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辞赋】李书伟:杨茂青赠鱼记

李书伟号南湖居士,梁园区观堂乡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商丘市作协副主席、南湖诗社社长。

杨茂青赠鱼记

杨茂青,梁园人,貌朴而心诚。身虽布衣,然颇富文心。偶为词章,清丽可喜。与余晚岁相识,往来增频。或唱和,或小饮,多相盘桓。余每有作,辄吟之诵之,以至熟稔;每得余墨,必珍之宝之,裱悬于壁。

茂青善钓,常垂纶南湖。每有所获,必拎以赠余。戊戌春分,日将暮,复拎鱼至,留小酌。相过数杯,俱微醺,余戏曰:“君善钓,吾善食,各得所善,岂不大妙哉?”

茂青笑曰:“因君善食,励吾钓且勤也。钓有所赠,方得钓趣也,况为知己者食乎?”

余心大动,曰:“交友不以利益计,惟以奉献虑,如先生者,今寥寥矣。生不错过,余大幸哉!余大幸哉!”

戊戌三月春分于蕉雨轩记


商丘诗词学会

商丘诗词学会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作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专业诗词类社团组织。旨在普及诗词格律知识,学习诗词创作技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顾   问:李传申(释然)

会   长:徐永学 李智信

副会长:徐建华 侯公涛 章宗义 刘成宏 徐泽昌 王文正 李辉民

秘书长:徐泽昌(兼)

副秘书长:邓芳修 李山松 朱光伟 黄 灏 王继峰 乔宇振 杨正伟

欢迎全国各地的诗友踊跃赐稿,邮箱:shangqiushici@163.com,设有新闻信息、诗词人物、诗林撷英、才女芳华、自由花香、诗词课堂、商都书画、佳作点评、当代诗话等栏目。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右上方蓝色“商丘诗词”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0)

相关推荐

  • 唐山南湖醉歌

    这个寒冷的季 这个寒冷的季节因你的关注而变得温暖 中华 诗词 唐山南湖醉歌 我本李青莲,五岳去寻仙,未遇汉钟离,空歌行路难.浪迹天涯若飞鸟,归来不见旧长安.大唐之人何处去,此地空余唐时山.唐山曾在废墟 ...

  • 商丘赋【章宗义】

     商丘赋 章宗义 商汤旧都,文化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临徐州,畅达黄海之滨:西接开封,扼守中原之户:南襟江淮,毗连千里绿野:北接齐鲁,枕倚九曲黄河.四省通衢,豫鲁苏皖之形胜:八方枢纽,东西南北之 ...

  • 【中华辞赋】李书伟:观赵鸣书《扬茂青赠鱼记》

    李书伟:号南湖居士,河南商丘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商丘市作协副主席.南湖诗社社长. 观赵鸣书<扬茂青赠鱼记> 余文<杨茂青赠鱼记>,赵鸣书赠杨 ...

  • 【中华辞赋】李书伟:李宏赠兰记

    李书伟:号南湖居士,河南商丘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商丘市作协副主席.南湖诗社社长. 李宏赠兰记 李宏,善养兰者也.能一载数着花,亦能使枯者复花.余闻之久矣,然恨未能一 ...

  • 【中华辞赋】李书伟:六十扬名犹未晚

    李书伟:号南湖居士,河南商丘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商丘市作协副主席.南湖诗社社长. 六十扬名犹未晚 赵鸣花甲寿,余为赋<水龙吟>词二阕.有"六十 ...

  • 【中华辞赋】李书伟:谒东坡墓散记

    李书伟:号南湖居士,梁园区观堂乡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商丘市作协副主席.南湖诗社社长. 谒东坡墓散记 一 酉中秋之翌日,虞城雪晨君过商都画院,偶一回顾,见南湖居士与蒲 ...

  • 【中华辞赋】李书伟:双序琴院落成记

    李书伟:号南湖居士,梁园区观堂乡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商丘市作协副主席.南湖诗社社长. 双序琴院落成记 丁酉七夕初过,双序琴院落成,邀余客而饮之.余叹曰:" ...

  • 【中华辞赋】李书伟:商丘古城赋(外二篇)

    李书伟:号南湖居士,梁园区观堂乡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商丘市作协副主席.南湖诗社社长. 商丘古城赋 京友既来,遍游商丘.恰逢三五,时值中秋.余宴之于古城南湖画舫.天光 ...

  • 【诗词名家】李书伟:转斜阳,几声箫笛,落照间,绿水弄扁舟。当他个,山中诗老,笔底王侯!

    李书伟:号南湖居士,梁园区观堂乡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商丘市作协副主席.南湖诗社社长. 游沈园四首 旧时曾数读陆放翁.唐琬<钗头凤>词,虽为唏嘘,终未至流 ...

  • 【中华辞赋】段汝霖:大辛营赏桃花记

    段汝霖:河南沈丘人,1952年生.本科学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县政协文史研究员.沈丘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沈丘县诗词学会副会长.曾参加国家级大型工具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河南分 ...

  • 李晓伟:平凹老家行记|中原作家

    作者:李晓伟 来源:当代乡土作家(微信公众号) 但凡每个长大的人,由于生活的安排,都几乎在外奔波,于是就有了一个新家.而那个曾经生养自己的,留下少时最美好足印的那个地方,便有了一个更为亲切的名字--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