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的智慧与艺术
内容简介
三十年前,我是中国建设银行行属院校的一名教师,教授哲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担任金融系主任后,我对与商业银行相关的课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便孕育了余生追求的一个目标,想在有生之年,在深入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和提炼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蕴含的一些规律,完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哲学》一书的研究与著述,以填补有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与教材的空白。在那个年代,“中国梦”“我的梦”……尚无人提出,然而我却仗着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孕育了自己的“学术梦”。
世纪之交,我冲破了多重阻力,调入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工作。南下之初,我欲用二十年时间,置身于银行,来了解银行、研究银行,获得和积累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然后用退休后的五年时间,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炼与升华,完成理论观点与实践经验的融合,再用五年时间,完成书稿的撰写。有如此的人生规划,我也就能在商业气息极为浓郁的广州,在下海经商、发财发家的浮躁中保持清醒,保持着书生的做派,避开诸多应酬,躲进书房享清静,看几页爱看的书。即使在担任省分行行长办公室副主任的那几年,我也不为灯红酒绿所动,在热邀时保持冷静.于喧闹中独守冷清。
在银行任职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在省分行办公室、客户与产品研究部、信息中心与产品创新部、企业文化部、二级分支行、工会和人力资源部担任过副主任、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行长、常务副主席和高级专家等职务。虽然变换了多个工作部门,却始终不忘初衷,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学习、思考和积累。
目录
综合篇
一、科学定位是智慧管理之门
网点是金融超市的“连锁店”
[案例1:笨鸟先飞不懈怠]
网点是多元渠道的融合场所
[案例2:指导客户使用其他渠道]
网点是银行创新的体验平台
[案例3:用对了人则效果大不同]
网点是个性化服务的”小会所
网点是所在银行的创利中心
[案例4:学习能力的产出效应]
网点是所在银行的创新之源
二、认清使命是最佳履职之始
网点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案例5:网点经营要吃透“两头”]
网点经营资源的利用者
[案例6:无形的经营资源亦重要]
网点经营主体的领导者
[案例7:带好队伍的“四字诀”]
网点经营氛围的营造者
[案例8:营造氛围有高招]
网点经营提升的培训师
[案例9:大雁高飞跟头雁]
网点风险防范的守门人
三、持续学习是积累智慧之匙
拥有开放心态
树立三大观念
[案例10:学习是一条最好的路]
弥补三大短板
养成三个习惯
四、“三驭”法是掌握主动之策
驭繁就简法
[案例11: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驭人就心法
[案例12:Y行长的“驭心术”]
驭难就易法
……
管理篇
经营篇
服务篇
风控篇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的智慧与艺术》:
浮躁的时代,很多人难以保持内心平静,而没有内心平静,内省则会成为自欺欺人的一种摆设与“作秀”。其实,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智慧,越是看似简单的道理,越是充满智慧。大道至简,而至简的大道,需要在内心平静状态下的持续反省和思考,才能发现其端倪。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优良客户的争夺更是艰难,任务指标的压力又大,经营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网点负责人的工作很辛苦,整日忙于营销和服务客户。在紧张的工作与忙碌中,就会有得失,需要网点负责人静心想一想,把做过的事梳理总结一下:哪些事做得对做得好,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哪些事做得差甚至做得糟,找找原因,看看差在哪些方面,糟在何处,从而“跌个跟头学个乖”。在营销与服务客户过程中,每天要接触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甜酸苦辣,五昧杂陈,也需要网点负责人忙里偷闲反刍一下,看看与客户的交流是否蕴含着潜在需求,客户的言语或想法是否对自己有启发,同时也能更好分析判断客户所言的真实性,尤其对有信贷需求的客户更要审慎,仔细加以辨别,不被假象所迷惑。在与员工接触、交流过程中,也有很多东西需要想一想,员工的情绪有无变化,工作是否在状态,自己对员工表扬、批评以及在群里的点赞是否妥当,员工反映的问题与建议是否有道理,是否有启发。每天都能静下心来梳理一下,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就能在这不起眼的“小得”中有所进步。
