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为何打不过徐晃?只因曹操给了徐晃一封信
文|小编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黄土埋皇上。
就说三国时期,这段历史,是风云诡谲、天下纷争的乱世时期,弱小的刘备集团,被一代枭雄曹操撵得到处跑,关羽最后也被曹操生擒。曹操善于用人,是识英雄重英雄之人,对于一代武将关羽,曹操赏识他的义薄云天不忍加害,所以把关羽留在曹营,想让他为自己卖命。
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虽然身在曹营,但始终不忘刘备、张飞结下的深厚情谊,甚至在入曹营之前,还跟曹操“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
关羽在曹营度过的时间中,与老乡张辽和徐晃意气相投,结下一段友情。不幸的是,他们的友谊未能持续多长时间,因为各为其主,他们最终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山不转水转,建安二十四年的一场大战中,关羽和徐晃再度相逢,只不过这次相逢,是在战场上刀兵相见。
在《三国演义》第76回中,罗贯中于此安排关公大战徐晃,其中关于二人的打斗描述如下:……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
我们知道,徐晃可是颜良手下败将,而关羽可是秒杀颜良的人,这么看来,关羽此战败给徐晃,实属不应该啊?
原来,在当年七月,蜀汉大将关羽从荆州出兵,北伐曹魏,向曹魏控制的襄樊一带发起猛攻。关羽在此战中,达到了他军旅生涯的巅峰状态,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并且把重镇樊城重重包围,旦夕可破。
此时,曹操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忙调集人马南下抵御关羽。大将徐晃临危受命,带领一支人马赶往樊城前线。因为于禁的大军刚刚全军覆没,此次出征,徐晃的兵力捉襟见肘,《三国志》记载:“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仓促之间,徐晃的手下是一批刚刚招募来的新兵,战斗力与关羽精锐的荆州军相差甚远。曹操很是担心,再三嘱咐徐晃:“须兵马集至,乃俱前”,等他随后调集的大部队赶到后,再与关羽开战。
此时,曹操干了两件事,一方面从各地抽调兵力,一方面积极与江东孙权联络,想让他袭扰关羽后方,以缓解曹军前线压力。孙权很快回信了,《三国志》载,孙权在信中说,他马上出兵袭取关羽后方的江陵公安两个重镇,到时候关羽必将回师自救,樊城之围即可自解。他在信中再三嘱咐曹操:“乞密不漏,令羽有备”,让曹操注意保密,不要让关羽获知,以免他提前防备。
对于这封信,老谋深算的曹操心里顿时产生了两种想法。如果按照孙权的意思,不公开此信,那么最后的战果,必然被东吴所得,所得利益孙权肯定也是首功,于曹操来说,什么都不会得到。如果把这封信公开,那么自己就会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找来谋士,仔细斟酌了一番。
董昭说:“用兵之道讲究权变合宜。不妨把这封信故意泄露出去。关羽听说孙权要袭扰他的后方,必然会撤兵而回援,樊城之围即可提前解除。这样一来,就可坐视孙权关羽两虎相斗,我方待机而动。”
董昭有说,“如果不把这封信公开,让孙权不费吹灰之力白得两座城池,不是上策。加之樊城之中曹魏守军,现在已经人心惶惶,朝不保夕,一旦士气崩溃,樊城必然失守”。
《三国志》记载,“羽果犹豫”。他的手下将士也心无斗志,因为他们的家眷财产都在后方。此时关羽前瞻后顾,很难决断。
《三国志》记载,“围里闻之,志气百倍”,拼死反击关羽进攻,使得关羽的攻城难度大大增加。
《吴子兵法》: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意思是,行军打仗,最怕犹豫不决和相互猜忌,此时的关羽正是这种心态。犯了兵法大忌,这场仗要怎么打,关羽又怎么能胜?一封信让关羽吃了大亏,关羽的百战雄师从此斗志全无。在接下来对徐晃的会战中,关羽进退失据,心神不定,仿佛换了个人一样不在状态,因此才会被徐晃击败,并且由此一蹶不振,直至败亡。
(樊城之围,一代枭雄曹操用了一计,让关羽不知所措,犹豫不决之际,徐晃方面士气大增,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自古行军打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错失良机,优柔寡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欢迎点评关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