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特征以及辨别方法
据清代蓝滨南在其《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画珐琅是以金属铜做器骨(胎),用五颜六色的瓷粉(珐琅釉)经烧制而成。简单的说,就是先于红铜胎上涂施白色珐琅釉,入窑烧结后,使其表面平滑,然后以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绘饰图案,再经焙烧而成。画珐琅富有绘画趣味,故又称“珐琅画”。
珐琅彩的仿制主要有两种方式:旧胎画新彩。这种仿制品的造型与胎质、釉色上与真品相差不多,但由于素胎往往保存方式不当,挂釉绘彩烧制后,仔细观察会看到底色上有脏东西,再有后挂彩烧制的多是经过几次烧制才完成,太过于求似,难免弄巧成拙,匠气十足,终究得不到前人烧制珐琅彩瓷器的真谛,时常有釉下划痕、错字等需仔细研究的地方。
历史上,铜胎画珐琅是我国瓷胎画珐琅的前身,它是我国铜胎掐丝珐琅种类中的一个品种。铜胎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它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而得名。
珐琅是什么呢?我们通俗地讲,跟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就是过去那搪瓷盆。搪瓷盆今天不怎么用了。我小时候脸盆都是搪瓷盆。现在都是不锈钢的或者是塑料的。搪瓷,就是金属胎做胎,烧上珐琅,我们搪瓷盆一般都是铁皮做胎,耐腐、漂亮。
珐琅彩的主要鉴别参考:
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画珐琅的工艺,相传16世纪明朝的时候就传入中国了,但没有扩散开来,影响非常有限。今天也没有找到实物能证明16世纪画珐琅就进入了中国。当时西方人把他们创造的艺术品画珐琅,送给明朝的皇帝,是为了取悦皇帝。到了清朝,康熙国 门大开的时候,大量的外国人依然把他盛产的艺术品拿来给中国皇帝欣赏,就使中国的皇帝的某一种意识松动,使中国的工匠有一个机会展现我们自己的一个才能。我们在瓷器上展现了西方人用同样的材料不能展现的一门艺术。
按装饰工艺不同,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也有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工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一件器物的,称之为复合珐琅。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至于其俗称“古月轩”,由于目前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上从未发现有署此款者,而在晚清玻璃胎画珐琅上见有个别属此款者,所以推测很可能是晚清时期宫中所藏署“古月轩”款的玻璃胎画珐琅流散出宫后,被古董商看到,遂误认为瓷胎画珐琅上亦署“古月轩”款,进而将瓷胎画珐琅称作“古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