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笔谈之二丨颜同林、罗维斯笔谈二则
大文学笔谈之二
01
李怡丨“大文学”可以做哪些事——主持人语
从本期开始,我们借《当代文坛》之一角,推出“大文学视野”专栏。
这个概念,是我近些年来想特别讨论的。现当代文学概念层出不穷,有外来的,有自创的,有的时候出现频率之高,已经到了人们无法适应的程度,以致生出反感来。最近也有人问我:你们这个“大文学”,是不是也属于标新立异啊?是不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沉寂年代刻意推出来吸引眼球的啊?
我的回答很简单,这早就不是什么新概念了,相反,它很“旧”,“五四”时代就已经被运用了,最近十多年又反复被人提起、论述。只不过,完整系统的梳理和反思比较缺少。今天我们试图在一个比较自觉的学术史的立场上来检讨它,应当属于一种冷静、理性的选择。
据学者考证,“早在1909年,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就曾经出版过一部《支那大文学史》,这恐怕是‘大文学’这一名称见于学术论著的最早例证。稍后谢无量于1918年出版的《中国大文学史》,则将文字学、经学、史学等,都纳入到文学史中,有将文学史扩展为学术史的趋势,故其‘大’主要表现为‘体制庞大,内容广博’。这里的‘大文学史’虽与第一阶段的文学史写作没有本质的差别,但这一名称的提出对于后来的文学史研究者却无疑具有启示意义。”在我看来,谢无量提出“大”乃是有感于“五四”时期西方“纯文学”的定义无法容纳中国固有的写作样式,以“大”扩容,方能将固有的庞杂的“文”类纳入到新近传入的“文学”的范畴《中国大文学史》的出现,形象地说明了两种“文”(文学)概念的冲突“大”是一种协调、兼容的努力。
那么,在“五四”以后,这样的冲突是否就已经解决了呢?表面看来,我们已经逐渐放弃了传统中国的“文”的概念,更自觉地行走在“文学”的大道上了。但是,一个民族根深蒂固的对写作的理解和趣味其实又是很难改变的,传统中国的“文”的丰富性——相对于西方“纯文学”而言就是“大”而“杂”——依然是知识分子潜在或显在的追求不能理解到这一层,我们就会失去对现代中国一系列文学现象的深刻把握,例如鲁迅式杂文。关于鲁迅式的杂文究竟是不是文学,曾经有过争论。我们注意到,所谓非文学指责的主要根据还是“纯文学”,问题是鲁迅杂文可能本来就无意受制于这样的“纯粹”,他是刻意将一切丰富的人生感受与语言形态都收纳到自己的笔端,传统“文”的训练和认知十分自然地也成为鲁迅自由取舍的资源。
鲁迅《鲁迅全集》
除了杂文式的文学之“杂”,日记、笔记、书信甚至注疏、点评也可能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抒情达志的选择,它们都不够“纯粹”,但在中国人所熟悉的人生语境与艺术语境中,却魅力无穷吸引着中国现代作家。
“大”与“杂”而不是“纯”的艺术需求还对应着这样种人生现实:我们对文学的期待往往并不止于艺术本身。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东西可能很多,现实世界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也很多,远远超过了作为语言游戏的文学艺术本身。换句话说“纯粹”并不能满足我们,我们对现实的关怀、期待和理想都常常借助“文学”来加以阐发,加以表达,“大”与“杂”理所当然,也理直气壮。现代中国文学不就是如此吗?早有学者断言,二十世纪本来就是个“非文学”的世纪。这一判断不仅是批评、遗憾,更是种客观的事实陈述,我们其实不必为此自卑,为此自责。相反,应该以此为基点重新梳理和剖析现代中国文学的一系列重要特征。
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大文学”也就是文学的写作本身超过了纯粹艺术的目的,而将社会人生的一系列重要目标纳入其中,这就不可谓不“大”或者不“杂”了。
对“大文学”的自觉认知与我们最近几年介入民国文学的研究有关。在“民国”而不是“现代”的框架中读解历史,也就超越了简单的进化论模式,赋予历史景象更为阔大的空间。如果我们承认在这一阔大空间之中,活跃着多种多样的文学样式,那么这些文学追求一定是既“大”且“杂”的,要解释这样的文学,我们必须让文学回到广阔的历史场景,让文学与政治博弈,与经济互动,与军事对话,与人生辉映……大文学,这就是关注中国现代文学之“民国”意味所召唤出来的学术视野与学术方法。
大文学研究可以做哪些事呢?可以更宽阔地揭示现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景观。可以更深入地挖掘现代中国作家精神中的现实与历史基因。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化传统之于现代问题创造的实际意义。可以更清晰地揭示现代中国作家文学观念的民族独创性。可以让我们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传承和开拓有更为准确的梳理。可以重塑现代中国文学的艺术观。可以为阐释现代中国文学寻找更多的视角和向度。可以进一步反思、总结和提升中国文学的学术方式。
注释:
①刘怀荣《近百年中国“大文学”研究及其理论反思》,《东方丛刊》2006年2期。
②朱晓进等《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当代文坛》2017年第4期
编者注:原文刊于《当代文坛》2017年第4期第37页。
02
颜同林丨文学传统与“大文学”史观的兴起
【个人简介】颜同林,男,1975年生,文学博士,现任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
滑动查看更多
中华书局版《周易》《说文解字》《国故论衡》
03
罗维斯丨大文学的生成与演进
【个人简介】罗维斯,女,1986年生,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本期编辑:李伊湄
图片编辑:李秀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