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轮回:混动技术可用回这种技术
都说自然吸气发动机好,为什么会被涡轮增压发动机淘汰?
接上篇内容解读自然吸气发动机,对功率、扭矩和马力三个参数不懂的读者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涡轮增压的「最大扭矩转速区间」与油耗的关系解析,短短的内容即可找到答案。
一旦懂得了功率和扭矩的关系,追求的发动机一定是能够在低转速区间爆发最大扭矩的内燃机,并且能维持到中高转速区间不下滑就最好了;目前只有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做到在平均1500~4000rpm区间维持最大扭矩输出,以此实现“低转速×大扭矩”获得足够高的功率,功率足够高则可以满足代步驾驶需要的加速感和车速。不用拉升转速当然可以节油,参考下图,这是自然吸气(NA)发动机的动力曲线。
NA发动机的费油是有道理的,因其提升扭矩的方式非常原始;增压机是通过压缩空气、提高进入气缸空气的氧浓度,进而提升燃油在固定时间内燃烧的充分性来提升扭矩,说白了就是富氧燃烧。
汽车使用的内燃机即便在热车状态中也做不到充分燃烧,也就是达不到100%,一般认为热车燃烧充分只是相对于冷车燃烧的非常不充分的“更充分”的概念。
燃烧的本质是氧气与燃油的反应,氧浓度越高则燃烧速度越快,固定时间内等于燃烧充分性的提升,转化出的热能(能量)也就会更大、动力会更强;而NA提升扭矩的方式只是提升喷油量,比如上面这台发动机到4000转这一瞬间才能达到最大扭矩,也就是在800~3999rpm的转速区间内都没有按照标准排量对应的空气燃料比喷油。
这样想一想似乎NA会更省油,因为低转速区间喷油量小;比如2.0L NA在4000转之前的喷油量只相当于从1.5~1.9L的最大喷油量(举例),但有没有想过喷油量的缩减再加上低氧浓度的空气,燃烧的充分性会不会高、转化出的热能会有多大呢?
很显然扭矩会很小,低氧浓度的空气已经让扭矩大幅缩减,2.0L NA 4000rpm的最大扭矩也就是200N·m左右;在中低转速区间要低几十甚至上百牛米,那么对应的功率和马力自然会很低。也就是动力感受会比较差、对应的车速也会比较低,于是就不得不养成拉高转速驾驶车辆的习惯,反之就会养成“龟速驾驶”的习惯从而成为“移动路障”。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自然吸气发动机无法实现大扭矩,中低转速区间的扭矩更小;想要理想的动力感受就不得不拉高转速,在驾驶习惯相同的前提下一定是更费油的,所以NA才会被淘汰。
插电混动或增程技术可以用回NA
是不是很奇怪?
其实这又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插电混动汽车不需要内燃机作为主要动力单元,比如DM-i架构的混动车,它采用的是中低车速区间用电机驱动,此时的内燃机恒定转速发电、也可以用纯电模式驾驶(不启动)。高速区间内燃机启动后可以辅助输出,但此时只是作为“动力补偿”,电机已经足够强但达到了高转速的扭矩下滑(恒功率区间),这时候内燃机仍能以中低转速输出动力并能实现对动力的有效补偿——概念等于电机从0%到100%输出,下滑到90%,内燃机低转速运行输出对应的20%的动力即可达到110%,主电机+负内燃机同样能实现高性能。
DM-i的运行模式主要为行车发电、增程,和理想ONE等车一样,那么内燃机还是不需要涡轮增压器,当然这是对紧凑级或更小一些的代步车而言;因为这些小车即便高速驾驶也不需要过高的功率,内燃机在中等转速区间输出的功率、转化出的电能即可满足电机的需求,附带输出一些功率辅助驾驶即可。(中低车速不辅助输出)
那么只要将这台内燃机的最佳热效率的转速区间、对应需要输出的功率的转速区间,比如辅助输出和发电需要达到2500转,最佳热效率的转速也在2500转,此时以该转速运行可能要比某些在最佳热效率也在2500转的发动机、以1900转的低转速运行还要省油。所以这种运行转速稳定的发动机可以灵活的设计,不需要考虑高低转速的波动则涡轮增压对其而言就显得有些多余了,增程器不需要过强的动力储备。
这就是自然吸气发动机还会有些市场的原因,不过一旦纯电动车成熟,不论NA还是涡轮增压都会随着混动车一起成为过去式。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