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货币蓄水池还是风险池
【原创】
房地产是货币蓄水池还是风险池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面对房地产市场放开以后,资金大量流入到房地产领域,很多人认为,房地产已成为了货币蓄水池。那么,现实果真如此吗?
什么是蓄水池,比较好理解,就是具有蓄水功能的池子。但是,什么是蓄水池功能,就要认真研究和思考了。所谓蓄水池功能,就是能像蓄水池一样起到储蓄的作用,能够维持着正常的流进流出,以免在非常规的情况下,出现渠道的干涸,从而使整体的运营受到重大的影响。
显然,房地产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发挥这样的功能。我们并不否认,这些年来,房地产领域确实流入了大量资金,特别是产业资本,也因为房地产暴利而向房地产领域转移。
但是,要说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确实非常牵强,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原因就在于,房地产不仅是蓄水池,更是一个到处是漏洞和缝隙的破瓦罐。同时,更是一个资金的沉淀池。资金一旦进入到房地产领域,就形成了积淀,就很难再流出房地产市场,很难实现高效率运转,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运转效率大大降低。
众所周知,资金的最主要考量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流动性。流动性越好,资金的运转效率越高,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好。为什么说实体经济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原因就在于,实体经济是通过资金的不断运转、不断流动,产生大量的产出效益,并源源不断地给市场增加新的资金、新的血液、新的能量,形成良性循环。更直接地说,同样的资金,在实体经济领域是能够产生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运转效率和效益的。
但是,从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来看,资金进入以后,从表面看产生的效益很好,产出效率也很高。但是,用钢筋混凝土体现的资金效率,更多是一次性效率,且沉积的资金越多,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越低。一旦形成积压,就会出现大量资金运转不畅的现象,需要更多的资金来维持财务的平衡,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也正因为如此,开发企业的负债率越来越高、负债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绑架了银行,也积累了大量风险。
更为严重的是,资金过度进入房地产领域,还会带来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让居民的购买力大大下降,不仅影响了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压缩和牺牲了其他方面的消费,而且,居民的负债率会越来越高,消费动力下降,消费热情降低。也就是说,房地产对资金的过度集聚,带来的不只是资金效率的降低,更是风险的扩大,是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和市场供需矛盾的扩大。如果不是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不是房地产市场对社会资源的过度占用,实体经济发展也不会遇到这么多的矛盾和问题,实体企业就不会这么困难。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就会大在提高。
这也意味着,房地产领域对资金的高度集聚和低效率运转,是引发经济矛盾和问题比较重要的一项原因。房地产领域已经不是货币蓄水池,而是货币积淀池、沉淀池、风险池和污染池,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减少房地产对资金的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