船从闽江口及福清港口北上天津,运输元朝政府急需的大米、香料等南方商品。朝廷的使者经常往来于天津及福州之间。他们抵达福州,多在河口下船,离开时也是在河口登舟。

明清时期,河口更是福州的重要港口,创造了一段繁华的朝贡贸易时光,也是中琉经贸文化交流的见证。

我曾多次去河口参观,那里曾保留不少见证中琉历史的建筑,后来渐渐少了。2020年5月,我再次来河口万寿桥参观时,发现经过半年多的景观改造,曾经垃圾成堆、危房连片、景象不堪的旧街区面貌焕然一新,围绕万寿桥建造起了一座美丽的打铁港公园。
走进公园,看到齐天大圣的庙宇建筑外墙已粉刷一新,建筑靠河一侧也新修了一条步道,我终于可以站在河边抬头仰望古榕树旁的红墙庙宇,还可以沿着石砌步道,慢悠悠地从庙宇旁一路往南走到国货路旁,再回头转一圈过万寿桥,回到公园里。
如此欣赏琼河两岸风光,便容易联想起林纾诗中描绘的“水木明瑟、万绿上下”。河口和琉球的历史究竟如何呢?

进贡厂与柔远驿、直渎新港

明成化十年(1474年),明初设在泉州已十二年的福建市舶司迁移到了福州。福建市舶司的职责是管理琉球朝贡和贸易事务。其实早在福建市舶司迁移到福州前,泉州的市舶司虽是为琉球国进贡专设,琉球贡使却先要把方物送到福州河口的交盘厅检验,库房储存,并拜见福建市舶府和福建市舶司的官员。因此,河口长期都有一座供琉球贡品储存的建筑。

福建市舶司迁移到福州后,福建市舶府的太监更是耗费巨资来建造福建市舶府、官园、进贡厂。进贡厂规模十分宏伟,主要就是储存琉球贡品。

柔远驿属于进贡厂的一座建筑,俗称琉球馆。除了怀柔外国贡使,作为招待琉球贡使、商人住宿的酒店以外,它还兼监督铁、酒、茶对外贸易事务,此外也作为琉球留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技艺的场所。这样重要的两个机构设立在河口,河口一带的经济自然开始发达起来。

明弘治十年(1497年),明孝宗朱祐樘给御马监太监邓原下了一道“皇帝敕谕”命他前来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 操练兵马,防御贼寇,禁革奸弊……

邓原来主持了一项大工程,从上王码头引闽江水,通入河口,在河口尾修建直渎新港。

这一工程在中琉贸易兴盛时修成,对促进贸易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从此,琉球贡船从闽江口经闽安镇,驶进直渎新港,在水部河口渡(今万寿桥)登岸。万寿桥的直渎新港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百姓简称作“新港”即今新港河。

河口万寿桥

如今,见证当年中琉朝贡贸易繁荣景象的只剩下国货路边的河口万寿桥。这座桥的建造形成了三个作用与意义:一是为了维护大明朝的门面,以示朝廷优待远人的诚意;二是加强了中琉经贸文化的交往;三是中琉友谊桥梁的见证。琉球国也是自此成为“万国津梁”,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荣起来。而该桥梁的建造者是福建市舶府(又称福建提督市舶公署)太监尚春。

明正德七年(1512年)夏天五月十六日开始造桥,十月二十七日竣工。当时的福建镇守太监商公飚带领都布按三司官员、诸公都去参加大桥落成典礼。而大桥的东边建了一座怀远坊,桥西建控海楼。控海楼十分坚固壮丽、可远观大海,怀远坊则可以供人休息,大桥则可以安全通行。现场官员和琉球贡使见了十分钦佩,就商议说这座桥应如实命名为“尚公桥”。

大家都欢欣鼓舞,尚春的老师、尚书林瀚撰文《尚公桥记》记此一功永垂不朽。

尚公桥是一座木桥,日久圮坏。时隔一百多年后,康熙七年(1668年),鼓山僧人成源在尚公桥过河时看到了同样的情景——舟小人多,翻船溺水,便发出了与尚公公一样的感慨,然后和尚公公做了同样的事——建桥。这座石桥的名字就是“万寿桥”。

于山天君殿的碑廊保存了一块碑。碑刻上端的捐赠名单前位置留白一大片,中间赫然出现“靖南王耿”。僧人成源募捐这白金两千余两主要靠大财主靖南王耿精忠。耿氏的靖南王王府就在万寿桥附近。这件功德事也为耿氏家族留下了一笔值得一书的佳话。