要树立善于借鉴的观念。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云:上善若水。而真善美是智慧的最高境界,要获得这样的智慧,就应该虚怀若谷,容纳百川。人唯有低调,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才能有人愿意帮助你,真诚指点你,使你茅塞顿开,智慧之水才会流向你,充盈于你的大脑;人唯有低调,才能抬头看他人,才会发现他人身上的长处,发现他于细微处闪现出来的智慧之光,便于你学习和借鉴;人唯有低调,才能低头看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才能有发自内心学习和借鉴他人长处的意愿。网点负责人要懂得这个道理,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并不是什么都比别人高明,是因为多种因素的组合,才使你走到这个位置上。其实在你身边有很多高人,或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的人,包括你身边的员工,他们身上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即使新人行的员工,他们也有很多知识和能力是你所不具备的。只有真正善于学习的人,真正热爱智慧的人,才不会错过身边那些有一技之长而默默无闻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网点负责人有向他人请教借鉴之心,就能在大家都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从他人的一句话、一个不为人察觉的细节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就能有所悟、有所得。
网点负责人要经常到所在城市其他商业银行网点走走看看,甚至可以装扮成客户,了解和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网点销售产品、服务客户、风险防范的长处与高招。进入其中,就要留意观察,如智能柜员机的配置与摆放、大厅电子屏播放的内容、大堂经理迎客进门的迎候语、分流客户的导购、产品广告的摆放、二次营销的内外衔接以及VIP室的布局与内部陈设等,既要有总体的观摩与判断,也要留意细节的比较与借鉴。出差、旅游到外地、外国,都要挤出时间,到当地商业银行网点去走走,去看看,学习和借鉴同业的长处。这种观摩学习,是借鉴同业的最好途径。此外,还要从书本中学习和借鉴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与教训,尤其是一些关于商业银行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书籍,以及专门编著的记载商业银行发生的各类风险与案件的书籍。要从历史的挫折和现实的教训中引起警觉,借鉴他人之过来补自己经营管理之漏。他人昔日的失败,只要借鉴得当,便是你今日成功之母。
在当下,微信盛行,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微信群,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每天都要接收到很多微信和视频。在这些微信和视频中,有大量的垃圾信息,网点负责人既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浏览、阅读这些垃圾信息上,但也不能放过夹杂其中的一些好文章。对于一些与网点经营管理有关的经济金融评论、趋势分析、银行研究报告、其他银行的产品营销、手机APP等微信信息,还是要先快速浏览一遍,觉得内容对路,再花时间细读,好的文章还要收藏起来,有时间还得再看,才能将其中的一些观点与主张为自己所用。
……
前言/序言
三十年前,我是中国建设银行行属院校的一名教师,教授哲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担任金融系主任后,我对与商业银行相关的课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便孕育了余生追求的一个目标,想在有生之年,在深入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和提炼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蕴含的一些规律,完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哲学》一书的研究与著述,以填补有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与教材的空白。在那个年代,“中国梦”“我的梦”……尚无人提出,然而我却仗着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孕育了自己的“学术梦”。
世纪之交,我冲破了多重阻力,调入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工作。南下之初,我欲用二十年时间,置身于银行,来了解银行、研究银行,获得和积累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然后用退休后的五年时间,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炼与升华,完成理论观点与实践经验的融合,再用五年时间,完成书稿的撰写。有如此的人生规划,我也就能在商业气息极为浓郁的广州,在下海经商、发财发家的浮躁中保持清醒,保持着书生的做派,避开诸多应酬,躲进书房享清静,看几页爱看的书。即使在担任省分行行长办公室副主任的那几年,我也不为灯红酒绿所动,在热邀时保持冷静.于喧闹中独守冷清。
在银行任职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在省分行办公室、客户与产品研究部、信息中心与产品创新部、企业文化部、二级分支行、工会和人力资源部担任过副主任、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行长、常务副主席和高级专家等职务。虽然变换了多个工作部门,却始终不忘初衷,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学习、思考和积累。