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带着他的诗来济南赏柳吧!
时间回到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的一天,二十三岁的王士禛与二东名士丘石常(号海石)、柳焘(字公窿)、孙宝侗(仲孺)及杨通睿(圣喻)、杨通俶(圣美)、杨通俊(字圣宜)三兄弟等人会饮于大明湖南岸超然楼前的水面亭。王士禛见“亭下杨柳十余株,披拂水际,绰约近人,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怅然有感,赋诗四章”,这就是著名的《秋柳》诗四首。
《秋柳四章并序》
一
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
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
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
玉关哀怨总难论。
二
娟娟凉露欲为霜,
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
江中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
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
含情重问永丰坊。
三
东风作絮糁春衣,
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
灵和殿里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侣,
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
梁园回首素心违。
四
桃根桃叶镇相怜,
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
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
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
松枝相映夕阳边。
据诗人后来在《莱根堂诗集》序文中追忆道:“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诸名士云集明潮。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柳千余株,披拂水际,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章。”
后来,文人雅士在这里成立了秋柳诗社,并建馆舍多间。清代文人朱照作诗记述:“数椽馆舍明湖侧,后辈人传秋柳章。”
王士禛简介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顺治七年(1650),王士禛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历任扬州推官、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四川乡试正考官、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入值南书房,成为清代汉臣由部曹充词臣的第一人。康熙十八年(1679),王士禛任《明史》纂修官。后历任国子监祭酒、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户部右侍郎。康熙四十三年,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禛死后,因避雍正(爱新觉罗·胤禛)讳,其被改名为王士正。后乾隆皇帝又赐名士祯,谥文简。王士禛继钱谦益主盟诗坛,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其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在清代达到了顶峰,影响清前期诗坛达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