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高楼林立,地下管网堵塞,城市短板当如何补?
【原创】
地上高楼林立,地下管网堵塞,城市短板当如何补?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已超30个,总投资额超8500亿元,从项目类型来看,多集中在城市轨道、机场扩建、煤矿等领域。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马强表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发展空间较大,是促进有效投资的关键领域。
虽然经过前些年较大力度的基建投资,一些领域已经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不能再继续追加投资。但是,这并不是说投资已经出现了瓶颈、无法再继续利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恰恰相反,由于过去在投资方面相对偏重于速度与规模,而忽视了质量与效率,也给了今天在基建投资方面新的空间与条件。如果能够牢牢把握好投资的切入点,掌握好投资的节奏与频率,基建投资地经济增长发挥有效作用。
很显然,今年批复的8500亿基建投资项目,就是在补短板与促平衡方面寻找的新空间、新落脚点。如城市轨道,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城市交通压力较大、居民生活、居民出行受到影响的短板,就是为了让城市的发展更加平衡、更加有序、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有利于居民享受美好生活。再如城市群之间的铁路建设,虽然交通已经比较方便,但是,为了缩短城市群之间的距离,减少汽车运行等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完善城市群之间的铁路运输,无疑也是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扩大城市群内部的人员流动、资源配置效率,是更好地推动城市群发展。
事实也是,从过去几十年基建投资的实际来看,短板往往是基建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城市也好,地区也罢,只要有短板存在,此前的投资哪怕再好、再优质、再具有城市地标作用、地区标杆影响,都无法最大效率地发挥作用。只有把短板补上,此前投资的作用与效率才能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需要,才能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譬如城市停车场问题,按照现行条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问题,显然是缺乏条件的,也不可能完全打破现有城市格局,对城市停车场进行重新布局。如果能够通过建设城市轨道的方式,将人“赶”进地下,减少汽车运行数量,不仅城市环境会大大改善,对城市停车场需求也会大大减少,有效缓解城市停车场不足的矛盾。
再如有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不到位的问题,如果一定的基建投资,改善地下管网条件,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再发生城市污水外溢现象。那么,整个城市环境会得到极大改善,过去地面上的基建项目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如此,一旦城市短板补齐,投资环境改善,外来投资等也会大大增加,从而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在加快基建投资步伐、扩大基建投资规模、发挥基建投资作用的同时,如果能够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建投资,还能大大增强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知道,社会资本没有出路也是当下非常严峻的问题。除了鼓励社会资本进行产业投资、创新创业、技术研发等之外,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社会资本的潜力发挥出来了,并从投资基建方面中增强了信心,还能进一步激励民间投资者投资产业的热情,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不再炒房、炒农副产品等,从而减少对房地产领域、农副产品领域的干扰与影响,减少对居民的伤害。如此一来,基建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作用也就越来越强,而不仅仅只是拉动经济增长。
所以,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补短板作为基建投资的立足点,拉长短板,补长短板,修强短板,不仅仅是发挥新的投资的作用,还要提升已经建成项目的作用效率,减少投资浪费与损失。同时,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发展,能够释放社会资本的活力,从而形成良性互动效果,促进经济社会更加健康、有序、平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