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被生活裹挟的人都应该学学贝尔滕斯

作为科维托娃和普利斯科娃的粉丝,每次看到她们输球我都会感到难过。但是当今年蒙特利尔站她们俩接连被一个人击败,到了辛辛那提,好不容易打进半决赛的科维托娃又输给了那个人,惨遭背靠背双杀的时候,我的感受已经超过难过的范畴,反而惊讶得无以复加。什么情况?我还期待科娃和散步娃的捷克德比呢,我还希望时隔六年再进辛辛那提四强的科猪能再进一步呢。但是那个女孩将我的幻想残忍打破,她叫贝尔滕斯,却用一个含金量十足的冠军为自己代言:我不只是一个红土专家。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偏爱真的可以有恃无恐。当今年科维托娃携布拉格冠军闯入马德里决赛时,我想大多数人都希望她赢吧,而不管她的对手是谁,更何况那个人是名气不大的贝尔滕斯。毕竟科维托娃成名已久,性格开朗豁达,为人真实纯粹,惹人喜爱,更何况两年前她遭遇了恐怖的袭击事件,如今能恢复到这个水准,实属不易,又让人敬佩。很显然,大部分人都愿意支持她。庆幸的是虽然鏖战三盘,她还是险胜夺冠。马德里三冠王,时隔三年再夺皇冠赛,排名重返前十等等字眼扑面而来。我们沉醉于冠军的喜悦中,此时输球的亚军就显得格外落寞。

然而在辛辛那提半决赛中,科维托娃被三盘逆转,我感到很失望,对她感到怒其不争,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到了决赛,哈勒普错失赛点被逆转,失去了背靠背夺冠的绝好机会,多么可惜,要知道自从1973年古拉贡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在每一个失意的背后,都会有一段春风得意的美好故事。贝尔滕斯夺冠的最大意义不只是赢得职业生涯迄今为止最高级别的冠军,更在于这个冠军给了更多人去认识她和了解她的机会。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亚军无人问津,只有冠军才有资格去享受最隆重的辉煌和倾吐最苦涩的心酸。这并不奇怪。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她曾发生了什么。

贝尔滕斯每年都能在红土取得好成绩,但她并没有因此感到开心。因为在比赛中如果拿不到冠军的话,几乎每周都在输球,但接着第二天还是要奔赴下一站比赛,重头再来。一系列过程循环往复,这是她无法享受胜利的原因。夺冠之后也就那样吧,你必须要继续前进。下一周你还是要重新争取胜利,你没办法停留在夺冠的那一刻,压力真的太大。以前的贝尔滕斯就像被生活裹挟着茫然前行,根本不知道前方会发生什么,是喜悦还是伤心,仿佛也没什么差别,它们都不会停留太久,明天,你还得继续,周而复始,轮回反复,却没有任何意义。很显然这样的状态是很危险的,悲观厌世,行尸走肉,找不到存在的价值。

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状态。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却还是没有收获,为什么我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人生的悲哀之一便是懂得太少却想得太多。有时候你的努力不过是在浪费生命,没有方法的努力就是在耍流氓,然后你还要骗自己说没事,我已经很努力了。仔细想想,这种自欺欺人便是悲哀的来源。我一直认为焦虑来源于愚昧与无知。它不仅限制我们获取知识的能力,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还让我们活在一个虚幻朦胧的世界里,丧失感知真实世界的机会,自以为是又心安理得。你要知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打破瓶颈的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和积极改变。

你永远都不要忽视改变这两个字的力量。去年年底因为压力太大甚至想过要退役的贝尔滕斯决心做出改变。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今天好好享受胜利,明天开始新的一天。尽可能重新投入刻苦训练,如果输了也没关系,下周还有机会。果然想得越少,做得越多,就能得到回报。所谓生命,不就是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并让自己快乐吗?贝尔滕斯心态的转变就是她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

这位荷兰姑娘今年27了,相对于年少成名的莎拉波娃,科维托娃那些球员来说,这个年纪取得突破已经可以算是大器晚成了。也许是这些年来巡回赛经验的积累,也许是这一年来思想的变化。也许她并不像科维托娃那样与生俱来地积极乐观,没心没肺。但是时间让这个愿意选择向阳而生的女孩得到蜕变,并给了她回报。

你看,赛场上的贝尔滕斯那出色的发球,凌厉的进攻,丝毫不落下风的对抗,逆风翻盘的执着,面对赛点依然进攻的勇敢。在球场上,我能看到她的自信,她的渴望,她的坚韧以及拿下冠军点时捂脸流泪的动情。她的一切一切都值得用这个冠军加冕。我想,自此以后,我也有了一个支持贝尔滕斯的理由,愿意为她欢呼喝彩,伤心难过。我相信,会有更多人认识她,更多球迷喜欢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用二十几年的时光挣来的。

如果你还被生活裹挟着,你真的可以学学贝尔滕斯。像她那样挣脱泥沼,奔赴朝阳,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唉,我好像也可以耶。(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周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