碑文中记载桥东曾建有阿育王石塔,祀河神,还有一座万寿堂祀齐天大圣;桥西有万寿庵,原祀观音。

今万寿桥东有一座万寿庙,其全称是万寿齐天大圣总堂。该庙二层高,一楼是台江区万寿龙舟协会,二楼为供奉齐天大圣、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庙堂。

当年,河口万寿桥跨越了直渎新港(琼河)的主干道,将琼河的码头、进贡厂、柔远驿、耿王府等连成一体。清中叶,河口万寿桥、十二桥、琯后街一带依旧是琉球商人集居之地,随时可见宽袍广袖的琉球人身影。其地如“河口万寿桥记”所言:“人物殷盛、车马骈阗,繁华之景为全城之冠,也是全省之最。”河口万寿桥见证了中琉往来的历史。

靖南王王府(今南公园)

柔远驿的北边即琼河(今新港河)。清代著名文学家林纾曾居住在琼河畔的莲宅乡里。他在《技击余闻》中提到琼河:“余居琼河时,恒见之刘韵水明经家……琼河本居水部门外,水木明瑟,万绿上下,清池平畴,河水澌澌,抱绘春园而流,立桥上恒见园中楼阁,出荔枝树杪,余晨起必沿琼河行数周而归。”这里提到了琼河沿岸的旖旎风光,林纾所站立的桥便是河口万寿桥。从桥上看绘春园是很近的,不过十米之遥。

绘春园便是今天国货路上的南公园。清初,这是靖南王耿继茂的王府。他在此建造自己的王府,便是看中了河口的繁华景象。

明清时期,福州和琉球诗人赞美琼河、柔远驿的诗歌很多。琼河在诗集中也被称作“琼水”。

琉球诗人蔡文溥的《暮春有感》、《江楼新晴》、《驿楼坐雨》则描写了琼水河畔柔远驿及其周边的风景:“细柳含烟牵绿线,残桃经雨落红花。”“野水光浮新柳岸,残霞远落白云村。江边渔笛吹沙鸟,泽畔狂歌送岭猿。”

从琉球诗人、学者的诗中可见琼河在琉球勤学、贡使心中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他们往返中琉必须经过琼河,住在琼河畔,朝夕对琼河。琼河成为琉球使者心中的福州印象、缩影和符号,也可能是一种乡愁。因为他们和福州文人交往深,彼此诗歌唱和,多数都结下深厚的情意。

从清朝福州和琉球诗人的诗中可见,清朝的琼河两岸是经贸繁华胜地,景色十分富丽。河口历史几乎是半部福州明清外交史。河口的建筑可作为海丝之城的见证。它的历史则反映了福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

《乡愁里的福州》
讲述福州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史,重点介绍福州的琉球遗迹(河口人文风景)、探讨明清的中日琉关系。
《流翠烟台山》
述说仓山人文历史故事,全景式活画出近代福州口岸城市的熙熙攘攘的生态图像,反映福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其中部分篇章是作者在仓山生活的口述史,再现了仓山的旧日风情。
《琼花点绛马厂街》:述说马厂街的园庐故事、错综复杂的家族往事。
(0)

相关推荐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2)——路通桥(附:路通庵)

    沿河口万寿桥所在的万寿一道往南步行约300米,便可到达福州市区另一座古桥--路通桥的北端. X 不过,某人还是习惯于从五一南路经新港道到达路通桥的南端. 但无论何种走法,道路都是相当偏僻狭窄而又杂乱的 ...

  • 福州古桥之白马桥

      白马河上的白马桥,是连接上.下杭街与义洲的重要通道,东.西走向,清代同治年间由福州木帮商会集资建造.石构平梁桥,原为三墩四孔,跨度不等,因城市建设.填河造地,现只留二墩三孔.桥墩用条石叠砌,上架巨 ...

  • 福州古桥之太平桥(安泰河)

    福州有两座太平桥,一座在在福新路火巷里,已成旱桥:一座在安泰河,1992年和观音桥.馆驿桥.金斗桥.二桥亭桥.虹桥.新桥等六座古桥一起以"琼东河七桥"之名,列入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 ...

  • 福州古桥之太平桥(琼东河)

    在福新路火巷里馨福公寓里有一座太平桥,该桥于清乾隆四年(1739)建,嘉庆八年(1803).二十一年(1816)两次重修,桥梁由3条长7米左右的石条架成,桥面铺石板,望柱4对,栏板6付.现只剩两米左右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21)——刘公桥(高升桥)

    福州市鼓楼区五一中路铁道大厦南侧有一条小巷,名为"高桥巷",巷底的琼东河河道上架设有一座东西走向.2墩3孔的平梁石桥,名为"高升桥",又名"刘公桥&q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1)——河口万寿桥

    福州地区自古以来水网密布,桥梁众多.其中尤以石桥居多,造型大多精致小巧,赏心悦目.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古桥或拆除.或改造,只有小部分残存于小道曲巷.乡野山村之中.加上环境的恶化,河道的 ...

  • 河口万寿桥:对外友好交流的“活化石”

    在台江 除了解放大桥(前身为万寿桥) 还有一处桥梁,也以"万寿"命名 它被俗称为"小万寿桥" 它就是 位于台江区新港街道万寿路11号旁的 河口万寿桥 明清时琉球 ...

  • 《乡愁里的福州》还原三坊七巷的明朝风景,揭秘福成公主结局,才女殉情故事

    三坊七巷之前朝往事 作者:璎洛 图片:百度图库.璎洛 福建市舶府 明朝,福建市舶府的领导是督舶太监.明初,督舶太监只是朝廷派遣的使臣,而太监都是临时来福州接见琉球贡使,检查贡品,没有建造专门的市舶府官 ...

  • 《乡愁里的福州》:织田信长与洪塘瓷

    织田信长与洪塘瓷 作者:孟丰敏 日本茶道可谓是茶艺,更注重形式表演,所以他们创造了千姿百态的茶具且奉为茶道文化瑰宝,其中点茶所用的浓茶小罐,更是被日本人视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日本茶道提倡简约纯朴的精 ...

  • 读《乡愁里的福州》:探寻闽都文化意蕴

    作者:张翼 作家孟丰敏近期的作品努力探寻闽都文化意蕴,所著<乡愁里的福州>是一部讲述福州历史故事的集子.她的创作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集中讲述宋元以来福州的历史变迁.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

  • 《乡愁里的福州》庆祝三八女神节,每个女神都是永远的琼花少女

    谁是中国第一个妇女代表?谁让全国妇女三八节一起嗨? 女性的成长要比男性的艰难,因为要经历生理的巨大变化,尤其当了母亲的女性所承受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更大,多数容貌.气质.性情会和生育前判若两人. 为了家庭 ...

  • 《乡愁里的福州》:秋游乌山之邻霄台,诗酒上邻霄

    邻霄台 经过旧涛园继续往上走,一直走到了山顶.我是第一次登上乌山的山顶,看到了一座石砌的亭子.当年在此有邻霄台,还有一个邻霄亭(又名清虚亭.不危亭)是乌山的重要名胜.历史遗迹. 我在我的书<乡愁 ...

  • 《乡愁里的福州》:秋游乌山之道山亭、旧涛园

    秋 游 乌 山 作者:孟丰敏 初秋,沿着旧石阶,循着历史的足迹,往乌山巅峰拾级而上,感受立秋后的福州气象,或许在乌山峰顶可见特别风景,尤其在台风频繁造访沿海的天气里,云已化为一片有瑕疵的白,隐隐地要为 ...

  • 琉球专家谢必震教授点评《乡愁里的福州》

    <乡愁里的福州>读后感 谢必震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院长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读孟丰敏女士的新作<乡愁里的福州>,随着她的笔触,我们尽情地徜徉在文学与史学交 ...

  • 《乡愁里的福州》在集贤宾:诗意流过的小院

    五月初夏,在福州市芙蓉弄里集贤宾,举行地方散文集<乡愁里的福州>第一次分享会.分享会因老猫要为诗人苏忠饯行而起,因此也是朋友聚会. 这座雅致的庭院,是一座两进的老宅.不知建造的主人是谁,但 ...

  • 《乡愁里的福州》之乌山上的琉球往事,了解福州和冲绳的“一衣带水 福曜攸从”,

    2020年3月20日,一箱箱贴着捐赠语的医用口罩从福州口岸启运,被运往福建省的国际友城. 其中给冲绳捐赠物资的纸箱上的捐赠语"一衣带水 福曜攸从"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中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